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烟台什么样儿?将面临怎样的发展环境?百姓的生活会发生哪些变化?随着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并通过《烟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为我们勾画出一幅宏伟蓝图,并为全市人民确立了行动纲领。
关键词:经济重心北扩·半岛城市群·环黄渤海经济圈
占尽天时地利
机遇挑战并存
水母网2月9日讯“十一五”期间,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我国正处于新一轮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经济增长的重心正由东南沿海向北扩展;从我市看,区位条件、生产要素、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有利于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
“环黄渤海经济圈”是国家重点规划发展的区域之一。在半岛城市群发展的带动下,烟台作为连接东北与东部沿海、沟通日韩与内陆的重要节点城市,城市地位、特色和优势将更加突出,综合竞争力将进一步增强,国内外知名度和影响力将显著提高。
面临机遇的同时,国际国内竞争压力加大。我市产业结构还不尽合理,国内先进城市发展越来越快,带来更广领域、更加激烈的区域竞争压力。
关键词:三步走·六大变化
数字解读:2010年GDP3700亿、人均6800美元,2020年GDP1万亿、人均17000美元·非公经济比例85%·人均寿命76岁
“三大步”走出“六大变”
城乡居民腰包更鼓
今后5年及到2020年,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将进入一个新阶段,主要任务是:促进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
主要分三步走:第一步:到2010年,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提前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第二步:到2015年,全市经济保持10%以上的增长速度,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第三步:到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力争突破1万亿元,建成现代化国际性港口城市。
完成“十一五”时期的主要任务,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将实现“六大变化”:
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到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3700亿元,年均增长13%,人均生产总值6800美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00亿元,年均增长20%。进一步巩固在全省的领先地位,争取在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中位次前移。另外,全市城市化水平达到60%,基本建立起适应WTO规则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全市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达到85%。
到2010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1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800元,年均分别增长9%和8%。每年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1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下。每10万人口中具有大学以上学历人员达到4700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医生数达到2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5‰以内,人均预期寿命76岁。森林覆盖率达到40%。
到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力争突破1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7000美元以上。
关键词:四大支柱产业·三个潜力产业·六个产品集群
数字解读:年产汽车67万辆·年造船150万载重吨。
支柱产业舞“龙头”
产品集群撑“龙骨”
“十一五”时期,我市将继续做大做强机械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加工和黄金加工等四个支柱产业,打造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积极发展三个潜力产业,加快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争取到2010年石化工业成为我市重要的新兴产业,建成国家和省石油化工基地。冶金工业实现销售收入500亿元。加快麦得津生物、绿叶制药、荣昌制药、中大生物药业等骨干企业发展,重点开发生产治癌新药恩度(YH-16)、抗艾滋病新药F-苷肽以及新型天然药物等新药和药物新制剂。到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170亿元。
突出发展汽车、船舶、电脑、手机、葡萄酒、金银珠宝等六个产品集群,拉长优势产业链条。到2010年,全市整车产量达到67万辆;造船能力争取达到150万载重吨;电脑产品集群实现销售收入1000亿元;手机产品集群实现销售收入600亿元;葡萄酒产品集群实现销售收入90亿元;放大“中国金都”品牌效应,建设招远、莱州、蓬莱、牟平、龙口五个黄金工业基地。全市深加工用金量达到100吨/年。
关键词:特色街区·旅游会展·住房供应
“商业都市”呼之欲出
旅游城市尽显魅力
“十一五”期间,我市将以完善市中心区商贸服务功能为重点,加快国际商城、温州商贸城、银都商业广场、澳柯玛商贸中心二期等项目建设,打造海港路商业街、上夼西路美食街、迎春大街商业街、幸福路商业街、广仁路步行街等特色街区
旅游会展业。围绕打造“黄金海岸、人间仙境、魅力烟台”名优品牌,加大旅游资源开发整合力度,培育中心城市和“蓬长龙”旅游强势板块。重点推进世贸中心、韩国社区、大南山景区、马山寨植物园、市区休闲娱乐中心、雨岱山、蓬莱水城、夹河岛生态旅游、莱州金海岸等项目建设,搞好旅游交通、星级酒店等服务设施配套。大力发展会展业,办好国际果蔬和食品博览会、APEC及亚欧系列展会、葡萄和葡萄酒节、美食节等会展节庆活动。2010年全市旅游总收入达到240亿元,年均增长17%。
房地产业。加大住房供应结构调整力度,着力增加面向中低收入家庭的普通商品住房、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供应。加强房地产市场运行监测,完善住房产权制度,激活住房二级市场,理顺租售房比价关系,形成梯级消费的良性循环。
关键词:五区融合·膨胀县域·社会主义新农村·户籍改革
数字解读:中心城市人口200万人·县域中心城市人口200万人·天然气用户24万户
牟平蓬莱纳入城区
“十一五”期间,我市将加快中心城市发展。
加快五区融合。按照“拓展东西两翼、贯通南北山海、适度向南发展”的原则,进一步密切城市中心区东与牟平、西与蓬莱的联系,打通和延伸市区南北向主干道,规划建设好山南城区,加强桃村组团与中心城市的联系,带动中心城市向南发展。到2010年,中心城市人口接近200万人,城区面积扩大到200平方公里。
膨胀县域中心城市。蓬莱、龙口、招远、莱州4个北部沿海区域性骨干城市,立足于扩大县域城市经济规模和城市规模,培育形成全市乃至全省发展活力最强、最具核心竞争力的经济增长极;莱阳、海阳、栖霞3个南部交通干线沿线城市,形成我市南部重要的经济隆起带。力争到2010年,县域中心城市总人口达200万人。
加强中心镇和重点镇建设。积极培育一批地域优势明显、发展潜力较大、人口规模3-5万人的区域性中心示范镇,创造条件向小城市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到2010年,全面普及农村免费义务教育、推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实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推行农村养老保险和建立农民培训就业体系。
城际铁路连接青烟威
“十一五”期间,综合交通网络将得到进一步完善。
铁路,开通烟大铁路轮渡,强化与东北三省的经济联系;完成黄烟铁路龙烟段建设,增强北部沿海铁路运输能力;建设青岛-荣城城际铁路烟台段,促进青烟威一小时生活圈的形成;并将做好城市地铁项目的前期论证。
公路,将重点加快龙青高速、国道309烟台段、沿海公路大通道等7条高等级公路建设,使全市公路主干道形成“五纵五横一环”格局;完善市区路网框架,新建学院路,贯通红旗路,南延山海路南段、青年路、化工路和通世路,改造幸福南路、北马路、轸大路和青莱路,规划建设连接五区的轻轨环型公共交通网,形成“五纵四横一环”格局。
航空,将加快烟台机场扩建改造,增辟国际国内航线,开通赴欧美货运包机航线。
农民进城门槛降低
改善中心城区环境,加快旧城旧村改造步伐。抓好芝罘白石村、小黄山、幸福、胜利路以西、二马路以南等区片改造,配套完善各种生活设施,确保“十一五”期间基本完成芝罘区旧城区改造。以滨海广场为中心,规划建设中心商务区。加快莱山区、福山区、牟平区“村改居”工程步伐,加快三区农村城市化进程。
搞好市政公用事业设施配套。到2010年,互联网出口带宽达到200G,互联网用户达100万户,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普及率均达到60%以上。供气,依托渤海天然气,2010年市区居民天然气用户发展到24万户,瓶装液化气20万户,管道液化气4万户。
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降低农民进城门槛,促进农村人口进入城镇稳定就业和定居,逐步将现行城市居民享受的社会保障和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扩大至进城务工和定居的外来人口。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服务体系,形成全市各类劳动者平等就业、自由流动的劳动就业制度。加快改革土地征收征用制度,完善征收征用程序和补偿机制,妥善安置失地农民。
关键词:利用外资·扩大出口·强强联合
重点数字解读:进口额100亿·培育出口大户3个过5亿美元,5个过亿美元,10个过5000万美元、20个过3000万美元。
出口“紧盯”日韩欧美
合作“牵手”京津东北
“十一五”期间,我市将积极引进国外大公司、大商社资金、技术和研发机构,主动承接跨国公司的产业转移和扩张。
在拓宽利用外资区域方面,全面推进对日本、韩国的招商,着力引进欧美高科技项目和资金技术密集型项目,努力拓展与东盟、印度等地的合资合作;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争取到2010年,加工贸易出口占全市出口总额的60%;继续巩固传统出口市场份额,努力拓展新兴市场,特别是抓住东盟降税契机,扩大对东盟的出口。集中培育扶持出口大户。“十一五”期间,培育完成3个过5亿美元、5个过亿美元、10个过5000万美元、20个过3000万美元的出口大户。
适度扩大进口。到“十一五”末,进口额达到100亿美元。
突出抓好与国内企业500强、民营企业500强和上市公司的联系对接,推动我市大企业与国内大公司的战略合作。促进与京津地区及环渤海经济圈有关城市的经济合作与交流。吸引东北地区的民营企业来烟投资创业。利用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西部大开发的政策,鼓励我市大企业走出去发展,实现低成本扩张。
关键词:扩建烟台港·发展龙口港·膨胀中小型港口·蓬长大桥·临港工业·海洋经济
重点数字解读:港口货物吞吐量2亿吨·集装箱200万标箱·海洋产业总产值800亿元
建成国家主枢纽港
“十一五”期间,我市将加快烟台港扩建改造,提升国家主枢纽港地位。调整芝罘湾港区功能,加快蓬莱港区建设,规划建设万吨级滚装泊位,根据临港工业发展需要,适时建设5万吨级和10万吨级散杂货泊位各1个。
到2010年,争取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2亿吨,集装箱达到200万标箱,成为国家沿海重要的主枢纽港。
完善龙口港功能,建设区域性重要港口。龙口港重点发展以铝土矿为主的有色金属矿石、液体化工、煤炭、粮食储运等中转业务。规划建设5万吨以上泊位9个,其中10万吨级通用泊位1个、煤炭专用泊位4个、20万吨级原油泊位1个。到2010年,实现港口货物吞吐量5000万吨。
实施错位发展,膨胀壮大各具特色的中小型港口。莱州港“十一五”期间规划建设5个5万吨级液体石油化工品泊位、3个2万吨级粮食物流泊位。到2010年,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3000万吨。蓬莱西港以客滚运输服务为主,开辟和发展陆岛交通运输。栾家口港、牟平港、长岛港、凤城港等,根据各自港口的特点,适当发展不同货种的装卸和中转。积极开展与半岛城市群港口和环渤海地区港口之间的合作,联手参与东北亚和全球航运市场的竞争。
强化港口纽带和辐射带动作用,优化临港产业布局,着力培育石化、造船、汽车、铝业、电子信息和食品加工等六大临港工业,形成港口、产业和生态相融合的临港产业格局。
烟台港西港区。规划建设1000万吨原油储备基地。开发区东岛咀以南、峰台村以东的八角湾临海区域,规划陆域面积5平方公里,建设20万吨至30万吨级的修造船基地。
打造海洋经济强市
积极发展传统海洋产业。
海洋渔业突出发展鲍鱼、海参、对虾、贝类、藻类等名特优品种;大力发展远洋捕捞生产,适当发展高速客轮和海岛渡轮,搞好蓬长大桥的前期论证,进一步解决千人以下岛屿陆岛交通问题。
以海洋文化、渔家风俗、海岛风光为主,打造蓬莱、长岛特色旅游板块;把烟台山、芝罘岛、崆峒岛、黄海游乐城、养马岛等景点串联起来,加快发展海洋新兴产业。发展帆板、沙滩排球、游艇等海上体育运动和娱乐项目,建设海洋科普教育基地。建成全国重要的海洋药物研究、开发、生产和出口基地,发展海洋生物制药。引进、开发海水直接利用和海水淡化技术。建设海水利用示范工程。以沿岸和近海勘探为主,搞好大陆架地质调查和部分海底调查,加大近海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资源勘探开发力度。建设长岛风能开发示范基地。
围绕建设“海上烟台”,到2010年,全市海洋产业总产值达到800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0%左右,建成海洋经济强市。
关键词:人才·资助农村教育·文物保护·慈善事业
重点数字解读: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入学率99.5%·高中段教育普及率90%·高等教育入学率50%·体育人口45
%适龄儿童全部入学
贫困孩子免书本费
“十一五”期间,我市将重点抓好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到2010年,全市各类人才占社会总人口的比例达到20%。
切实抓好基础教育。继续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对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家庭学生逐步免除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除书本费,对城镇困难家庭学生给予补助。到2010年,适龄少年儿童小学入学率达到100%,初中达到99.5%以上;残疾儿童入学率保持在96%以上。
加快普及高中段教育。注重创新精神和人文素养的培育,形成具有烟台特色的普通高中新课程体系。到2010年,全市高中段教育普及率达到90%以上。
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引进国内外知名高校来烟设立教学基地,抓好鲁东大学扩建、中国农业大学烟台校区一期工程和江南大学蓬莱学院项目建设。到201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0%以上,初步进入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抓好烟台职业学院迁址和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建设,改善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条件。积极开展各类成人教育,推进社区教育发展。
鼓励发展民办教育。运用市场手段和产业运作的方式,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发展教育事业,大力倡导和推动社会捐资助学。到2010年,全市建成20所左右办学规模大、社会效应好的龙头民办学校。
改建文化场馆
建设健康城市
全面繁荣文化事业。重点改造和建设烟台大剧院、京剧院新院、博物馆新馆、群众艺术馆等标志性文化场馆设施。重点抓好烟台山、奇山所城、朝阳街、福建会馆、芝罘岛和白石村古人类遗址等文物保护和利用,完成烟台山近代建筑群、朝阳街历史街区和所城等重点文物建筑的保护维修。
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增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确保无重大传染病爆发流行。搞好重点医院改扩建,在市区南郊规划建设一处综合性医院。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做到“大病进医院、小病在社区”。到2010年,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万分之一点七以内,婴幼儿死亡率控制在8‰以内,努力把烟台建设成健康城市。
大力发展体育事业。争取体育人口达到总人口的45%以上,争取在全运会、亚运会和世界三大赛上的成绩名列全省前茅。
加强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调动社会力量,大力发展社会慈善事业。
关键词:国企改革·上市·社会资本·民营企业
数字解读:上市公司20家·募集资金100亿·民营企业从业人员200万
国有资本“收缩阵线”
垄断行业“引入竞争”
“十一五”期间,我市将继续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到2010年基本完成国有中小企业改革改制任务,将大部分国有资本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促进国有资本向基础产业、重点骨干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集中,发挥国有资本的带动力和影响力。
积极推进企业股票发行上市。到“十一五”末,培育上市后备企业30家,进入上市辅导期企业达到20家,每个经济强市都要新增1-2家上市公司,其它县市区也要力争有企业上市,全市上市公司总数累计达到20家左右,从资本市场募集资金累计达到100亿元以上。
改革政府管理方式,由直接管理向宏观管理、行业管理和市场监管转变。加快公用事业和垄断行业市场化进程,对城市公交、供水、污水处理、供热、供气、港口、机场、电力等行业,扩大市场准入范围,积极吸引外资或社会资本,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力争到“十一五”末,公用事业和垄断行业基本上完成改革目标。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力争到“十一五”末,全市民营企业户数达到18万户,从业人员达到200万人,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长20%,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85%以上。
推进社会事业领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继续推进文化、科技、教育、卫生、住房、旅游体制改革。
关键词:循环经济·土地资源·生态城市·治污·平安城市
数字解读:循环经济示范企业30个·自然保护区20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10万亩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治污防污恩惠后代
“十一五”期间,我市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到2010年,重点培育30个循环经济示范企业、5个示范园区和3个示范县市区;积极推进能源节约;全面推行节约用水;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开发区单位土地投资强度,国家级开发区投资强度每亩不低于240万元,省级开发区和烟台市辖区不低于200万元,其他县市不低于160万元。
以保护城市水源地为目的,以大沽夹河、五龙河、黄水河、王河、辛安河、沁水河、界河为重点,实施流域污染综合治理,逐步改善流域水环境,恢复流域生态。到2010年,全市万元生产总值COD排放量降到1.64千克。
以控制和削减二氧化硫和工业粉尘排放总量为重点,到2010年,全市万元生产总值二氧化硫排放量降到2.69千克。
完善林业生态体系,到2010年全面完成90万亩荒山滩、疏林地绿化,15万亩沿海防护林加宽、堵口、改造任务。全市自然保护区达到20处,总面积达到210万亩。
关键词:水资源·电力资源·资金支持·政策支持
数字解读:引进黄河水9650万立方米·电力需求总量325亿KWH·经济增速13%·固定资产投资:11000亿元
水电“紧掐”经济命脉
建设核电调引客水
水资源以及电力供应是经济发展的命脉,“十一五”期间,我市将新建莱州文峰、海阳里口等13座小型水库和牟平沁水河、蓬莱平畅河等地下水库,扩建蓬莱战山水库。对莱阳沐浴、栖霞庵里等9座大中型水库和200余座小型水库,进行除险加固,适时启动老岚水库建设。
河道治理工程。对内外夹河中上游及五龙河、黄水河、辛安河、王河、界河等23条骨干河道进行综合治理,新建拦河闸190座。实施莱州等市、区的水系联网和跨流域调水工程。
我市将推广应用农业灌溉新技术,新增和改善节水灌溉面积80万亩,农业灌溉用水综合利用系数提高到0.7。
调引客水工程。重点加快胶东引黄调水主体工程建设,确保每年引进黄河水9650万立方米。中水回用工程。每年中水回用量达到5600万立方米。海水利用工程。加快海水淡化工程建设,年增供水量5200万立方米;积极鼓励工业用水大户使用海水替换,海水利用量达到25亿立方米,替代淡水1.5亿立方米。
根据初步预测,2010年全市电力需求总量为325亿KWH,电网最高负荷为530万KW。为确保我市电力供需基本平衡,“十一五”期间将重点规划建设海阳核电200万KW、华电国际莱州电厂一期200万KW、蓬莱国电132万KW、烟台电厂IGCC机组30万KW、八角电厂260万KW热电联产、龙口电厂66万KW和燃气调峰机组35万KW等项目,争取新增装机容量650万KW;大力发展风力、太阳能、海流、潮汐、抽水蓄能等新能源,逐步提高新能源比例,进一步改善能源结构。
政府投资资金为辅
优先保障特殊行业
“十一五”期间,要重点推进能源、交通、城市基础设施、制造业、服务业、农业和社会事业发展等7大类858个重大项目建设,规划总投资5023亿元。经过初步匡算,“十一五”期间要保持13%的经济增长速度,固定资产需要年均增长18%,五年累计需要完成11000亿元。主要资金来源预测为:政府建设资金100亿元,银行贷款800亿元,利用外资1100亿元,吸引市外资金3000亿元,企业自筹和其他资金6000亿元。
“十一五”期间,政府部门将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对农林水利、科教文卫、就业和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重点公共服务项目,财政资金要优先保障投入。对列入市级重点扶持的骨干企业和重点项目,在土地出让、建设规费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在立项审批、投资核准、专项资金安排等方面进行优先支持。对农业综合开发等,加大政策性资金支持、地方资金配套和贴息。
面对未来五年光荣而艰巨的发展任务,我们有顺应天时地利的发展环境,有重大的建设项目为支撑,在资源、资金充裕,政策优惠的保障下,相信“十一五”规划的各项任务能够顺利完成,一座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将成功崛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