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对于上海而言,要增强城市国际竞争力,要让创新之泉不断涌动,其“源头”在于资金、在于人才,更在于体制。
面向“十一五”,上海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有效突破体制性障碍,大胆探索体制性创新,才能不失时机地解决好改革中所遭遇的结构性矛盾,才能发挥改革的整体协同效应,形成新优势、迈上新台阶。
行动正在开始:更多的国有企业将走上“手术台”,形成多元所有制形式,迸发更多活力和创造力;以浦东为首的区域体制创新正落到实处,营造出更优良、更健康的市场环境;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开放型经济体制开始形成,整个城市将着力打造具有领先地位的制度优势。
国企体制改革走向纵深
企业,是经济的细胞,激活每一个细胞,关键在于所有制改革,形成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
上海一直被认为是国资重组、国企改革的“深水区”和“试验田”。上海国有资产已经突破7000亿元,资产总额大、比例高,上海国资委成立2年多来,已累计完成资产重组3000多亿元。
上海国资委主任凌宝亨
表示,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十一五”期间,上海国资重组、国企改革的总体思路将坚持“调整有进有退、发展集成集约、改革一司一策、监管分层分类”四个原则,抓住“产权多元化、资产资本化证券化、国资监管法制化”等“三个着力点”,推进实施“大集团战略、科技创新战略、走出去战略、人才战略、功能优化战略”等五大战略,让国企在新的机制体制下更快发展,让国资在流动中新生、增值并发挥集聚作用。
以发展引领改革,以改革促进发展。面向“十一五”,在产权制度上,一司一策将深入推进,纺织控股6家下属企业已经下放到长宁、嘉定、崇明等区县,资产总额达27.69亿元;70多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已经有一半完成股改或进入股改程序。在公司领导和监管人员选聘制度上,百联、水产等6家企业的董事会建设试点已经启动,外部董事、独立董事制度将在上海企业悄然铺开;5批30位专职监事会主席和党建督察员在各企业“上岗”。在分配体制改革上,“倍率、比率、奖率”三率复合的产权代表薪酬分配办法也将全面推行,国资委开始与各企业产权代表签订任期业绩合同书。
国资重组、国企改革,必将让国有企业焕发新生,站上新平台;也让民营和外资企业抓住国企多元化机会,在融合中创新,在相互借鉴中发展。上海仪表厂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左跃表示,未来市场竞争激烈,风云莫测。体制和机制上的新突破,将成为未来5年企业发展的最重要环节,只有体制好了,机制活了,才能促进技术创新、留住尖端人才、把握市场机会,才能让企业屹立在市场的潮头。
区域制度创新酝酿突破
经济发展要有良好的环境,政府职能要进一步转变,体制要创新。面向“十一五”,以浦东为首的上海各区县,进一步理清政府与市场、社会、企业的功能边界,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模式。
浦东新区区长张学兵
表示,“十一五”期间,制度创新是浦东全面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只有通过制度创新来解放和发展先进生产力,才能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体制保障。浦东将推进政企、政资、政事、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探索建立互补型、高效率的行政管理体制;推进创新城市发展模式,形成政府主导、区镇联动、统筹发展的开发机制,浦东已经在准备建设川沙、外高桥、唐镇、曹路等新市镇的框架,建设现代城镇体系。
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将是上海郊区今后5年体制建设的重要突破口,市郊各区县开始积极行动,打破原有条条框框,构筑更有序、更和谐的现代化郊区新模式。嘉定新城开始建设,整合嘉定主城区、安亭、南翔构成组合新城,规划人口规模约80万;松江将形成新城—新市镇—农村居民新村的新体系;崇明三岛将建设陈家镇、凤凰、新民等9个新市镇……这一系列的举措,使郊区和市区的差距将进一步缩小,人才、科技、教育、卫生等资源分布更加合理,也更有利于区域经济握紧拳头,形成特色。嘉定区区长金建忠表示,未来5年,嘉定将立足长江三角洲,依托上海全市综合优势,着力探索新型产业化和新型城镇化道路,把嘉定建设成汽车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相融合的综合性国际汽车城。
扩大开放形成制度新优势
全球一体化进程加快,“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趋势日益明显,上海要进一步增强国际竞争力,必须全方位扩大开放,加快建立与国际经济运行规则接轨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才能形成强有力的制度竞争力。
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开拓国内外两个市场,已在企业中达成共识。建立和扩充外向型经济部门、积极参与国际并购、抓住机会登陆境外资本市场,一股与国际企业体制接轨的浪潮将在上海企业中兴起。宝钢集团董事长谢企华表示,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宝钢坚持与国际一流的钢铁企业“对标”,在管理体制、创新机制、运行模式上加快接轨,“十一五”期间,宝钢将在做强的前提下干3000万吨、看4000万吨、想5000万吨。
浦东新区区长张学兵
也表示,国际化浦东,就是要加快建设完备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和国际化的城市环境。在企业运营环境上要和国际惯例接轨,使中外企业能够宽松便捷地开展业务,及时有效地获取国内外的资金、技术、人才和信息资源,得到高品质的专业服务和严格的法律保护,使浦东成为国际投资和商务活动的理想选择。
据了解,未来5年,浦东新区跨国公司外汇资金管理方式九项重大改革将全面推行,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功能将得到更大发挥;国内外创业资本正向张江集聚,更多的高科技成果由此加快产业化步伐;小陆家嘴地区规划更趋完善,这里将培育金融文化,探索设立金融诉讼、仲裁、调解等专门机构,建设成为现代化金融社区,这一切,都会让浦东的国际化氛围更为浓厚,形成强大的制度优势,引领城市国际竞争力迈上新的台阶。
本报记者 丁波 李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