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比例水平已接近香港
记者昨日(2月5日)从罗湖区有关部门了解到,去年,在罗湖的本地生产总值中,服务业占三次产业结构的比重已达82.7%,这个比例水平已经和香港的情况非常接近。
“十五”以来,作为深圳最早建成区的罗湖,所面临的土地、能源、水资源、人口承载力等四个“难以为继”日益凸现,罗湖不断探索在紧约束条件下求发展的新机制、新路子,“效益罗湖”、“和谐罗湖”建设取得重大成绩。
据初步预测,2005年,罗湖全年完成本地生产总值为528亿元,每平方公里本地生产总值达6.74亿元,是全市平均水平的2.7倍;每平方公里地方级税收1.39亿元,是全市平均水平的3.5倍。万元GDP建设用地为6.8平方米,比上年下降7.2%;万元GDP水耗为24.7立方米,下降10%;万元GDP电耗为625千瓦时,下降1.6%,分别比全市平均水平低39.8%、31.4%、28%。罗湖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23.9亿元,占全市三分之一,比上年增长14%;地方财政预算收入15.67亿元,增长10.02%;出口总额74.22亿美元,增长32.76%;实际利用外资3.08亿美元。
罗湖坚持产业第一和效益罗湖的要求,重点促进金融、商贸、黄金珠宝、中介等优势产业的优化升级,增强了服务全市的产业辐射力和影响力。据统计,辖区金融企业资产总额为7000亿元,占全市的60%。辖区金融企业实现利润68.53亿元,占全市的81.58%。2005年,罗湖的“商业坪效”和“零售坪效”分别达到1.42万元/平方米·年和1.77万元/平方米·年,均高出全市平均水平一倍多,继华润万象城和金光华两个大型商业购物中心开业并取得良好业绩后,世界500强麦德隆、吉之岛、家乐福以及国内大型商业连锁企业岁宝、新一佳、国美和苏宁等相继进驻。目前在罗湖的中介机构总数达到了600多家,规模和效益约占全市50%,初步形成了以地王大厦和嘉里中心为核心区域的中介服务群。
罗湖区委书记刘学强强调:“罗湖的产业结构和香港接近了,但这绝不意味着罗湖已经见底或到顶了。”刘学强表示,同香港比,罗湖的经济规模和质量都差得很远,单位土地面积GDP产出只有香港的二分之一,万元GDP建设用地比香港平均水平高出4倍多。他表示,罗湖要在新资源观指导下,突破“紧约束”,再创“高产田”。(贾少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