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企业对资金需求如饥似渴;一边银行手里有钱贷不出,我省金融现状引起了人大代表们的关注,纷纷为打造龙江良好金融生态环境献计献策。
“《政府工作报告》中用一个小专题500余字来讲金融问题,这是历年政府工作报告所没有的。 这不仅表明政府对金融工作的重视也反映出金融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极端重要性。”人大代表、省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张志国的感受道出了代表们的心声。
众所周知,我省目前存在企业贷款难和银行难贷款问题,这种结果绝不是银行惜贷,而是银行有钱贷不出。张志国说,多年来,我省各级金融部门一直把支持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天职,竭尽全力予以支持。2005年本外币收完贷款后余额仍达3724亿元,近几年剥离不良贷款、核销呆坏账近2000个亿,处置各类金融风险争取人民银行总行再贷款近40个亿,因此,应该肯定地说,金融部门不只为龙江经济做出了积极努力和贡献,而是做出了巨大牺牲。
造成我省金融两难原因很多,但企业信用等级偏低难逃干系。人大代表、省人大法制委委员张国群坦言,我省无论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信用等级都偏低。尽管商业银行降低贷款标准,放宽条件,但仍有多数企业因不具备条件而得不到贷款。而且,商业银行早已实行企业化管理,实行贷款终身负责制、风险责任追究制,绩效挂钩,加之我省银行多数被列为C类银行,各行授信额度减少也影响了投放力度。
张志国分析,一些企业以改革之名把优良资产转出去,挂个新企业牌子,银行不良贷款留给原有的空壳企业,恶意逃废银行债务,使银行贷款形成风险,伤害了银行的利益。
如何解决我省融资难、贷款难问题,代表们纷纷进言献策。张志国代表建议以政府为主导,打造“诚信龙江”,把银行和企业同样作为“亲生子”,建立良性循环型的金融生态环境。在全省全社会弘扬信用意识,把帮助银行化解风险、打击逃废债行为作为政府职责,真正在全省构建政府、银行、企业和谐共赢的新型合作关系。
张国群代表建议,应建立银企沟通机制,银行多深入企业,企业也要把自己最好的项目拿出来让银行集中“选美”。
人大代表们呼吁,企业应努力转换体制、机制,强化经营,改善提升信用等级,与银行保持真实信息沟通。(黑龙江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