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有奖评新闻
陈佩英的“求死信”
通讯员 杨梦鹰 摄
本报讯(记者 周婷婷 通讯员 杨梦鹰)昨日,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普外科钱锋教授收到了一封中英双语打印的奇特信件。给钱教授写信的是他的病人———57岁的美籍华人陈佩英。这位晚期胃癌患者在信中要求医生为她执行安乐死。
在美国嫁给重庆老公
今年57岁的陈佩英祖籍福建省,早年生活在台湾。在她年轻时,曾以全年级第二名的成绩毕业于台北大学,是引人注目的台大才女。20多年前陈佩英移民美国,定居加利福尼亚州,并取得了美国国籍。
10年前,她遇到了现在的丈夫———重庆在美留学生赵先生,经过十年的艰辛打拼,目前,丈夫在美国已开了三间诊所。家境的渐渐殷实让夫妻俩的生活平静而满足,而不幸正偷偷袭来。2000年陈佩英第一次到丈夫的老家我市江北区探亲,重庆给她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记忆。
回重庆探亲诊出胃癌
2005年8月,陈佩英再次回到了重庆。在此期间,长期感觉胃不舒服的她,突感腹部疼痛难忍,在婆婆和丈夫妹妹赵英的陪同下,她来到了西南医院。诊断结果对全家人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医生诊断陈佩英患了中晚期胃癌。
诊断结果一出后,医院迅速为陈佩英做了胃癌切除手术。手术顺利完成,不久,病情基本稳定的陈佩英和婆婆飞回了美国。家人向陈佩英隐瞒了她的病情,只告诉她患的是“腹腔积液”。
病情恶化返渝治疗
今年1月下旬,陈佩英的病情又开始急剧恶化。这时,陈佩英没有选择留在美国治病,而选择了再次回重庆治疗。1月26日,全身都已经肿得很厉害了的她,刚刚下飞机就被家人直接从机场接到了西南医院。家人提前通知了熟悉陈佩英病情的西南医院普外科钱锋教授,当陈佩英被送到医院时,已经是27日凌晨1点多了,但钱教授还在医院等着,陈佩英一到,医生立即对她的病情进行了检查。但情况不容乐观———陈佩英的癌细胞已在腹腔广泛转移。
陈佩英
“我希望有尊严地离开这个世界”
元月31日,当陈佩英的侄儿到病房去看望她时,陈佩英突然提出了一个令侄儿十分意外的要求。她要求英文较好的侄儿拿来纸笔记录下了她的心声:我不想因我的病情连累我的亲人;不愿让他们看到我的痛苦;我也不愿意今后靠仪器维持我的生命;我要有尊严地离开这个世界。如果哪天我真的昏迷过去,我希望医生能帮助我尽快离去。
为了更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陈佩英特地选择了用自己更为熟悉的英文口授,侄儿含泪完整地记录了下来。陈佩英要求侄儿将这段文字翻译成中文,并用中英文两种文字打印出来,陈佩英亲手在信末用钢笔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陈佩英还特地对亲人强调:“我是在意识非常清醒的情况下写下这些的,我知道‘腹腔积液’很难治疗。中国有句俗话‘好死不如赖活着’,可我不愿意这样。人的生与死都应该有尊严。我不想亲人们比我还痛苦,当我昏迷不醒的那一天,我渴望有尊严地离开这个世界。”
她声音虚弱地告诉医生:“婆婆70多岁的高龄了,每天都在病床旁守护自己。妹夫虽然生意很忙,每天至少要来看自己一次”。也正是出于对亲人们的爱,才催生了陈佩英写那封奇特“求死信”的决心。
医院
决不支持病人“安乐死”
钱教授表示:医院决不会支持病人安乐死的想法,将不遗余力地拯救陈佩英。“这是我从医几十年来,第一次收到病人亲自写的这种信。”钱锋教授说,陈佩英的举动让他感到感动和震撼。让他深深感动的是,陈佩英所患是胃癌中晚期,在病情已经十分严重的情况下,陈佩英竟从美国漂洋过海来到重庆,把最后的希望托付给了中国医生。令他深感震撼的是,她在生命面临死亡威胁时,展现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勇气。
新闻名词
安乐死分为“主动安乐死”和“被动安乐死”。“主动安乐死”,是指医务人员或其他人在无法挽救病人生命的情况下采取措施加速病人的死亡的过程。“被动安乐死”是指终止维持病人生命的一切治疗措施,任其自然死亡。1976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颁布了《自然死亡法》。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有关安乐死的法案。综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