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农业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在农业中的具体表现,是各国农业按比较优势原则参与国际分工,并在此基础上调整和重组国内农业资源配置,使农业资源和农产品在世界范围内优化配置,实现资源和产品的国内国际市场双向流动;通过商品与劳务交换、资本流动、技术转让、国际合作等方式,形成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全球农业一体化。 农业国际化是一国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也是农业产业化深化升级的必然要求。
主题思想:黑龙江省农业国际化必须遵循农业国际化的一般原则,体现和发挥地域特色,走出一条具有北方农业大省国际化的特色之路。
黑龙江如何实现农业国际化
定位为中国未来五十年商品粮基地。
一个有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如何确保“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够购买或生产他们所需的粮食”是一个事关国计民生、国家安全与稳定的大事。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农业国际化,使得包括粮食在内的农产品市场对外开放成为必然。
黑龙江省作为粮食主产区,如何在国际化过程中体现粮食安全的战略地位是我们必须面对和考虑的问题。无论是粮食对外贸易,还是省际间的粮食调拨,黑龙江省都是主要参加者,其地位举足轻重,粮食商品率均在60%%以上。因此说,无论国际化的策略是主动还是出于无奈,黑龙江省的国际化战略都必须考虑到粮食生产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这一核心。任何国际化的策略和方针都应该也必须以粮食生产为中枢,在巩固商品粮基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基础上制定和实行。
树立现代农业现代化、国际化的典范。
农业现代化和农业国际化相辅相成,协调互进,农业现代化的战略早已有之,而且概念和内涵几次更新充实。农业国际化是近十几年才出现的新鲜事物,以山东省、广东省为代表的农业国际化典型地区,根据本地区的自然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走出了各具特色的农业国际化道路。农业国际化是农业参与国际分工的必然结果,是农业生产摆脱传统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走向以交换为目的的市场经济自然要经历的过程。黑龙江省幅员辽阔、农业耕作类型多样兼具多种特征,尤其是有全国最大、机械化程度最高的农场系统,使得农业国际化之路在本省不同地区亦应区别对待。
黑龙江省农业自然资源丰富,有进行集约经营得天独厚的土地资源优势,为农业进一步适当集中和合理布局及区划提供了可操作平台。农场的国际化道路应该以机械化为主,黑龙江省垦区有进行农业机械化为代表的现代农业的基础,通过机械化带动国际化进步。黑龙江省农户依然是小块零散的分散经营,宜采取生物技术型农业,但黑龙江省农村机械化程度也相对较高,为了更好利用农机具,可以考虑成立农机合作社,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国际化的农业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业,因此农业现代化孕育在农业国际化之中,通过农业现代化建设所累积的张力和农业国际化的外在压力,促使农业向更高层次的发展状态演进。通过走农业国际化的道路加速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不失为一箭双雕的上策。
明确东北亚战略格局中黑龙江省农业的地位。
黑龙江省地处东北亚核心地带,与俄罗斯接壤,毗邻日本、韩国和朝鲜,与上述国家农产品国际贸易互补性强。与上述邻国相比,我们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有相对成熟的耕作传统,有不断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使我省有发展成为东北亚粮食生产和食品加工基地的巨大潜力。
强化舆论宣传,促进市场多元化发展。在巩固紧邻贸易伙伴同时,必须通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压低生产成本,协调各方利益,通过陆路运抵港口城市,再转海运出口到其他国家。另外要在舆论宣传和政策导向上,强化黑龙江省农业大省的优势地位,为打开更多农产品国际市场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前瞻性引导结构调整,针对俄罗斯、日本、韩国、朝鲜以及东南亚各国的现实情况,结合国际农产品市场供求趋势,积极调整黑龙江省农业产业结构,努力打造东北亚农业强省和农产品出口贸易大省地位。
黑龙江省农业国际化的战略重点
坚持以粮为纲。黑龙江省有粮作传统,各地均以粮食生产为主要农业收入。所以黑龙江省农业国际化必须坚持“以粮为纲”方针,维持粮食内贸率稳定,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并根据实际积极促进粮食出口。
优化农业结构。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增加经济作物的种植可以增加收入,通过发展畜牧养殖业可以促进粮食转化。渐进式调整,能够使营粮农户心情稳定,使农业结构调整逐步展开,弱化经济结构调整的震动,同时要遵循经济规律,有配套和后续措施,农业结构调整才能优化。
培育竞争力企业。有竞争力的企业是联系生产者、消费者的中枢,是农业国际化的关键环节。而农业企业的成长历来离不开政府的扶植与政策倾斜。目前,我省已初步探索出了扶龙头带基地、扶基地促龙头、扶市场带基地、“一条龙”扶持等4种开发模式。政府应该继续投入财政资金,支持重点龙头企业发展。
协调政府、企业、农户相互关系。农业国际化是整体地推动农业和农村向现代化迈进的系统工程。在农业国际化过程中,要建立起政府、企业、农户相互协调关系。政府要从宏观上,强调农业国际化的必要性。制定和实施促进农业国际化的方针和政策;及时发布各国有关农产品市场需求信息;各个组织和国家对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的规定和变化,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企业是农业国际化的中枢,是联系生产和销售的关键,是农业国际化双向延伸能否深化和继续的弹性瓶颈。企业依据自身的生产能力和设备状况,决定进入国际市场的切入点和规模,并根据出口需求,和农户签订定单、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
农户是农业国际化的另一个终端,参与国际化就必须遵守游戏规则,严格按照订单要求生产,尽量规避可能产生的风险,提供符合标准的、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产品。(作者为东北农业大学副教授)(黑龙江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