记者苏理立 田远进完全没有想到,到恭城采访新农村建设,瑶乡的兄弟没有安排我们到红遍全区正走向全国的红岩村,也没有安排到横山、社山这些让瑶乡同胞引以为自豪的新村去。宣传部的同志笑着说:“请你们先到北洞源去看看,或许你们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
生态农业 瑶乡新村建设的基石
北洞源离县城还不到10公里,银殿山的余脉将北洞源紧紧地环抱,大江河一路小跑,冲过峡口,突然在北洞源放慢了脚步,在这寒冬早晨,冒着热气,升起北洞源人永远的希望。
村篮球场旁停着几辆大卡车,车厢一律铺着棉被,10多个村民小心地将装箱椪柑往车上搬,装载完毕还要盖上棉被,这到底演的是哪一出戏?村干部欧阳群忠像看透了我们的心思,说,这些椪柑全是运往北方,装车时就得盖上棉被。北方有北洞源的很多销售网点,村里的10多个销售组,除组织本村的水果销往北方市场外,还组织县境内其他村屯及龙胜、平乐等地的水果销往北方,每年为北洞源村赚回好几百万元的收入。
村里不时有小车来往,村干部陈宜雄说,这些车都是他们村的,去年翟建新等3户村民,一下子就买回了3辆广本飞度,现在全村小车、面包车就有30多辆,摩托车500多辆。
在村中走走,漂亮的村道,新建的楼房,让人感受到北洞源的富裕与文明。
坐在村委新建的办公楼里,陈宜雄感慨颇多:“这一切的变化都来源于多年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北洞源处于大山的环抱中,20多年前,这里交通闭塞,村民的生活十分贫困,连电都没有,现在可不同了,通过发展生态农业,家家户户都建有沼气池,人均有果近万斤,人均年收入早已突破了3000元。
其实,北洞源只是一个缩影。恭城瑶乡发展“沼气――养殖――种植”三位一体的生态农业有20多年了。在这20多年中,经历了9任书记、8任县长,但发展生态农业的方向始终没有改变。1983年,恭城瑶乡开始在平安乡的黄岭村抓沼气试点。试点成功后,这项既省柴、省力、省钱又方便、卫生、实用的沼气,迅速得到推广,以每年平均3000座的速度发展。到2002年,全县沼气入户率达到了84.5%,居全国第一。目前,全县沼气池总数达到5.66万座。
由沼气这条纽带牵出的种养业更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目前,猪的存栏为20.38万头,出栏为34.93万头;牛的存栏为7.53万头,出栏为1.6万头。水果种植面积达到了37万亩,水果总产量约46.7万吨,人均有果1.66吨,人均收入超过2800元。用“春天是花园,夏天是林园,秋天是果园,冬天是公园,一年四季是乐园”来描绘恭城瑶乡一点都不为过。2001年,恭城瑶乡就获得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称号,被国家科技部列为国家级可持续发展试验区,成为全区第一个获此荣誉的县。
生态农业奠起了瑶乡新村建设的基石。
富裕生态家园 农民新生活的需求
“我们村已有170多户村民建起了新房,虽然以前也经过了规划,但总觉得不及红岩村、横山村、大岭山等富裕生态村那样舒爽,我们也要建那样的新村。”欧阳群忠对建新村充满着自信,他给记者谈了他们的优势和打算。
北洞源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左冲右突的大江河,形成了众多大大小小的瀑布,是大家观瀑布和漂流的好处,四季长绿高峻挺拔的桐木山是永远的诱惑。还有那些古建筑群落,悠悠古巷的石板路,都是北洞源献给游客的美好礼物。
当然,北洞源村经过20多年生态农业的发展年收入过6万元的家庭已有好几十户。翟建新、莫红光、陈宜雄、秦天、秦义、欧阳群忠等,年收入都是超过10万元的农户。他们基本上都建有新房,但他们中的绝大部分都打算到新村去建房。目前,估计新村一期可以建房40栋,现在已报名的就有30多户。
恭城的县乡领导顺应民心,积极引导村民进行新村建设。早在几年前,县里就按照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和谐统一、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同步发展的理念,请来自治区、桂林市等地的设计单位,为富裕生态家园规划设计。每个新村都要结合当地的产业特色和周边的环境,在建筑的风格、功能定位等方面,别具一格。
目前,恭城瑶乡已有354个村屯完成了规划。建成了红岩、横山、社山、牛厄、杨梅垒、白芒垒、黄家厂、岩口、对面岭等10多个富裕生态家园。
富裕生态家园 彰显文明与富裕
我们来到栗木镇六岭村委白芒垒自然村时,天边挂着淡淡的夕阳。这个只有15户人家,60多人的小村庄,清一色的“小洋楼”掩映在一片近50亩的修竹茂林中,构成了一幅恬静和谐的图画。
一条洁净的水泥路通向林中,陆景志、陆景刚、陆景体、陈辉4名男子汉正在挥着大竹扫清扫一块上百平方米的公共活动场所。在恭城瑶乡,男人们扫地那不多见,迎着我们疑惑的目光,陆景刚说,这么好的环境,让我们这些大男人忍不住每天都自觉不自觉地要扫扫。
一条条的水泥小径,汇集到这块公共活动场所,又通往一座座的“小洋楼”。翠绿的冬青,火红的石榴,护着小径,像一条条的彩带,飘进每一户人家。
竹林里设有石桌与石凳,陆老汉坐在石凳上,眼睛快要眯成了一条线,笑呵呵地看着孙子尽情玩耍,要有多惬意就有多惬意。
我们选择了一条小径来到了胡桂芳的家。胡桂芳的家门敞开着,我们喊了几声无人应答,便进到了宽敞的客厅里。客厅与厨房都很干净,地上一点污渍都没有。房间的门外放着更换的布拖鞋,门也没有锁,我们本想随便看看,但主人不在家,不好莽撞。
在村里走走,我们发现没有哪家的门是关着的,尽管很多人家家里没有人,令我们感慨不已。更令我们感慨的是,随便到哪家走走,都一律的简洁干净。
沿着冬青与石榴呵护的水泥小径,穿过一片月柿林,行不了两百米,就到了该村的“党群联合制”黄牛品改示范场。3排整齐、干净的牛舍,让白芒垒的牛也过上舒适的集体生活。
宣传部的同志说,白芒垒有水果250亩,户均有果16.6亩,是一个潜力巨大而又富裕的生态新村。
远近闻名的红岩新村不用多说。目前,全村有果面积达780亩,人均有果6000公斤,44户人家建起了风格统一的农家别墅。这个集农业观光、生态旅游、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新村,2003年10月1日建成至今,接待游客约7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2000多万元,为国家提供税收就达108万元。还有那依山傍水而又充满浓郁民族风情的横山村、社山村,也早已成了城里游客青睐的好地方。
生态富裕家园不能没有他们
恭城的生态农业提升了绝大多数农民的生活质量,但区域条件欠佳的16个行政村,生活并不理想。县乡领导没有忘记他们,在全县开展了“整村推进”扶贫工作。
去年,乡镇党政主要领导165人次、责任单位主要领导427人次、驻村工作队长740人次、驻村工作队员及工作人员2031人次,进入贫困村,帮助他们脱贫致富。各责任单位紧紧抓住帮助农民增收这条主线,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抓好种植毛竹、月柿和橙类水果等中长期增收项目的开发,又发展“短、平、快”及特色经济项目,种植生姜、槟榔芋等。与此同时,帮助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建委办公楼、建沼气池、进行适用技术培训等。
政府的帮助激起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决心和信心。我们来到莲花镇兰洞村时,这里修筑的7条共33.9公里的环村机耕路已完成,胜洞屯建了漂亮的灯光篮球场。在村里走走,村民们的脸上都写满了自信。
目前,16个贫困村,农民创建集体经济项目30个,年实现集体经济8.6万元。农民新种毛竹3773亩,新种橙类水果3401亩,种植生姜2190亩,槟榔芋1400亩。三江乡的6个贫困村养殖土鸡1.65万羽。恭城镇门楼村饲养品改牛500多头,使长、中、短线的经济形成了链条式发展。
去年,这些贫困村农民人均收入增加300元以上。他们坚信,有政府导和后盾单位的支持,通过自身的努力,很快就能脱贫致富,建起漂亮的新农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