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新闻-体育-娱乐-财经-IT-汽车-房产-家居-女人-TV-ChinaRen-邮件-博客-BBS-搜狗 

新闻中心 > 综合
黄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建议
时间:2006年02月07日10:01 我来说两句(0)  

 
有奖评新闻
来源:中安网

  黄山日报2月7日讯“十一五”时期是黄山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大跨越发展,实现率先崛起,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市委根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省委七届九次全会精神,结合黄山实际,就制定《黄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以下建议。

  一、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推进黄山率先崛起

  1.“十五”时期是我市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奋力崛起为标杆,不断强化大跨越发展意识,创新大跨越发展思路,积极主动地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成功战胜了各种自然灾害,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全市跨越式发展势头强劲,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改革开放快速推进,对外形象明显改善;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重点项目建设成就斐然;基本实现了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和资源的有序开发,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精神文明建设步伐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十五”时期的发展成就,为“十一五”时期的大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十一五”时期宏观环境对我市推进大跨越发展总体有利,必须牢牢把握。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加快,为我市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经济的互动和跨越式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将保持连续性与稳定性,尤其是国家中部崛起战略和省东向发展战略的实施,为我市承接新一轮产业转移,推进跨越式发展创造更为广阔的空间。我市的发展进入了新的上升阶段,独特的资源禀赋,近年来的发展成就,特别是“443”行动计划积蓄能量的持续释放和全市上下珍视团结、致力发展、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使我市的大跨越发展具备了坚实的基础和条件。但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诸多困难,主要是:三次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旅游经济的关联带动效应有待进一步发挥,工业经济的支撑地位尚未完全确立。投资结构不尽合理,投资效益有待提高,发展后劲有待增强。农业和农村工作基础薄弱,城乡区域发展不够平衡,解决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任务艰巨。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瓶颈的制约,生态保护的现实要求,区域竞争的不断加剧,使我市在新一轮增长格局中面临新的压力。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些矛盾和困难,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加快黄山的大跨越发展。

  3.“十一五”时期是我市大有作为、实现率先崛起的关键时期。“十一五”期间,我市肩负着提升“443”行动计划,加快建设旅游、生态、文化大市,推进黄山跨越式发展,努力实现率先崛起的历史重任。我们必须切实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紧迫感,抢抓发展机遇,创新发展模式,认真解决长期积累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突破发展的瓶颈制约和体制障碍。要着力推进增长方式转变,完善体制机制,扩大对外开放,加快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全面提高我市的综合竞争力,努力开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新局面。

  二、坚持以大跨越发展为主调,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4.“十一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制定实施“十一五”规划,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省委七届九次全会精神,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提出顺应时代要求、符合市情实际、体现群众愿望的发展目标、指导方针和总体部署。要坚持以推进大跨越发展为主调,以“443”行动计划为抓手,以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为动力,着力开展“全民创业行动”,全力实施旅游中心、工业支撑、东向发展、统筹发展、城镇极化、人才强市战略,推进黄山的大跨越发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早日实现“三最”目标。

  科学发展观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快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在推进黄山的大跨越发展中,我们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和体现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所提出的“四个坚持”、“六个必须”和“五个统筹”原则,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协调发展。

  5.“十一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力争到2010年在全省率先实现奋力崛起、率先实现统筹发展,把黄山建设成为全国同类旅游城市综合竞争力最强的城市之一。

  ———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确保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到2010年达到300亿元。主要经济总量指标增速超全省平均水平,主要人均指标进入全省前列,2010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半以上。

  ———壮大旅游支柱产业,大力发展环境友好的新型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建成世界级旅游观光度假胜地,形成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

  ———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加快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和要素配置市场化进程,多种所有制经济更加繁荣,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普遍提高,科技、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生态环境质量保持领先水平,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和谐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三、坚持以旅游经济为中心,着力实现“两个最强”

  6.强化旅游经济的中心地位,进一步发挥关联带动效应。按照建设“安徽旅游龙头、华东旅游中心、中国旅游名牌、世界旅游胜地”的要求,创新工作思路,构建旅游产业链,加快发展旅游产业群;积极发挥旅游关联带动效应,牵动现代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加快发展,尽快把黄山风景区打造成全国综合竞争力最强的自然景区,把黄山市建设成为全国同类旅游城市综合竞争力最强的城市之一。

  7.抓好市场新开拓、景区景点新开发、结构优化新提高,增强旅游经济实力。打好黄山牌、做好徽文章,加大旅游市场营销力度,特别是在开拓国内市场的同时,着力开拓国际市场,努力挤进世界旅游组织地区项目行列,促进旅游主体国际化、旅游客源国际化和旅游环境国际化,加快旅游国际化进程。在强化自然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有效保护的同时,加快旅游资源有序开发,增添新的景点。进一步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和空间布局,提升产业素质,大力发展文化观光、休闲度假、商务会展和特种旅游产品,实现旅游产品由观光型向复合型转变。确保“十一五”末旅游年接待总量突破2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200亿元。

  四、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8.坚持把工业作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支撑力量,加快提升工业经济实力。按照区域集中、产业集聚的原则,利用现有的工业基础、独特的资源优势、紧邻长三角的区位条件,积极围绕旅游商品和品牌大办工业、围绕山区资源大办工业、围绕高新技术开发大办工业。坚持新型工业化道路,按照建设产业集群的思路,大力发展塑料软包装材料、车用仪表电器、精细化工、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四大主导产业。加快发展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旅游商品、绿色食品加工等成长性产业。全面提升工业经济整体素质,培育骨干企业,形成一批销售收入超亿元以上企业,力争“十一五”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突破260亿元,实现翻两番的目标,确保二产增加值比重达到40%左右。

  9.大力发展以市新城区为龙头、各区县工业园区为重要支撑的园区工业体系,打造工业发展和产业集聚的新平台。按照一心(商务行政中心)、四区(工业区、科技文体区、休闲度假区、物流商住区)的功能布局,加快新城区建设,基本完成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新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逐步形成以新型工业为主导、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新城区,成为黄山经济对外开放的高地、跨越式发展的增长极。同时,按照“相对集中、发挥特色”的原则,加快建设区县经济园区,形成各具特色的园区经济和产业群体,使之成为县域经济腾飞的重要平台。

  10.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断提高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充分发挥我市服务业的比较优势,加快建立现代服务业体系,逐步形成以匹配旅游为主的现代服务业格局,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力争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0%以上。进一步制定和完善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在壮大旅游支柱产业的同时,加快发展金融、保险、物流、信息和法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营销方式,培育区域性物流中心。发展文化、旅游、社区服务等需求潜力大的产业,努力提高农村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大力发展中介服务产业,积极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等自律组织。加强房地产用地总量宏观调控,优化商品房土地供应结构,确保房地产土地供需总量和结构平衡。扩大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规模,解决低收入群体住房困难。

  11.切实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强化资源要素保障。以打造通达长三角城市群4小时快速交通圈为目标,加快构建黄山对外综合交通体系,切实解决交通瓶颈制约问题。尽快形成以屯溪为中心的高速公路骨架,提升国、省道公路等级,构建内引外联的快速通道。加快建设市中心城区及各景点间通达循环的交通网络,加快推进农村公路“通达”工程建设。加快实施皖赣复线、皖赣铁路提速工程。抓好黄山机场扩建,扩大航空口岸。综合开发新安江妹滩至屯溪段航道。加快城镇无障碍设施建设,争取早日建成无障碍设施建设示范城市。

  加强能源和防洪保安设施建设。超前建设能源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电力供应。继续实施城市中低压配电网改造工程,全面完成农村电网改造,积极开发水能资源,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继续中心城区防洪治理工程建设,全面启动区县城及重点镇防洪工程,力争开工建设月潭水利枢纽工程,全面提高城镇防洪除涝标准。积极开展水土保持工作。

  切实加快信息化建设。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推进电信、广播电视和计算机三网合一,加快构建“数字黄山”。基本建成覆盖全市的宽带通信网络和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信息平台,实现信息技术的全面推广与应用、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与共享。坚持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以信息化带动新型工业化。

  五、大力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2.坚持城乡统筹发展战略,扎实推进“抓百村、促千村”工程。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以“抓百村、促千村”工程为抓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城乡建设规划,通盘考虑城乡产业布局、基础设施体系和社会事业发展,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投入力度,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培育城乡一体的市场网络,促进生产要素的城乡双向流动,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制度和覆盖全社会的社会保障体系。

  13.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提高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切实抓好著名品牌培育,发展和壮大龙头企业,推行农业标准化、企业化生产,全面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着力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和农机化水平,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积极围绕山区资源开发和市场需求,优化区域布局,调整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壮大茶业、竹业、蚕桑业、果蔬业、茶树花、苗木花卉和养殖业等主导产业规模,加快建设华东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充分利用生态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观光、创汇农业。

  14.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措施,加强对“三农”的支持,逐步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充分挖掘出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加强劳动力技能培训,大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加快小城镇建设,积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和劳务经济,为优化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加快转移农民创造条件。加大扶贫工作力度,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素质,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和居住环境,开辟增收途径。逐步实施移民建镇工程,引导深山区散居群众移民脱贫。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开辟新的增收途径。力争“十一五”末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

  15.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建立健全农村公共事业投入机制,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基本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农村福利设施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体系、农产品安全质量检测体系和动植物疫病防治体系。

  16.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建立农村基层工作新机制。着力推进农村工作管理体制改革,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深化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建立农村基层工作和公共产品供给新机制,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逐步解决制约农村发展和稳定的体制性、机制性矛盾。加快构建新的农村金融体系。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施征地制度改革。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

  六、抓好中心城区和城镇体系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

  17.加快发展市中心城区,打响黄山城市品牌。以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为目标,拉大城市框架,做大城市规模,加快人口和产业聚集,基本形成以中东部为核心的商贸经济区、以北部新城区为主的新型工业区、以江南新城和老城改造为主的安居区、以西部高尔夫球场为主的休闲度假区的新型中心城市。加快发展城市现代服务业和社会事业,加强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全面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强化中心城市的产业集聚功能、要素集散功能、综合服务功能、文化凝聚功能。

  18.抓好城镇体系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人口和生产要素向中心城镇集聚,提高城镇化水平,保“十一五”末城镇化率达到43%。坚持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努力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的城镇发展格局。加快构筑“一群(以市中心城区为中心、慈张线及岩休公路为纽带、休歙屯盆地为主要区域的南部城镇群)、两轴(皖赣铁路沿线城镇轴、合铜黄高速沿线城镇轴)、三级中心(中心城区、区县城、国家和省级中心镇)”市域城镇空间结构,形成以市中心城区为核心,区县城为骨干,中心镇为纽带的城镇体系。

  19.大力发展县城经济。按照城乡统筹发展思路,坚持以工业化带动产业化和城镇化,突出发展民营经济、园区经济、旅游经济、生态经济、配套经济。积极培育县域主导产业、支柱行业,骨干企业和拳头产品,增强区县综合竞争力,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确保县域经济争先进位,培育经济强县(区)。

  七、着力实施东向发展战略,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20.加速融入浙江经济带和长三角经济圈。扩大新一轮对外开放,努力实现与长三角地区的全面对接,使黄山成为安徽东向发展的南“桥头堡”。坚持基础设施建设先行,加快构筑融入长三角快速通道。加快信息高速公路建设,实现与长三角信息资源的快速对接和互通共享。充分发挥长三角旅游合作机制作用,力争实现两个“最强”目标。坚持新型工业化道路,在承接长三角产业梯度转移上迈出新步伐。扩大农业开放,加快建设华东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基地。全力推进城镇化进程,积极融入长三角城市群。进一步加强与珠三角等发达地区及周边地区的联系合作,努力提高开放水平。

  21.加快建立促进投资快速增长的长效机制,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和项目,力争“十一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00亿元。坚持推进投资的市场化、社会化、多元化,千方百计利用外资、引进内资、激活民资、上市融资。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城区、工业园区利用外资工作,增加服务业外资项目,提高间接利用外资比重,扩大省外资金规模。建设特色出口商品基地,打造出口商品品牌,扩大对外贸易规模,提高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效益。把握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形成符合国际惯例的外经贸促进政策体系。

  八、进一步深化改革,增强大跨越发展活力

  22.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把政府管理体制改革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和管理方式,积极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中介组织分开,重点抓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继续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和行政监督机制,使政府真正成为公共产品的提供者和良好发展环境的创造者。推进电子政务,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提高行政效率和工作透明度。加强机关效能建设,优化组织结构,理顺职责分工,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

  23.加快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深化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国有资产从一般竞争性行业退出步伐,增强微观经济体制活力。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规范式股份制改造。推进乡村集体企业改制工作,全面完成民营化。落实垄断性领域改革,放宽市场准入。引导股权社会化,优化股权结构。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

  24.促进财税体制和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公共财政体系建设,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完善政府投资程序和管理制度,建立有效的投资责任追究制。加快建立市场引导投资、企业自主决策、融资方式多样、政府调控有效的投融资体制。加强对社会投资的规划指导和政策引导,进一步缩小企业的核准投资项目,健全并规范备案制度。

  25.着力提升民营经济发展水平。保障民营经济市场主体的平等法律地位和发展权利,改进对民营企业的服务,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公平、透明、法治的市场环境。进一步鼓励和支持民营资本进入基础设施、现代服务业、公用事业及法律法规未禁止的其他行业和领域。鼓励民营企业通过并购、控股、参股等形式,参与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改组改制改造。促进民营企业加快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把企业做大做强。

  26.积极发展地方金融业,开辟多元化投资渠道。建设现代金融企业,支持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和农村信用社改革,鼓励银行、证券、保险等各类金融机构进一步服务黄山的大发展,提高经营业绩。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引进国内外各类金融机构,重点引进外地商业银行。发展壮大信用担保机构,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继续扶持企业上市融资。推进银企合作,抓好信用体系建设,积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加快建立地方金融安全区。

  九、积极发展科教事业,加快实施人才强市战略

  27.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确保教育在经济社会中的优先地位,实现教备的全面、协调、均衡、健康发展。巩固和发展“两基”成果,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建设职业教育园区。整合和优化配置教育资源,积极提升徽州师范学校、黄山卫生学校和黄山茶校办学层次,支持黄山学院做大做强。积极鼓励民办教育。继续抓好成人教育,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建设人人享有学习机会和成才机会的学习型社会,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尽快形成与黄山大跨越发展相适应的现代教育支撑体系。

  28.大力发展科技事业。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突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强单元技术配套集成,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加强科技创新环境建设,推进产学研结合,发展企业孵化器。加快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健全科技服务体系。加快项目集成,实施牵动性科技项目,促进技术进步。加强区县科技工作,形成区域创新体系。加强科普工作。

  29.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抓住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三大环节,积极构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协调发展的格局。大力引进各类人才,有步骤地推进人力资源建设,努力做到人才总量同全市发展目标相适应,人才结构同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需求相适应,人才培养机制同各类人才成长的特点相适应,人才素质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相适应。切实抓好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提高高学历专业人才比重,重点培养一批精通城市经营、旅游经济、外贸经济、财经、法律、信息等方面的专门人才,形成优秀人才群体。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十、坚持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30.加强生态黄山建设。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保“三同时”制度(污染治理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运行),加强重点区域、重点流域、重点行业的污染监督管理。积极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加快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步伐,强化餐饮油烟治理,加强生活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扩大烟尘控制区建设面积,实施噪声专项管理,防治电磁辐射性污染。加强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开展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建立社会化多元化环保投融资机制。

  31.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经济的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废物排放量。积极开展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和重点企业的循环经济试点工作。突出抓好节能、节材、节地和节水工作,强制性淘汰能耗高、资源利用率低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资源有效利用率。推广清洁生产技术、资源节约替代技术、回收处理技术和零排放技术。加强废旧物资回收利用,提高社会再生资源利用率。

  32.合理利用国土资源。强化基本农田保护,严格控制建设占地规模,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全面落实土地收购储备制度,发挥市场在配置土地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地质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生态保护与管理。保护森林资源,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林业分类经营和天然林保护工程、黄山松材线虫病三道防线工程。合理开发利用森林资源,提高林业经济效益。坚持旅游、森林、矿产等重要资源的有限开发、有序开发和有偿开发。

  十一、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加快构建和谐黄山

  33.积极促进社会和谐。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认真解决好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正确处理好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营造政治清明、社会和谐、心齐气顺、安定团结的社会局面。

  34.坚持把扩大就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健全促进就业政策体系,完善再就业扶持政策,强化促进就业责任体系。千方百计创造就业岗位,促进社会充分就业。鼓励城乡居民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以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促进就业。关注失业下岗职工、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的社会就业,加大对失地农民的就业政策扶持。

  35.切实做好社会保障和社区工作。完善社会保障政策,形成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扩大城镇社会保障范围,统筹规划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快发展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社会慈善、优抚安置、扶残助残、社会互助等社会保障事业。建立城乡社会福利保障体系、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帮困救助体系。加强对少数民族和残疾贫困人口的帮扶工作。加快建设文化繁荣、环境优美、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生活便利、关系和谐、治安良好的现代化新型社区,全面构筑城市基层管理、公共服务和社会工作的新平台。

  36.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围绕建设文化大市目标,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把黄山市建成安徽省文化产业基地。以建设地方特色文化、推动文化普及、提高公众素质为方向,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加强徽文化资源保护抢救、研究挖掘和开发利用,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抢救和申报工作。重视文艺创作工作,打造文艺精品。加快建设文化基础设施。大力发展广播电视产业。加快体育设施建设,推动全民健身,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发展体育产业。

  37.努力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不断提高居民收入和生活质量。建立健全公共卫生、医疗服务、预防保健和卫生监督体系,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目标,居民健康主要指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服务能力,防止和控制重大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保持人口低水平增长,促进优生优育,提高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强妇女儿童工作。

  38.着力建设平安黄山。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救援、社会动员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做好信访工作,妥善化解社会矛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决打击各种犯罪行为,完善治安防控机制。建立安全保障体系和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实现安全生产状况明显好转。加强自然灾害预测预报,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提高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水平,增强全民国防意识,继续争创“双拥”模范城,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

  十二、切实加强党对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领导,动员和组织全市人民为实现“十一五”规划而努力奋斗

  39.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切实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进一步完善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体制机制,加大统揽全局的力度,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和驾驭能力。努力提高各级干部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能力、驾驭全局的能力、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的能力、务实创新的能力。进一步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基层组织战斗力。不断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40.全面开展“全民创业行动”。进一步推进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优化创业发展环境,激发全社会的创业激情和活力,努力形成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和创业富民、率先崛起的合力。

  41.积极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依法保障人民群众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推进政务公开和依法行政,建设法制政府,加快依法治市进程。完善反腐倡廉惩治预防体系。加强司法监督,促进司法公正,维护司法权威。做好“五五”普法工作。

  42.着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为核心,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和方针政策教育。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创新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和机制。积极推进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进一步弘扬黄山松精神,扎实开展“树立科学发展观、建设美好新黄山”主题教育活动。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力争步入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行列。

  “十一五”时期,是我市实现率先崛起、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全市上下要在中共安徽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崛起”的总体要求,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扎实工作,为完成和超额完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而努力奋斗。

我来说两句 全部跟贴(0条) 精华区(0条) 辩论区(0条)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热门新闻推荐】
相关链接





搜狐短信 小灵通 性感丽人 言语传情
三星图铃专区
[周杰伦] 千里之外
[誓 言] 求佛
[王力宏] 大城小爱
[王心凌] 花的嫁纱
精品专题推荐
短信企业通秀百变功能
浪漫情怀一起漫步音乐
同城约会今夜告别寂寞
敢来挑战你的球技吗?
 精彩生活 

星座运势 每日财运
花边新闻 魔鬼辞典
情感测试 生活笑话


今日运程如何?财运、事业运、桃花运,给你详细道来!!!





月亮之上
秋天不回来
求佛
千里之外
香水有毒
吉祥三宝
天竺少女

点击今日

佛山一家六口惨遭杀害

·佛山一家六口惨遭杀害
·乌兰察布居民区连发爆炸
·忻州煤矿安监局好气派
·杜世成助推青岛房价?
·平安夜女子遭遇飞车党


频道精彩推荐

·2006春运
·埃及客轮沉没
·2006世界杯
·火车票交易查询
·TD成为我国通信行业标准
·《霍元甲》
·2006年上市新车揭密
·国足出征亚洲杯预选赛
·2006都灵冬奥会
·伊朗核问题
·蔡依林身着CPU芯片衣





一个人哭
退后
断了的弦
还是朋友
水晶蜻蜓
唱给你的歌
迷糊娃娃可爱粉红卡通
四季美眉给你最想要的

搜狐分类 ·搜狐商机

百姓论坛

·泰国情侣流行拍的全裸照
·21岁大学MM网络征友(图)
·日本超女选秀必须亮内裤
·台湾辣妹的激情艳舞表演
·女星沙滩竟当众吻胸激情
·曹颖印小天酒店激情曝光
·MM浴室自拍完美浑圆身体
·实拍泰国真正色情红灯区
·裸拼AV女优翁红日本脱光
·女孩旅店偷情被暗拍全程

·半裸女高空玩跳伞乳横飞
·用胸推拿的异性泰式按摩
·李倩蓉放荡全裸照性感照
·游戏MM选拔现场随便碰臀
·女星拍戏时胸部惨遭蹂躏
·老板电脑里和二奶开房照
·视频女屋内裸身挑逗一幕
·无耻病人手机拍护士裙底
·美女明星透视装近乎全裸
·惊!世界各地的怪物(图)
芙蓉姐姐性感极限火辣比基尼登场
娱乐基地

大胆的美丽女孩

·AV女优圣诞装自拍写真
·国外球迷怎么恶搞火箭队
·震撼人心的人体干尸[图]
·女人内裤的奇特广告创意
·明星最近流行黄金甲造型
·美人鱼彩绘 朝比奈真人秀
·宠物连连看 合金弹头游戏

热点专题
·2009年全国两会
·2009全国两会
·关注2009年春运
·"团团圆圆"赴台
·燃油税改革
·纪念改革开放30年
·2008美国大选
·2008珠海航展
·2008年美国总统选举
·神七飞船涂鸦
·神七宇航员如何太空行走
·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
·西班牙客机燃烧失事
·神舟七号择日发射
·蒙古首都骚乱 政府镇压

news-seo 网友意见箱




设置首页 - 搜狗输入法 - 支付中心 - 搜狐招聘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About SOHU - 公司介绍 - 全部新闻 - 全部博文
Copyright © 2018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搜狐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ontact.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