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有奖评新闻
每到逢年过节,“空巢老人”最大的奢望就是能有人陪伴或是和自己的儿孙在一起吃吃饭,唠唠家常。
据了解,在长沙,没有子女的孤寡老人和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数目不少。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成了他们生活的真实写照。他们独守着空巢,逢年过节成了他们的心病,越是热闹的节日,他们的内心就越是寂寞。
空巢故事一
最大奢望:盼儿子回家过年
昨日,宁乡县枫木桥乡牛角村喻二爹的儿子,终于带着妻子和儿子回来了,尽管喻二爹满肚子的不高兴,但还是将过年时舍不得吃的好鱼好肉拿出来招待儿子儿媳和孙子,喻二爹的儿子也有他的苦衷,自己在城里开的士过年正是赚钱的黄金时段,不可能丢下生意不做。他也知道,自从5年前母亲病故后,60岁的父亲就成了“空巢老人”,特别是到过年时节,盼自己一家回去过年成了父亲最大的奢望。
空巢故事二
电话没一个:伤心母亲猛流辛酸泪
住在岳麓区某村敬老院的冯山柱(化名)老人有儿有女,但儿女都不愿意和她住在一起,甚至将老人的房子占住后,将老人送到了敬老院,老人想,儿女应该会来接自己回家过年,可盼来盼去儿女们连电话也没打一个。除夕夜,老人早早地上了床,独自品尝着过年的酸楚。昨日,当记者提起过年时,老人心酸的眼泪就一个劲地往外淌,“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热热闹闹,我只能在敬老院呆着,我晚上8点多就睡下了,要不也没别的事啊。”老人悲戚地说着。
空巢故事三
小小心愿:只想和儿女唠唠家常
宁乡县玉潭镇的蒋庆强(化名)老人拉着老伴的手说,自己一对儿女在广州工作,逢年过节儿女们不回家,心里不是滋味,可又没办法。不图子女能回来帮多少忙,就想大年能和他们团聚,见见他们的面,摸摸他们的手,和他们唠唠家常,可一年到头难见到他们一次。
为排解内心的寂寞,蒋庆强老人每晚吃完饭就站在街道上找人聊天。不管是做生意的,还是打扫卫生的,也不管认不认识,拖住人家就聊个没完。
专家观点
社会发展:空巢不可避免
对于“空巢老人”怕过年,一位对“老龄”问题颇关注的龙教授告诉记者,“三世同堂”、“四世同堂”曾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主要家庭模式,享受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是老人们的心愿,和子孙们过年团圆是老人们最愿意看到的。但由于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迁,这一传统的家庭模式正在被打破。一方面,随着经济发展、住房条件的大幅度改善,两代人之间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差异加大,越来越多的子女成家后,都选择离开父母的“暖巢”,另筑“新巢”;另一方面,为了不给子女“添麻烦”,或因为不适应子女们的现代生活方式,老人们也宁愿和子女分开居住,而自由地生活在空巢之中。再加上现阶段,人口流动性越来越大,一些年轻人喜欢到外地创业或定居,而老人们大多留恋故土,留在了家乡,使空巢家庭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他告诉记者,“空巢老人”的问题刚刚开始,再过20年,第一批独生子女的父母一般都超过了60岁,他们的子女一般只能选择到一方老人家过年,总有一方老人要独自过年。
社会关注
和“空巢老人”一起过年
我国“空巢老人”的比重正逐步增加,而屡屡见诸媒体的“空巢老人”去世无人知晓的悲剧,也不断冲击着有着浓重“孝道”传统的国人。今年除夕夜,长沙就有不少街道和社区将孤寡老人接到一起,或是街道、社区干部接“空巢老人”回家过年,开福区城管大队望麓园中队的队员们,将社区的5位独居的老人接到一起过年;雨花区城管大队砂子塘中队的队员,将一位70岁的孤寡老人及她扶养的小孙女请到酒店一起吃团圆饭。这样的活动几乎年年有,一些志愿者陪这些独自过年的老人包饺子,看电视。但对于这些老人,缺少的却偏偏是最应该陪同他们一起过年的人———自己的儿女及亲人。
每年春节前后,社会上会掀起面向“空巢老人”的送温暖活动。但有专家指出,关心“空巢老人”,不应只集中在春节这个特殊的时刻,平时应多下工夫。特别是做儿女的,要尽到责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