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有奖评新闻
沈阳装备制造业生机勃勃
沈鼓集团在线监测系统正在显示振动分析、机组布置及振动图。
沈阳机床集团生产车间 图片中心记者李春山摄
沈阳新松 机器人
核心提示
在自主创新的执行过程中,原始性创新、引进创新、集成创新被国家作为具有竞争力和持续优势的创新途径提出。事实上,上述自主创新途径是中国成功企业创新模式的某种理性归纳和升华。
盘点沈阳一些优秀的创新企业,我们欣喜地发现,在沈阳企业自主创新的来路上,闪烁着三大创新模式的光芒:靠自主创新品牌,特变电工沈阳变压器集团有限公司为美国改造电网提供产品;沈阳机床集团并购德国希斯公司,疾走引进创新之路;沈阳鼓风机集团的离心压缩机,抢回被国外大公司占领了85%市场份额;新松机器人公司自主研发的洁净机器人、真空机器人,打破了发达国家的技术封锁,为中国承接世界电子集成电路产业转移打下基础。
沈阳因有这些自主创新品牌,而担当起“中国制造”的历史重任。在这些企业背后,日益清晰的是沈阳企业融合原始性创新、引进创新、集成创新的路径依赖机理。
沈鼓:我的“平台”我做主
豪情买下中国第一台IBM大型计算机上世纪70年代即派员工到意大利接受培训组建北方电脑,实为联想、东软“兄长”2005年产品创新研发投入超过8000万元
2005年,沈鼓在沈阳经济大事盘点中占了两席:一个是涌现出全国典型———“五朵金花”;一个是青年工人徐强创造了一个新概念———“徐强精度”。
对此,沈鼓一位分管技术的负责人说得好:“沈鼓已经形成从产品设计到制造的‘全过程创新体系’,筑就了一座创新平台。有了这样一个平台,沈鼓人只要遇到机会就能闻名天下!”
神秘“客人”
1979年年初的一天,在寒风中,沈阳市民看到了一个由20多辆警用摩托车开道、20多辆装载车组成的车队。车队以每小时15公里的匀速从沈阳松陵军用机场,接来了一位由专机运来的神秘“客人”,目的地正是沈阳鼓风机公司。
到底是什么客人如此兴师动众?原来,它正是中国从美国购置的第一台 IBM大型计算机———IBM370/138。这台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计算机进入沈阳,也拉开了沈鼓技术创新的序幕。
不一样的培训
1976年前后,国家为了结束中国不能制造大型离心压缩机的历史,选择沈鼓作为引进国外制造技术的试点企业。
这是历史赋予沈鼓的机会,沈鼓也确实抓住了这个机遇。沈鼓派出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技工到意大利新比隆公司,接受一年的培训,之后,就引进了新比隆公司的一整套离心压缩机设计、制造和检测技术。在此基础上,沈鼓分别从美国、法国、德国、瑞士、日本、捷克等国引进数控加工设备和技术,博采众家之长,很快把这些技术消化吸收,并利用一年时间设计制造出第一台中国大型离心压缩机样机。
“消化”意味着一切
与此同时,沈鼓开始自主创新的进程。他们分别与西安交大、中科院等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在西安交大、大工、东大等大专院校建立技术分中心,对离心压缩机的关键技术进行攻关。
引进并非完事大吉,沈鼓技术人员与西安交大徐忠教授一起,对离心压缩机技术进行设计程序改进,开发新一代基本级系列;与中科院吴仲华教授一起联合研究,对新比隆公司二元流技术进行改进,提出三元流气动理论,从而提高了离心压缩机的叶轮效率。沈鼓在离心压缩机开发、设计、制造、检验等关键技术上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目前,部分产品及相关软件设计制造技术,已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投入为王
为在国外技术基础上实现超越,沈鼓决心建立自己的研发平台。本着“投入没商量”的信念,沈鼓由上世纪80年代每年投入200万元—300万元,到上世纪90年代的500万元—1000万元,再到2000年以后的数千万元,2005年,沈鼓对研发平台的投入超过8000万元。其研发费用占整个销售比例由2%上升到5%。
软件先机
在产品技术创新的同时,沈鼓更为突出的特点是管理创新———走信息化管理之路。在引进IBM大型计算机和软件系统后,沈鼓没有就此驻足。他们先后引进了三台IBM计算机,并历经了三次大的技术改造。沈鼓开全国先河,组建了北方电脑公司,为企业进行信息化服务。从历史渊源上看,北方电脑应该是目前赫赫有名的联想、东软的“兄长”。
1985年前后,沈鼓对引进的IBM相关系统进行关键性改造,并通过若干计算机系统及软件的集成创新,完成了关键系统的100%覆盖率。
按照IBM的规定,只要对系统进行1/3以上的改进,改进者就能取得这一系统的拥有权,沈鼓达到了这个标准,因此有了属于自己的信息系统。沈鼓相继将其运行于生产计划、物料需求、监控管理、采购和供销管理、财务管理等所有部门和全部生产经营活动。使新产品开发速度提高了一倍以上;产品报价周期缩短了66.7%,达到国际水平;产品供货周期从18个月缩短到10—12个月,达到国际供货标准;产品制造周期从5.5个月缩短为4.4个月。
“平台”的威力
通过这个平台,沈鼓每年不断推出新产品,上千个离心压缩机关键技术被突破。同时,新产品产值率不断上升,新技术成了企业发展的主导力量,每年新产品产值率达60%以上。
有了这个平台,沈鼓已成为世界第六大离心压缩机制造商,其设计和制造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部分单元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自主创新不仅使沈鼓结束了中国大型压缩机依赖国外进口的历史,而且拥有了国内85%以上的市场份额。
沈阳机床
创新再出大手笔 P RD计划
投入1亿元在德国建立研发中心将德国柏林工业大学作为“人才黄埔”以成功并购、经营德国希斯公司而名扬海内外3—5年将与发达国家机床10—15年差距缩为零
2006年,沈阳机床集团创新再出大手笔:投入1亿元在德国建立研发中心,拥有能承接世界最先进技术的机床技术平台;把德国柏林工业大学作为人才培养基地,提升沈阳机床的人才水平。
此前的2005年,机床集团可谓喜事连连:销售收入达55.5亿元,进入世界机床前十强;以成功并购、经营德国希斯公司而名扬海内外。提起这些事,机床集团总经理关锡友说:“是创新促进机床集团跨越式发展。”
“国家队”遭遇低潮
历史上,沈阳有中国“机床之乡”的美誉,中国机床行业“18罗汉”中的第一机床厂、中捷友谊厂、第三机床厂,以及国家二类车床、钻镗床、自动车床三个研究所均在沈阳机床集团之中,沈阳机床是个名副其实的“国家队”。
上世纪90年代开始,来自国外机床企业的冲击,使机床先于其他机械行业进入低谷。其原因不仅有机制不适、缺少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出现等等,更与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息息相关。
以战略破题
“九五”期间,沈阳机床在技术引进和人才培养上,积累了一定的创新基础。进入2000年,市场对产品需求要求个性化、丰富化,沈阳机床发现自己的产品如果再不实现突破,就将危在旦夕。
2001年,新一届集团领导班子上任后,确立了一个影响沈阳机床未来走势的战略:“打造世界知名品牌、创建世界知名公司。”
“企业的一切行动都是为企业战略目标服务的。”关锡友说,“战略目标要求沈阳机床在全球市场上必须有自主品牌,必须有领先全球的技术。”
目标确定了,创新之路也就走出来了。
人才准备
2002年,沈阳机床先改组原来的技术中心,向全球招聘人才,组成了由40多名硕士以上研究生构成的研发中心,其中有两名“海归”硕士。随后,企业大量引进技术人才,开展多方面培训,为创新储备人才力量。
近几年来,沈阳机床引进重点大学本科毕业生382名;引进硕士研究生116名;引进博士、博士后2名;引进海外留学生10名;选派93人次到国外进行各种形式的培训;选派233人次在国内高校进行各种形式的进修和学历教育。目前,已经形成总数近1000人的技术创新人才队伍。
技术合作联盟
人才准备充足后,沈阳机床与国内外的科研机构建立了广泛的技术合作联盟,合作开发新产品45种,实现技术创新23项,创销售额11.2亿元。“十五”期间,沈阳机床自主开发中高档数控机床产品210余种,其中50%以上达到国际同行业先进水平;五年累计获国家技术专利36项。
“ P RD计划”
现在,命名为“ P RD计划”的自主技术创新战略行动,被列入沈阳机床集团发展战略纲要。据悉,经费投入达上亿元的“PRD计划”已全面启动,它将面向汽车、航空航天、船舶、能源电力、电子等不同领域的需求,开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中档产品。同时,集团作为研发总部,在中国的上海、北京及德国设立分部,形成整合当地人才在内的技术创新机制。
未来3—5年,沈阳机床将与世界发达国家机床工业10—15年的综合差距缩短至零。
新松公司:致力于中国机器人发展战略
成立不到六年,有近40项专利,80%产品自主创新洁净机器人、真空机器人打破发达国家在核心设备上的垄断荣登行业十大影响力品牌宝座
新松公司手里掌握着被一些国家称为“警惕技术”的机器人核心技术。“手中有原创技术,所以在国际机器人市场我们就显得底气足,外国公司与我们打交道就非常尊重我们。”新松公司研究院院长徐方说。
从跟踪到赶超
上世纪80年代,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开始研究机器人。1986年,国家把机器人示范工程中心放在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同时,提出了中国机器人发展战略:1986———1996年,十年跟踪策略;“十五”、“十一五”,实施赶超策略。经过十几年研究积累,中国机器人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填补了18项国内空白,催生了2000年新松机器人公司的成立。
网罗一流人才
新松机器人公司自成立那天起,实际上就走了一条自主创新之路。他们以机器人技术为主进行研发,根据市场需要及其他相关技术的有效衔接,形成了有竞争力的产品。同时,不断把原创技术加以自主创新,向装备的成套化、系统化发展,提高了企业的集成创新能力。
新松公司的创新之路是由企业创新体系辅助的。年轻的新松公司目前只有500人,但1/3以上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由30多人组成的研究院,大部分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其中,有1名博士后和6名博士。同时,新松公司在北京、深圳、上海设立子公司,把用户需求最快捷地反映给设计与制造人员,使新松公司能够在市场指导下不断改进原有产品。新松公司还实行了与国外同行定期交流机制,借鉴世界最先进的机器人技术。
研发投入3000万
完善的自主创新体系是与高投入分不开的。自成立以来,新松公司每年仅研发投入就超过3000万元。这对销售收入不到几亿元的企业来说是相当不容易的。而作为高投入回报的是,新松公司每年都能推出5个以上的新产品并投放市场。
目前,新松公司开发出三大产品:即机器人焊接生产线、自动化装配检测生产线和AGV物流生产线,都是在原有机器人技术基础上自主创新完成的。成立不到六年时间,新松公司已有近40项专利在手,80%以上的产品属于自主创新。
技术“反控制”
几年的创新实践,让新松公司拥有了与世界机器人一流水平接轨的能力。目前,一种洁净机器人已由该公司开发出来,即将产业化;今年,国内首台真空机器人将在新松公司出样机。这两个产品均用在集成电路产业核心设备上。这是发达国家向中国限制出口的高科技产品。而这两种产品的出现,将打破发达国家将集成电路产业转移中国,同时在核心设备上控制中国的局面。
目前,新松公司正在研制服务机器人,今年可望出样机,这是新松公司瞄准未来市场所做的准备产品。
以原创技术为基础,依据市场需要实行自主创新,新松公司由成立之初的1亿元产值,发展到2亿元、3亿元、5亿元产值,自主创新让新松公司荣登行业十大影响力品牌的宝座。
口语化解读
【原始性创新】可以理解为:这种技术世界上没有,是我国自己发明的。强调研究成果的“原创性”,意味着在已有的知识系统中引入全新的和根本性的概念,并能导致系统的重大变革。
【引进创新】可以理解为:坚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优先解决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集成创新】可以理解为:把别人的技术集合起来之后,组装成一个别人没有的技术。比如,把电脑技术与照相技术整合在一起,组装成一个新技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