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过去的春晚上,央视利用短信投票给赠台大熊猫征乳名的活动引起轰动。但在收入颇丰的同时,也因短信“强买强卖”而受到诟病。春晚主持人没有提示短信收费、春晚过后观众常遭遇收费短信骚扰等事件在网上引起一片唏嘘声。
春晚短信收入过亿元
继去年超级女声活动借短信狂圈钱之后,在今年春晚上,手机短信的这种“圈钱”功能被进一步放大了:“给赠台大熊猫征乳名”选择在春节晚会期间进行短信投票。
与“超级女声”一样,因为涉及收入等敏感问题,春晚最终的短信票数并没有公布。但在春晚节目进行期间,主持人朱军曾宣布收到短信7000多万条,按每条短信收费一元计算,仅此一项,央视与相关电信企业在短短三四个小时内就将7000多万元人民币收入囊中。有网友说,最后公布的投票总数是1.07亿左右,除去网上投票等,短信数量估计达1亿条以上。
如此计算,上亿元收入已装入相关企业的腰包。而央视至少获得其中50%收入分成,也就是5000万元左右,大大超过了湖南卫视去年从超级女声短信投票中获得的两三千万元。但也有行内人士说,算上坏账损失,实际收入可能没有那么多。
公益活动应否高收费
有用户说,央视有关部门选择春晚这样的时刻给赠台大熊猫征乳名,显然是想利用春晚的人气,而央视的特殊身份也决定了它有义务承担起征名的责任。换句话来说,征名活动应该是公益性质的,或者说是一种公共服务行为。因此有手机用户质疑说,平时手机短信收费都是每条一毛钱,为什么在这样一个面向全球华人的特大型公益活动中,短信收费标准反而疯涨十倍?
但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公共服务同样应遵循“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电视媒体也得考虑经济效益,短信投票收取费用也是合理的。既然赠台大熊猫是为了和平,大家都是受益者,那么花点短信钱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短信互动将有信任危机
但也有人士认为这其实是一种“歪理”:短信收费可以,但不加提示就是不厚道(虽然电视字幕上有1元/条的提示,但主持人没有提示),而且收费也不能如此贵,并且也不能单由发短信的这部分人去承担这项公共服务的全部成本。
一位网友说,春晚增加短信投票并非今年独创。前几年,鼓励观众发短信评选最佳节目,早已开了收费短信“赞助”春晚的先河。只不过这次的收费短信让部分观众闹心,引发春晚的“信誉危机”罢了。
一位SP人士说,利用手机短信吸引观众参与节目创意不错,可惜,不管是央视还是地方台的娱乐节目,都将短信当成了摇钱树,任由这种不规范举措长久发展下去,短信互动这种模式将面临信任危机。据广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