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龙湿地资料片
东北网2月7日电 备受关注的松花江水污染事件,让人们更加真切体会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在此次政协会议上,环保问题成了委员们呼声很高的热点问题。很多政协委员提出,不能以牺牲环境来换取经济效益,要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搞经济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令人欣慰的是,记者从哈尔滨市环保局获悉,2005年1月至8月,哈尔滨市区环境空气质量好于去年同期。截至8月底,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和好于二级天数为212天,同比增加5天。
打响松花江保卫战
让人民喝上干净的水
春节期间,哈尔滨市民终于吃到了松花江的鲤鱼。自松花江水受到污染后,大家一度担心:是不是再也吃不到母亲河的水产品了。来自环保部门的科学评估让市民悬着的心终于踏实了。环保部门在松花江采集了数百尾鱼类样品检验后表明,经过政府各部门积极有效的工作,在污染带通过25天到30天后,松花江鱼类中硝基苯含量很快降至食用安全含量以下,可以放心食用。这一结果宣布,松花江保卫战取得了初步胜利,我省对松花江水污染的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
倪宏伟委员的一席话让许多委员产生了共鸣:“这次松花江污染之严重、波及范围之大史无前例,是切肤之痛。”记者了解到,事件发生后,黑龙江省环境安全大检查很快启动,共派出监察人员1000多名,对全省的190家排污大户及沿松花江的50户造纸、机械、冶金、食品发酵等重点排污企业进行了重点排查。凡是在检查中发现问题的企业,都受到了严肃处理。
记者从省环保局了解到,今后我省环保部门将继续加强松花江水环境监测工作,在松花江干流事故发生点下游至黑龙江抚远段,共设16个监测断面监测地表水;加强沿江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和地下水饮用水源水质监测;继续开展松花江底泥、冰及水生生物监测工作;继续开展中俄界河联合监测,做好流域污染防治工作。同时,建立健全环境应急长效机制,用2年到3年的时间构建起国家、省、市和县四级环境预警监控网络、环境监测网络和环境监察执法网络。组织实施松花江水污染防治中长期规划,通过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开展清洁生产、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等措施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进一步改善松花江水环境质量,力争到2010年确保流域内90%以上的水源地水质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
国家环保总局日前在哈尔滨举行《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征求意见会上还提到,中国计划从今年起用5年时间,投入266亿元,全流域治理松花江水污染。“十一五”期间松花江全流域需要治理废水14.3亿吨/年,需要建设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规模为478万吨/日,建设投资约86亿元;管网建设需要130亿元;城镇污水设施运行费用为20亿元;工业污染治理费用及运行费用为20亿元,监管能力建设等其他费用10亿元。到2010年,松花江干流水质达到Ⅲ类;第二松花江干流水质达到Ⅲ类;嫩江水质达到Ⅲ类。哈尔滨的何家沟和长春的伊通河等20个城市污染严重水域水质明显改善,二道白河等10条水质良好河流保持水质不恶化。
到2010年,松花江流域内100万以上城市人口的哈尔滨、长春、吉林、齐齐哈尔等4市的城市水域基本消灭劣V类水体,流域内50万以上城市人口的鹤岗、大庆、伊春、佳木斯、牡丹江等5市的城市水域基本消除黑臭。到2010年,流域城镇污水处理率不低于60%;工业废水处理达标率超过95%。据了解,松花江规划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中期评估年为2008年,规划目标年为2010年,涉及流域人口6255万。
保护草原保护黑土地
黑土地是我省农业发展的优势,是建设农业强省和绿色食品基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我省农业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黑土地的保护与我省农业的发展,与保护国家粮食安全息息相关。民盟政协委员张贵学提出的保护黑土地的提案得到了许多委员的响应。张贵学在提案中指出,由于长期过度采伐、过度开垦、在开发建设中忽视对黑土地的保护,导致森林被毁,沙漠剧增,生态环境恶化,水土大量流失。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宾县是黑龙江省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县,水土流失总面积达到315万亩,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一半还多。在该县,随处可见露出黄土的耕地和荒地。1994年7月13日的一场大雨使全县8万亩耕地、500多间房屋、78座桥梁被冲毁,而这场灾难的根源则是严重的水土流失造成的生态环境功能弱化,降低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据有关部门披露,我省现已流失耕地面积5.67万平方公里,平均每年流失黑土地3亿立方米,流失的氮、磷、钾元素折合成标准化肥四五百万吨,每年因水土流失就减产粮食20亿到40亿公斤。有专家预测,黑土地水土流失如不加快治理,再过50年“北大仓”的黑土地将不复存在。
九三学社黑龙江省委员会还在提案中发出了保护草原的疾呼。提案说,我省做为畜牧业大省,丰富的草地资源是基础。我省现有草原面积6500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原面积4500万亩,分布在三江平原有955余万亩,松嫩平原面积有2800万亩,北部、东部山区、半山区面积有2700万亩。草原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更担负着维护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使命。长期以来,由于重粮轻草、重用轻建和对草原管理不善,加之连年干旱气候因素的影响,造成我省草原“三化”面积逐年扩大。目前,我省草原“三化”面积达到3178万亩,占草原总面积49%,但是,我省每年改良建设不足200万亩,大部分地区草原建设速度远抵不上草原“三化”速度。另外,由于我省牧区草地大部分超载过牧50%以上,有的甚至达到1至4倍,使草地环境严重破坏。过度放牧,乱砍乱挖草地植物,毁草种粮等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天然草地受到严重破坏。
为保护草原保护黑土地,使我省的天然资源能可持续发展,一些政协委员指出,省委、省政府要组织有关部门对我省黑土地水土流失问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制定保护黑土地的战略措施和实施方案,把保护黑土地作为我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并列入“十一五”规划中。同时,使人们认识到发展草业对合理利用国土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畜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的巨大作用和不可替代性。
经济建设莫忘生态保护
要把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摆在经济利益的前面,是委员们议论最多的话题之一。已经启动并开始建设的哈大齐工业走廊,是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肇东、安达在内的几个城市经济腾飞的大好机遇。但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委员们建议,一定要考虑到环境的承载能力。
民进黑龙江省委的提案说,目前,哈大齐工业走廊15个园区项目共开工建设项目211个,累计完成投资84.5亿元,已启动面积94.2平方公里,15个园区项目的建设正在有条不紊进行着。可以说,工业走廊的建设保证了我省工业经济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日趋显现。然而,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是否考虑到环境的承载能力以及生态系统的平衡?若干年之后,我们的子孙是否还拥有和我们今天一样的阳光、蓝天和草地?
据调查,由于北方气候、土质等自然条件以及长期人工影响的结果,使工业走廊内以河滩地、废弃地、荒草地和盐碱地为主,生态脆弱,稍遭破坏难以恢复生态平衡;地表土破坏严重,造成地表土肥力降低,园林绿化基础比较薄弱;绿地分配不均匀,树种单一,缺少群落式景观生态林,缺少城市公园及大、中型公共绿地,造成生态网络中的中转点以及生态廊道的缺失,难以维系生态链条的完整;区域内分布的河流及人工渠未能充分利用,影响了其作为生态系统组成部分的功能的发挥。
委员们建议,在招商时必须进行选择性招商,严格控制有严重污染的三类工业入驻。企业入驻前,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只有通过环评,企业才能正式入区生产。在生产中,尽量减少传统能源的使用,在规划设计中,要充分利用绿地营造景观和生态环境。同时,要合理利用水资源,开展湿地与河湖水系的综合整治和排水系统的综合整治。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实现生态系统动态的平衡,保证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民革黑龙江省委的提案则把目光放在畜牧业发展中的环境建设上。他们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畜牧业迅速发展,各类畜禽饲养量成番论倍增加,畜牧业的饲养方式也由千家万户的散养向规模化、集约化和机械化方向转变,畜牧专业村、养殖小区以及千头牛场、万头猪场、百万只鸡场也越来越多。但由于一些养禽户环境意识不强、资金紧张,没有烘便处理系统,禽畜排泄物随地堆积、污水任意排放,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周围环境,导致畜牧业的污染逐日加剧。
据了解,畜禽的排泄物不仅污染空气、污染水源、传播疾病,而且由动物传染给人的人畜共患疾病有近90种。同时,现在禽畜饲料中重金属大量应用,造成畜禽排泄物中含有大量的汞、铅、砷等有害物质,这些物质不能被分解而进入土壤和水,部分被植物吸收。在畜禽饲养过程中,大量使用抗生素添加剂和不能在畜禽屠宰前按规定时间停止用药,造成抗生素在畜禽产品中残留,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们的健康。
政协委员冯洪滨还在提案中指出,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国家制定了多项法律法规来保护祖国的蓝天碧水和空气的质量,应建立既环保又节约的“绿色销毁”方式,让类似焚烧赌博机的这种销毁活动,不再成为新污染的源头。
拯救五大池连池地质公园
环境保护是伴随着人类文明高度发展而出现的一个不得不重视的问题。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和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采对今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着无法估算且无法挽回的负面效应。在我国,这种现象尤显突出,往往是人们欣喜于眼前的发展成果时,要以破坏大量无法再生的自然资源作为沉重的代价。
民革黑龙江省委的多位政协委员提出,作为世界目前唯一的一处时代最新、保存最完整、状态最典型、种类最齐全的火山地质遗迹——五大连池国家地质公园,正面临着这种危险。据了解,在五大连池,其景区管理机构、学校、医院均设置在景区的核心区内。上述各单位每年产生的生活垃圾在2万吨以上,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量在48万吨以上,化学耗氧量745吨,烟尘排放量380吨,二氧化硫排放量107吨,这使面积仅有5平方千米的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的环境受到了污染。另外,旅游业的发展使景区常住人口及流动人口激增,也加速了景区的污染。近年来,随着旅游人员的剧增,相应的接待设施、单位和常住人口明显增加。火山石龙上大量私建滥建的临时建筑、流淌着矿泉水的石龙河水受生产生活垃圾污染、大量的火山石被用于快速发展的建筑行业等等,如不马上控制这种局面,在不久的将来,会对自然环境和景点造成极严重甚至毁灭性的破坏。资源保护已经成为五大连池景区开发越来越为严峻的问题。
委员们建议,针对五大连池风景区目前存在的实际情况,应尽早实施景区机构整体迁移战略,将景区内的居民、接待设施及机关、企事业单位迁出,解决五大连池自然景观景区核心区城镇化的问题。其次,树立“保护当先”的开发理念。旅游开发热潮兴起,在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必然会给地质保护带来一些问题。对一些重要的、而又容易遭到破坏的景点,应适当限制游客数量。特别是在新景点建设开发中,如果对资源和环境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时,应该以保护为主,把开发作为保护的副效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