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有奖评新闻
专家提醒:巧调适才能避免“心病”
新快报记者 梁瑜
春假结束,新一年的忙碌工作又开始了。广东省精神卫生研究所专家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每年春假结束重返工作后,由于公司人事变动,有的人升迁了,有的人职位调动了,有的人降职了,这些工作岗位的变动都容易对在职者产生新的工作压力,当这些压力大于人们本身所能承受的度时,如果心理准备不足,很容易演变成心理障碍,必须提防。
年过40“换岗”,出现惊恐障碍
40多岁的老李(化名)是一名机关干部,身体一向健康,可是从半年前开始,他已数度与“120”急救结缘。半年前的一个夜晚,老李在家伏案写书,突然心口一阵郁闷,一种紧张的感觉涌上,心脏好像就要蹦出来似的,胸闷、气促接踵而来,喉咙也像被堵住了,同时,一种强烈的恐惧感忽然袭来。老李顿时失去了控制,四肢完全不听使唤动弹不得,过了片刻,老李的喉咙终于能发出一声长叹。闻声而来的李太太见老李面色苍白、眼神呆滞、四肢轻颤,立即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当诊医生简单诊断后认为老李是心脏病发作,但之后的检查却查不出心脏有病变,百思不得其解的老李夫妇只得带着疑惑回家了。
然而随后的半年内,类似的症状在老李身上又发作了三次,每次发生前都没有明显征兆,来得又急,每次发作都折磨得老李痛不欲生,心脏检查却又是没有毛病。终于,一名多了个心眼的心脏科医生介绍老李到心理科诊治。
这回广东省精神卫生研究所的谢永标医生告诉了老李一个他从未听过的新名词———“急性焦虑性神经症惊恐障碍”,这种心理障碍会出现心脏疾病的症状,但检查却又未见心脏异常。老李工作上由于已届不惑之年还有变动,过大的压力让他心理难以承受,逐渐引发了惊恐障碍。该病的一个发作高峰期为45-54岁,症状又与心脏疾病极为相似,特别容易被医生误诊为心脏病。
压力过度最易患抑郁症
南海的一大型公司的销售部门经理詹先生(化名)工作出色一向备受重用,年底公司出了个新决定,将他调到人力资源部做主管。詹先生在销售部门工作多年,总想着人力资源管理不是自己的拿手活,心理压力特别大,一时担心管理整个公司的人力资源,员工们是否服他,一时又担心领导对他在新工作上的表现是否满意,转换新岗位后仅仅1个月,詹先生被诊断为患上了抑郁症。
广东省精神卫生研究所副所长许明智博士对记者称,现代社会工作压力大,工作中的变动也难以避免,像詹先生那样为能不能适应新岗位、同事相处人际关系如何、能力能不能符合岗位、工作任务能不能完成等等都会成为压力的来源。
许明智称,压力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合理的压力能激发出个人的潜力,但压力一旦超过了承受能力,则会出现负性情绪,负性情绪的积累则会有出现心理障碍的可能,包括出现抑郁症、惊恐、障碍、适应性障碍等。其中,压力与抑郁的关系最明显,甚至也有可能与其他心理障碍共病。而我们通常说的压力,通常指的是超负荷的压力。
压力的度不易掌握,也没有确切的量表可以衡量,每个人能承受的压力大小不同,这与个人的经历、教育背景、性格特征等因素有关。对自己控制能力强、个性乐观的人感受到的压力较小,能承受的压力也相对大。
岗位心理援助成为必需
大学中所学专业为化工的硕士刘先生才刚毕业,为了解决买房70多万的楼款,在爱人的强烈压力下,他放弃了原本对他来说颇为理想的工作而找了一份高薪但与所学专业不对口的工作。为此他经常郁郁寡欢,甚至不敢参加同学聚会,“同学现在都比我强”,他甚至经常对别人说现在的工作就是“在混”。不久后,也出现了抑郁症。经过医生诊治,吃了一年多的药,随后又重新调换了自己中意的工作后,他的病才算痊愈了。
“若是能在上岗前进行员工心理援助计划,可以帮助上岗人员适应工作并降低出现心理障碍的风险。”专家认为。据介绍,一种名为EAP计划(员工心理援助计划)渐渐出现在如北京、上海、广东等国内一些经济发展较快的城市。这类在员工上任前对他们进行培训、咨询、辅导的心理援助计划,由于能帮助员工降低压力适应新的工作岗位而被国内不少心理学专家所推崇。在人生路上长途跋涉,往往需要携手共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