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昆明2月6日电
题:“隔离墙”能否阻断“回扣”? ——云南省宣威市药品“竞价采购,统一配 送”模式调查
“新华视点”记者李自良、浦琼尤
在药品流通中,一些医院、医生拿“回扣”,已是“公开的秘密”,也是当前药价虚高的重要原因。
为切断药品流通链条中的“回扣环”,云南省宣威市探索出“竞价采购,统一配送”模式,在医院和药品供应商之间建立起一道“隔离墙”,一时引发了当地药品价格的“雪崩”:药品供货平均单价骤降35%,各医院收治病人大幅增加,药品收入大幅降低。这一做法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
同时,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宣威市这一得人心的做法也面临一些有待破解的难题。
农民为何放弃医疗补贴?
宣威是云南省的人口第一大县级市,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被确定为云南省首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市之一。
作为试点市,国家财政给了相当的补助,农民在定点医疗机构看病后可以有一定比例的报销。但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有的参保农民依然不愿前来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反而热衷于前往一些私人小诊所,甚至一些定点医疗机构门前的小诊所门庭若市。
新上任的市卫生局长石有昌就此展开调查。调查结果让他大吃一惊:虽然定点医疗机构是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以及各乡镇卫生院等公立优质医疗资源,但不少药品价格远远高于私人诊所。在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即使给农民一定比例的报销,花费价格也远高于私人诊所。
这使石有昌得以探知了形成药品价格虚高的一般“机理”:在药品流通中,药品选择、用量多少都是由医院甚至是由医生决定的,药品供应商为了推销药品,用高回扣等手段腐蚀医院的药品采购人员和医生,导致医院热衷于采购高价药品,医生热衷于开“大处方”。进药无需“回扣”的私人诊所便因此显出了竞争力。
“必须切断药品供应商与医院的回扣环节,这不仅是推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需要,也是降低药价、铲除医疗腐败的根本措施。”在向市领导汇报时,石有昌说。他的意见得到市领导支持,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市卫生系统开始探索“竞价采购,统一配送”的药品流通模式。
统一配送引发药品降价潮
宣威市副市长徐天荣向记者介绍了新模式的流程:市卫生局成立药品配送中心为招标方,对全市32家“官办”医疗机构每年所需常用药品进行“捆绑”招标采购。各医疗机构需要的药品规格及数量通过网络告知市药品配送中心,配送中心告知中标经销商及时配送。
徐天荣说,新模式有几个成功的“关节点”:“捆绑”采购形成了采购优势,提升了降低价格的话语权;招标方即采购方,招标不流于形式;明确招标价即采购价,无需经销商在中标后再行“公关”,使招标采购成为真实的市场竞争。
经过多轮激烈的竞争,经营药品多年的云南科汇医药发展有限公司最终胜出。新采购价与原采购价相比,综合降幅在35%以上,有的临床药品降价幅度甚至高达90%,如过去每瓶27.64元的洛美沙星针剂降为3.5元;每瓶35元的鱼腥草注射液降至2.64元。以过去年平均药品收入为5000万元计,相当于为群众省了近2000万元药品费。
科汇医药公司董事长田善栋透露,在报纸上看到宣威药品新采购办法后,他最感兴趣的地方在于“无需对医院公关”。他举例说,2克的头孢他啶粉针水,他曾在其他的地方卖到102元,但实际上其中的80%部分要用于“打点”医院领导、临床科室主任和医生,自己的毛利也就10多元。在宣威的中标价只有13元,虽然利润少了点,但是不用再做“打点”医院的烦心事、恶心事。
药价降低的最大受益者是患者。双龙居委会农民张绍祥在2003年9月因消化道出血住院,几天就花了1.3万余元的医药费,今年1月他再次住进同一家医院,差不多同样的住院时间,花费仅3000多元。
宣威市昔日冷清的定点医疗机构开始繁忙起来。市人民医院副院长李祥友介绍,与2004年相比,该院2005年的门诊人次增加25.62%。
也有人提出反对意见,认为这是卫生部门在揽权。对此,石有昌解释说,这是一个分权互相监督的机制,配送中心是执行方但不存在利益关系,医院用药但不具体采购。配送中心和医院互为监督。
让医院“回归本位”
赵文俊是宣威市人民医院的院长。问及药品新采购模式实行对他的影响时,赵文俊笑着说:“我在采购药品的价格上没有了发言权,虽然现在仍然有人来找我推销药品,但我一句话就可以打发他们:我没有进药的权力。”
他说,在新的运行模式下,他的最主要精力应该也只能用在提高医院的治疗水平上。虽然2005年该医院药品收入仅1800万元左右,比2003年下降了700多万元,但全院接待门诊病人增加了2万多,住院病人增加了1000多,总体医疗收入没有下降,“这正是医院应该努力的方向。”
市卫生局长石有昌认为,除了直接降低药价外,药品采购新模式给当地医疗机构带来的一个更大效应是医院“回归本位”。医院院长腐败几率小了,医务人员的“歪门邪道”少了,促进了医德医风好转,患者也满意了。
据介绍,药品收入在宣威市各医疗机构总收入中的比例大幅下降。2003年,全市32家国有医疗机构药品收入占总收入的63.68%,到2004年底下降到58.88%,2005年这一比例仅为40%多。
宣威模式能走多远?
面对药价虚高的顽症,宣威市尝试在医院和药品供应商之间建立“隔离墙”的做法引起了业内外的关注,有舆论甚至称之为“宣威模式”。
但是,石有昌却出言谨慎:压力很大,能走多远很难说。
石有昌坦承,实行这一模式是向不合理的“潜规则”宣战,当然会有各种力量或明或暗、或大或小地反对或不支持、不配合。
经历了一年多的风雨,石有昌承认:医疗系统不少人认为自己的利益受到了损害,而这些人能耐还很大,有从各种渠道“鼓捣”的本事。因此推进新模式可谓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幸好有市党政主要领导的支持,幸好配送中心的操作是公开、透明并接受医院监督的,药价大幅降低也是铁的事实,不然这个模式早就运行不下去了。
在宣威竞标取得配送业务资格的科汇公司受到的压力则更要具体和复杂。一方面,科汇以超低价格竞标受到了一些供药企业的抵制,一些供药企业干脆明确不再供应科汇,给科汇的配送业务增加了难度。另一方面,本来合同上要求宣威市医疗机构在用药后及时回款,以保证公司业务正常运行,但一些医疗机构暗里采取不合作态度,至今有约400万元药款迟迟不予交付。
更严重的是,作为一种运行机制的调整,宣威的做法还凸现了“孤岛”的窘境。比如,按照有关规定,县级单位不能单独组织招标,只能跟上级的标,宣威市的做法可算是“违规”。
“我们就继续走下去吧,不断完善,不断改革,一定要从机制上拧干药价虚高的水分。”石有昌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