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报道一元钱一斤的散装白酒在农家小院被灌成各种“名牌”酒,出售到星级宾馆餐厅和酒吧,后再高价回收酒瓶—————
人们常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可在天津市北辰区青光村,一些酒类加工点的门总是关得严严实实的,门口也从来不挂厂名,胡同里堆满了一袋袋的旧酒瓶……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面包车进村买假酒
经过多天的外围观察后,记者跟随在一辆红色面包车的后面,也进入了天天乐酒厂内,这才终于揭开了这些贴着深色车膜面包车内的奥秘。
这些车,无一例外地拆下了后面的两排座椅,车厢中满满地码放着数十个同种型号的大塑料桶。这种桶每个容量50升。所有的面包车都十分有序地排在天天乐酒厂的一个车间门口,车间工人拿着一个大管子挨个往车内的大桶里娴熟地灌装着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而这些大管子连接的正是这个车间内的储酒罐。
酒厂的业务员告诉记者,这些面包车都是来这里买散装酒的,根据度数的不同,每斤价格也就在1到1.2元之间不等。原来,这些面包车来酒厂都是为了买酒。
在那些酒味浓烈却紧闭着大门的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呢?
名贵白酒小村造
就在记者在青光村调查的同时,从天津市工商局传来消息,天津市工商局根据举报将联合市公安局组织一次对北辰青光一带的执法检查行动。记者随同执法人员记录了这一次的执法检查过程。
这是一套面积不足100平方米的小院,院内摆放着大量盛散装酒的大桶。正是记者先前调查中发现的那种面包车从天天乐酒厂拉散装酒的大桶。屋里则堆满了多个品牌的酒瓶、商标和包装物。包装物都是新的,但装酒的瓶子则正是记者先前就见到过的那种回收来,分拣、打包,码放在胡同里的酒瓶。共有四名工人正在这里灌装着各品牌的假酒,虽然没有流水线,但工人都有各自明晰的分工,有的灌酒,有的扣盖,有的贴商标。至于容量,则完全靠工人的“手感”和“目测”。
瓶子和商标决定假酒品牌
天津市工商局经济检查总队总队长王双套告诉记者,对这种无照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行为,要全部没收造假者的成品和半成品,并收缴制假工具,然后进行经济处罚。
工商执法人员告诉记者,这些年在打击假酒生产中,假酒加工点都是这样的一种情况:加工点都隐蔽在民宅,造假全凭手工,生产环境完全不具备国家要求的食品行业卫生标准,甚至造假车间与生活起居不分。
“青光这一带造假历史应该说是比较长的,而且也比较严重,这几年我们不间断的打击,但这种情况仍然存在。”
假酒足以乱真
当地执法人员告诉我们,这些假酒加工点里的工人几乎都有了默契,只要一问,都会说:“刚来,刚开始干。”这里的老板更是连人影都找不到,有时候想找到生产假酒的原料也很难。找不到人,抓不到现场,执法人员想作进一步的调查或者处罚,难度就更大了。
河北张家口市公安局破获一起假酒案,被抓获的造假主犯正是天津北辰区青光村人孙德苓。孙德苓交待的情况,与记者在青光村调查到的情况基本一致。
张家口市公安局桥东分局经侦大队副大队长袁清山介绍,造假已形成一个完整的网络,网络内部人员分工很细,有提供商标的,有负责包装的,有专门搞运输的,包括收酒瓶、洗酒瓶都有专门人员。
在张家口市公安局桥东分局的假酒罚没库,我们见到了来自这些假酒加工点众多品牌的假酒。老百姓家喻户晓的名酒占了罚没假酒的80%,虽然也有一些消费者喜闻乐见的中低档酒,但是,在暴利的驱使下,国优名酒仍是假酒生产中的主打产品。而且随着假冒手段的不断翻新,标签的套印质量、字体大小与色泽深浅等已与真品难以区分,足以乱真。而更为重要的是,虽然酒是假的,但瓶子却都是真的。
花样繁多销路广
天津市公安局副局长李秀林告诉记者,这起假酒案中销售的假洋酒涉及到美国、法国、英国和瑞士四个国家六个公司的十七种品牌,也就是说,我们日常在市场上见到的洋酒品牌,几乎都涉及到了。
在天津市公安局经侦总队的案卷中我们看到,这些假酒多数竟被卖到了星级写字楼、宾馆内的餐厅和酒吧。
对话 酒吧老板讲述购假内幕
那么这些假酒是怎么卖进这些星级场所的呢?其中一家酒吧的老板接受了记者采访。
记者:你最终是怎么确定这样一个供货渠道的?
酒吧老板:当然是价格上的问题了,比如说芝华士,一般他们给我们的,可以拿到100元钱一瓶,在市场上差不多180多元钱一瓶。
记者:其实你们非常清楚自己卖的是什么酒。
酒吧老板:大家彼此都很清楚这个问题,这是个敏感的问题,没有人主动去谈。
记者:那么这些瓶子是怎么处理的?
酒吧老板:一般情况下都是经销商,也就是卖给我酒的人,把瓶子收走。
记者:您觉得他们高价收回去的瓶子是干什么用呢?
酒吧老板:这个跟我们没有什么关系,我们都高兴他把瓶子回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