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一家咨询公司在杂志上刊登广告,表示要为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论证议案、提案“免费开展调查研究,提供智囊咨询,解决两会代表、委员在撰写议案、提案时因工作繁忙、精力不足、资源缺少而遇到的困难,协助两会代表、委员提交更有效的议案、提案。 ”目前已有人大代表与该公司达成初步一致,委托他们就教育、就业等社会热点问题展开调查研究。
这家咨询公司免费为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供调查研究服务,固然如他们自己所言,有“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有着巨大的社会影响力,为塑造公司品牌效应,免费服务值”这方面的考虑,同时,从客观效果上看,这种由第三方协助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进行调查研究的做法,也为代表、委员更好地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从而更加有效地参政议政开辟了一条新渠道。
近年来,一些比较活跃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开始尝试着通过公开个人联系方式、定期接待来访、组织座谈、问卷调查、发布广告等方式,主动向选民以及更大范围内的社会公众征询议案和提案的内容。一些有条件的代表和委员还聘请有关人士组成专门的议案调研组,深入企业、机关、街道、农村调研,听取社会各阶层对社会政治生活的意见和建议,大量掌握第一手材料,为代表和委员整理出参加“两会”所需要的材料。如果说这是代表和委员在主动“走”向公众,那么,像深圳这家咨询公司那样免费为代表和委员搞调研,则可以视为公众在主动“走”向代表和委员。这两个互相呼应的方向,体现了目的的高度一致性。
为了更深入地“走”向公众,一些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可谓“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有的甚至为此支付了较高昂的成本(比如大量的时间、不菲的费用)。这种情形似乎说明,尽管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都是从公众中来,但他们要“走”回到公众中去,特别是要从公众那里集纳信息、获取资源、获得帮助,往往在客观条件、技术手段等方面存在着相当的困难和障碍。然而,反观咨询公司免费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搞调研,一些律师、专家协助人大代表起草议案或某项法律法规草案的征求意见稿,许多代表或委员在电台、电视台做直播节目总是热线不断高潮迭起,每年“两会”前夕,总有一些群众想方设法打听代表或委员的地址、电话,希望他们能在“两会”上为自己的事情“呼吁呼吁”……情形,我们又分明看到,原来在很多时候,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要想从公众那里集纳信息、获取资源、获得帮助,竟会是如此的便捷和顺利。
在中国目前的政治框架下,人大和政协是公众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一个平台。代表和委员主动“走”向公众,说明他们有自觉为民代言、积极行使参政议政权利的高度的责任感,公众通过向代表和委员反映情况、表达意愿、协助起草议案和提案、免费开展调研活动等努力,主动“走”向代表和委员,一方面说明在公众中间蕴藏着高度的政治参与热情,另一方面,也说明公众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寄予了高度的信任。十六大在论述“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时,明确提出要“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其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就是要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让社会公众经由人大和政协这个平台,更加真实而充分地对政治体系的构成、运作方式、规则和政策过程等社会政治生活的诸多方面产生应有的影响。
从这个意义上讲,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主动“走”向公众,公众主动“走”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促进代表委员与社会公众之间的良性互动,将为“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开拓出更加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空间。
相关报道见B1版第 >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