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南海舰队某军械仓库官兵企盼着新装备早日入库。可当某新型水雷真的到来之后,却引发了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
更新装备必须更新知识
过去,仓库官兵在检修老装备时,常常累得满头大汗。 现在,官兵们只需要坐在电脑前,轻敲键盘,几分钟就可以完成对新型水雷的检测。
“不一样,真是不一样!”说起这个变化,一分队保管班长刘安宇深有感触。他告诉记者,新型水雷科技含量很高,让习惯了旧装备维护的官兵们当初很不适应。有一次,战士刘贞录用配发不久的水雷自检仪对一种新型水雷进行检测,没想到刚一通电,自检仪就冒出了黑烟。仓库只得求助于厂家,请他们赶紧派人过来维修。故障原因查明后,官兵们无地自容:自检仪的充电电池已耗完,突然的通电造成电池外表的黑漆被烧焦,只需继续充电就行了!
“更新装备,必须更新知识。”面对这种情况,仓库党委认为,唯一的对策就是老老实实从头学起。每次接装前,仓库都要派人到厂家学习,确保第一次接触新装备的人员都熟悉装备性能。他们还采取持证上岗的做法,要求每名官兵都懂得两种以上装备的操作和维护。
依靠科技创新保障模式
新型水雷需要密封保存,也需要合适的温度和湿度。驻地属于高温、高湿地区,过去仓库温湿度检测和除湿都由人工完成,检测难度大,除湿效率低。仓库主任谢炳权带领官兵想办法,研制出“温湿度自动监测系统”,并在洞库中安装了高敏感性传感器,使仓库所有洞库实现了计算机自动监控和除湿。
新型水雷入库之后,仓库党委针对库房分散的特点,先后投资建立了可视化管理系统、闭路监控系统,增添了“电子警卫”,大大减轻了战士们的执勤压力。针对器材发出频繁、品种多、单次发出数量少的特点,他们在器材入库存放前统一进行重新包装,并打印了条形码,节约了拆包、写标签所花的时间。他们还在仓库建立了电脑网络,实现了机关与库房数据网络传输和数据的自动采集。去年以来,全库官兵广泛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活动,研制改装完成了9个品种、78台机械设备。
保障从库房延伸到海上
在一次实战演练中,仓库把一种新型水雷交付某舰艇。没想到,该舰艇在使用这种水雷时出现了发射故障。仓库与舰艇部队双方一起坐下来找原因,结果发现,这种水雷自动化程度高,灵敏度也很高,忽视库存条件和海上环境的差异,是导致出现发射故障的主要原因。
怎样才能实现由日常装备保障向战时装备保障转变?仓库党委重新修订完善了技术骨干培训计划,采取到舰艇部队交流、代职的方法,深入一线了解掌握新装备的使用情况。他们还对新型水雷的技术性能、常见故障进行综合分析,一一登记造册,输入电脑,建立了“水雷健康档案”。这些“健康档案”不仅可以提高故障诊断的准确性,而且还与部队实现资源共享,牢牢掌握了装备管理维护的主动权。
与此同时,仓库开展与战场环境相适应的模拟训练,拟制了指挥机关编组、收拢与疏散等10余种战备预案,并多次组织演练,大大提高了野战综合保障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