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吴文忠,陵川县杨村党支部书记,任职20多年,工作成绩显著,却在2005年10月21日的党支部换届选举中,主动选择了退出。为此,他深有感触地说:“论年龄,我还可以再干几年,但新陈代谢的发展规律和杨村的干部退休制度警示我,只有按规矩办事,把更多优秀的年轻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党员干部队伍才有活力,才能更快地推进杨村的小康建设进程!”
甘为人梯育新人
这曾是一个以穷、乱闻名,上访不断的后进村;如今,这里已是一个能在10分钟内组织起党员大会、20分钟内组织起上千人的群众大会、村里的主要干部先后受过国家级表彰的先进村。 吴文忠从1978年起担任党支部书记,他长年奔波于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征程,带领两委一班人以“一身正气、两袖清风、革命不忘真本色,少说空话、多办实事、建设未来新杨村”为座右铭,真抓实干,实现了杨村由乱到治、由穷到富的变化。2004年,杨村上缴国家税金4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50元;他悉心钻研农村党组织建设工作,以“财清、官清、民富、发展”和“不谋私、敢碰硬、有点子、会用人”为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探索总结出了一套党员教育管理的新模式,被省委命名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面旗帜”,其本人也被授予“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的光荣称号;他带领村民们坚持三个文明建设一起抓,先后建起了文化楼、水上公园、洗浴中心、文化广场等休闲娱乐场所,硬化、绿化、净化了人居环境,2005年被评为国家级“文明村”。成绩和荣誉没有让他陶醉。他知道,自己不可能在这个岗位上干一辈子,杨村的未来还要靠杨村的年轻人。为此,他把选拔培养后备干部和年轻干部作为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抓得很紧,努力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中的党员培养成后备干部。吴文忠深知这个理,也知道要做到就要付出。二十多年来,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自觉做村上的义务清洁员,用他自己的话说,这既是一名党员干部的本分,也是为年轻干部树立榜样。为了让后备干部有成长的土壤,他让后备干部列席党员的党课学习,采取两委干部每人帮带一名后备干部的做法,尽可能地安排合适的岗位让他们多方面锻炼,并在实际工作中手把手地教给他们做人做事做“官”的方法,告诉他们怎样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怎样才能赢得群众的拥护和爱戴。二十多年来,支部先后发展了29名年轻党员,培养了18名后备干部,为杨村的两委班子建设和村级经济发展增添了后备力量。
甘于幕后举贤能
有制度,有落实,这是杨村党建旗帜能始终高高飘扬的主要原因。早在10年前,杨村就实行了干部退休制度,凡男60岁、女55岁的两委干部,要主动退出新一届两委领导职位的竞选。该制度实行十多年来,杨村先后有5名两委干部从台前走到了幕后,有13名后备干部在届中调整或换届中被党组织和群众推到了台前。这一制度的严格执行,为杨村的班子建设和经济发展注入了勃勃生机和活力。从台前到幕后,仅有一步之距,这一步,吴文忠迈得很轻松,也很放心。2005年10月,陵川县基层党支部换届选举工作全面铺开。年届59岁的吴文忠同志,面临着是退是留的考验。尽管在长年不断的工作中落下了一身病,但所有的党员都恳切希望他能再干一届。然而,为杨村的发展操劳了一辈子的他却说:“当干部就要以身作则,我今天不退,明天就会有另一个吴文忠也不退。”他还拿自己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的体会来劝告大家,杨村要实现和谐发展,首先是两委班子要和谐,要做到两委班子和谐,就是要不断推举贤能,推陈出新,这是实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保证。在换届前的一次支部会上,他郑重其事地向党组织推荐了新一届党支部书记人选。吴文忠退休了。如果说,杨村以前的干部退休制度还只是在副职之间进行传承的话,那么,今天,他用另一种方式诠释了先进性的内涵,用实际行动为杨村架起了一座新老交替的成功之“桥”。
甘做贡献散余热
退休后的吴文忠依然起得很早,做惯了“义务清洁工”的他,还像往常一样推着捡拾垃圾的小平车穿梭于杨村的大街小巷。与以往不同的是,他现在只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他发现,在晨曦中像他这样推小车的人越来越多。退休后的吴文忠依然没有闲着,他还像往常一样每天8点整到支部办公室报到。与以往不同的是,他现在已不用签到。尽管他熟悉的每一张面孔还习惯性地叫他“吴书记”,但他知道,这只是对他的尊重;他也明白,他来这儿的目的,是要督促他的接任者继续把杨村的事情办好……退休后的吴文忠依然“公务”繁忙,他还像往常一样接待着许多客人。与以往不同的是,他现在是在自家里自费接待。卸任一个多月来,几乎每天都有县乡领导和本村的干部群众来看望他。面对党组织和人民群众对他的关心,他只是诚恳地表示,身退心不退,老骥当伏枥,作为一名老共产党员,愿把几十年的工作经验化作支持新一届两委班子工作的实际行动,为杨村的明天更好更快地发展而不遗余力!张海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