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主任的无奈
“我反对!这么小的年纪就补课,要补到何年何月是个头?再说,小学五年级就把六年级的课提前学一遍,有什么意义?六年级整个都复习啊?这么一来还不是苦了孩子?”前不久,在辽宁电视台的《有话大家说》节目中,和平区蓝翎社区徐淑芳主任如实慷慨陈词。
正月初九,徐书记站在空无一人、新建成的社区未成年教育基地里,眼睁睁看着社区里的孩子背着厚书包,匆忙“上学”去。这是她与社区里的孩子打照面的惟一机会。去年寒暑假还呆在社区托管所的孩子们,如今全都补课去了。
“前两年,社区60多个孩子还聚在托管所。如今,托管所空了。没有了孩子,麻烦虽然少了,可心里一点也不觉得消停。孩子们都去补课,不参加社区活动、不了解社会,都变得有些孤僻了。”徐书记长叹一声。
今非昔比的对照
往年,蓝翎社区里的60个孩子聚集的社区托管所,本是家长最放心的去处———
这里负责午饭,平时四个菜,隔三差五吃包子、饺子。社区派专人组织游戏、联欢、教学电脑、温习课内知识、教授科普、政治、党史知识。一个大院的孩子一起写作业,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不仅增加了孩童的人际交往,也加深了住户间的感情。
然而,已实行了两年、一直红红火火的社区托管所今年却骤然冷却。狂热的假期补课风大举吞并了这个“世外桃源”。“往年社区活动参加的人可多了,一来就是五六十人,一屋子都坐不下。”今年,蓝翎社区未成年教育基地揭匾仪式,竟然没有一个孩子主动报名参加,徐主任只好事先通知了18个孩子。谁知,仪式刚一结束,孩子们就急忙背上书包补课去了。是得?是失?
一边是空荡荡的社区托管所,一边是忙碌碌的孩子和家长。徐书记一脸痛惜地问大院里的孩子们:“你们喜欢补课吗?”孩子都拼命摇头,随即回头胆怯地打量着身后的家长。
1月8日清早,徐书记在院子里碰见了上四年级的男孩周励(化名)和他的爷爷。过去这个男孩子最喜欢在社区托管所下象棋,今年却一直没来。“又要补课去了?”徐书记问。“没办法呀。”孩子回答。“社区组织那么多活动你怎么没来?”“孩子要补数学、语文、英语、电脑,没有时间去。”周励爷爷跟在旁边说。
据中国医大专家介绍,假期因为心理压力过大,前来就诊的孩子人数在不断增加。
此前,沈河区人大代表、朝阳一校校长彭丽君提议认为:有条件的社区最好能在假期组织学生学习、娱乐,生活在一个社区里,家长和孩子因为接触而了解,既安全又方便。但蓝翎社区托管班的冷清现状,无疑在刺痛众多有识之士的心。本报记者崔淼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