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新闻-体育-娱乐-财经-IT-汽车-房产-家居-女人-TV-ChinaRen-邮件-博客-BBS-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中国名刊精品 > 南方周末 > 南方周末时政报道
看电影
时间:2006年02月09日11:27 我来说两句(0)  

 
有奖评新闻
来源:南方日报报业集团-南方周末

  电影院的常客

  本报记者 李宏宇

  2005年,国内某院线上映了117部影片,杨雷到电影院里去看了其中7部,另外还有约十七八部,他是通过DVD或网络下载解决的。

  杨雷看电影花钱最多的情况,是《金刚》初上映,票价80元,两张票加上来回搭乘出租车,随便吃点饭,总共200多元。
杨雷算了算,发现自己在2005年花在购买电影院门票上的花费不超过600元,对于他8000元左右的月收入而言并不算多。

  大多数情况,杨雷和女友会选择半价场,两张票也就60元。北京的周二影院半价日已经大受欢迎,有时候门票甚至会卖空。杨雷通常在周二午饭时间步行5分钟,到公司旁边的东环影城,买好晚场的票。

  对杨雷来说,去电影院的原因无非两个:“需要看效果的片子,或者某个片子特别想看,调节一下生活气氛。”不过他觉得电影院里总是以几部“大片”做主打的状况有些单调,“一些好电影排不上档期,或者排上了也很短,否则我不可能不知道。”他说的“好电影”包括《向日葵》和《独自等待》,看过6块钱买的影碟,他觉得很多人应该会觉得不错,“完全没有印象它们公映过,否则会去影院看的。”

  杨雷的旧同事常晟现在在一家网络公司任部门总监,收入要比杨雷更高一大截。2005年,常晟在电影院看的电影超过10部,其中两三次是公司发的福利票。他购买了中影电影院的观影卡,价值100元的卡上可以打10个孔,一场国产片打2个,进口片3个。这一年他和夫人用掉3张卡。中影电影院在北京城北,他的家在东南郊的亦庄,晚上看完电影回家已经不堵车了,但他开车也需近1小时,“看电影不怕远!”常晟很决然。

  北京东北部的汽车电影院也是常晟觉得有意思的去处。一辆车两个人,门票100元,4部电影联映。“挺便宜的,只要你精神够好。我一般只看两部。”汽车影院的效果虽不比城里的多厅影院,但是自在,可以抽烟喝酒,夏天还有卖羊肉串的;或者还可以“观察周围有多少汽车在摇晃”。

  什么条件能让你更经常去电影院?

  常晟的回答既简单又复杂:“有好看的电影。”

  去年看的10多部电影有几部算好看?“得想想,还真想不起来几部……”

  一本50年的电影账

  □本报记者 甄晓菲

  老甄今年虚岁55,“影龄”大约50。

  老甄在号称“关外第一站”的锦州当了一辈子铁路工人,最近刚刚办了内部退休手续。退休之后,老甄和已经退休一年的老伴,从东北的锦州来到广州,和在这边工作的女儿一起过春节。

  女儿想带老甄两口子去看《金刚》,一听说每张电影票要80元,老甄头摇得像拨郎鼓:在锦州,这80元抵得上半个星期的菜钱,究竟啥样的电影能值这么多的钱?女儿告诉他,《无极》在北京的首映票价为1880元,他皱起眉头问:这是啥片啊,咋这么值钱哪?都啥人去看了?

  8分钱——没完成的探险

  6岁那年,六叔带上老甄去看电影,那是老甄看的第一部电影,在当时最大的电影院——文化电影院。过了快50年,他还记得片名——《十字街头》。

  6岁的老甄弄不明白,为什么大家都坐下来之后,周围就变得一片漆黑,面前的白布上老有人在晃来晃去。他也不明白,为什么这些人会在那个白幕后面又哭又笑。趁六叔不注意,他从座位上溜下来,深一脚浅一脚挤到过道,往白幕那边跑,想去摸摸上面的人儿。还没等摸到,他就被舞台挡住,左转右转找不到路,只好转身想找到原来的座位。

  但是漆黑一片的电影院里,根本看不到六叔在哪儿,老甄一路顺着光,跑出了放映厅。电影院离家也不远,老甄还能记得回家的路,就一路溜达着回到了家。

  第一次看电影的体会,就是一张8分钱的票,买了个没完成的探险。

  1角钱——放牛班的春天

  老甄上小学的时候,学校每个月都会组织看几次电影。

  家里生活困难,所以每个月老甄只能去看两次电影。超过两次,爹娘是不会给钱买票的。于是有很多次,老甄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其他的小朋友去看电影。如果不去看电影,老师还不让他回家,必须留在学校写作业。不过全班52个同学,还有10个左右比老甄更惨,他们连第二场电影的票钱都付不起。

  老甄从那时起爱上了看电影,啥影院放啥电影,他只要闻着味了,一定会溜过去看。上小学三年级时,还是那个文化电影院,有一场苏联电影,叫《勇敢的人》。当时的彩色片并不多,老甄却被爹娘告知,这个月的两场定额用完了,不许再去。老甄抓心挠肝,溜到文化电影院没有人看守的东门。东门是个破木门,下面的空隙刚好能容得下一个小孩钻进去。虽然空隙被铁丝网封住,四五个小男孩还是硬生生扒开铁丝网,一个接一个爬过去,钻进放映厅,美美地看了一场最时髦的彩色电影。

  那是在1963年,离“文革”还有3年,当时的票价是1角。

  老甄上了中学。没读上几天书,“文革”爆发,所有故事片都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新闻简报”。老甄印象最深刻的片子有毛主席8次检阅红卫兵,还有西哈努克亲王视察中国各地的系列片。这个时候的电影票还是1角一张,但家里给钱也慷慨了一些。原因很简单,对青春期的小男孩,如果不想让他去外面乱跑学坏,不去参加枪林弹雨的武斗,最好的办法就是尊重他的个人兴趣爱好,想看电影就看电影,想读小说就去读小说。反正新闻剪报里面既没有暴力更没有色情。

  2角钱——阳光灿烂的日子

  老甄在1970年参加工作,当时他刚满18岁。电影票慢悠悠地从一角涨到一角五,再涨到两角。但这对老甄来说不是问题,他每月有33元工资,当时既不用养家,也不想攒钱。

  老甄每逢不上班的时候,就骑着自行车在锦州市的大街小巷转悠,看到哪个电影院有没看过的电影,立刻买票进去看。

  从这个时候开始,老甄陆陆续续地看了很多来自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和朝鲜的电影。到现在老甄还能清楚地说出那些片名,像阿尔巴尼亚的《第八个是铜像》、《广阔的地平线》、《山鹰之歌》,罗马尼亚的《多瑙河之波》、《勇敢的米哈依》。

  那段时间,朝鲜电影很赚人眼泪,确实是“朝鲜电影哭哭笑笑”。老甄记得清楚的有《卖花姑娘》、《摘苹果的时候》、《金姬和银姬的命运》。

  除了从这些伙伴国家输入的电影之外,老甄看得最多的就是8个样板戏。老甄说这8个样板戏,平均每个都看过5遍以上,“没有别的,你不看咋整?”据老甄回忆,在8个样板戏中,现代京剧《杜鹃山》在锦州放映的时间比较早,据说是因为片中的布景塑料花全部都是由锦州市塑料花厂提供的。

  5角钱——两个人的电影

  1978年,老甄参加工作到了第八个年头。一个人看了这么多年的电影之后,他终于找到了一个陪自己看电影的人。这一年夏天,他认识了一位姓王的姑娘。

  他记得相亲的日子是1978年的7月9日。两个月后,伴着一场不小的秋雨,两个人一起去看了第一场电影——越剧《红楼梦》,票价2角,不久以后就涨到了3角,然后就是5角。

  王姑娘不在本市上班,在离锦州一个小时火车车程的北票,每周才能回来一次。于是老甄每周都往她的单位打电话,问好她哪天回来、车几点进站,然后买好电影票,到车站接来王姑娘,一起去看电影。

  他们俩是看电影的好搭档,老甄不抽烟,王姑娘不爱吃零食,买了票就专心致志地看电影。那时,电影院里总会有人磕瓜子和抽烟,执勤人员会时不时拿手电筒在电影院里巡逻,看见抽烟的,会压低声音喝斥:“赶紧把烟给我掐了,赶紧掐了!”

  结婚后,两人继续一块看电影。在老两口印象中最深刻的是1983年的春节,俩人去看通宵电影,一连5个片子,从初二晚上9点一直放到初三早上六七点。

  “全是好片啊!”老甄说,那5部电影按顺序是《三十九级台阶》、《海狼》、《阳光下的罪恶》、《神秘的黄玫瑰》(罗马尼亚)。最后一个是国产片,老两口对片名的回忆产生了分歧,老甄记得是《满意不满意》,老伴记得是《甜蜜的事业》。

  5元钱——布面沙发也不错

  锦州市原来有10多家电影院,还有很多工厂的俱乐部礼堂,都卖电影票,放的是正宗的胶片电影,而不是后来的投影录像。

  从1980年代中后期开始,这些地方一点一点地销声匿迹。老甄还是喜欢骑着自行车在大街小巷转啊转找电影看,原来自行车后面还坐着老王,现在老王忙着作家务带小孩,老王只能又开始一个人看电影了。

  有着木头楼梯的群艺电影院,原来是戏院,老一点的锦州人还是管这个地方叫“南戏园子”。当时这个地方是评剧角儿们的天下,花淑兰、韩少云和筱俊亭都在这里唱过戏,而现在,戏院连一点痕迹都找不到了。

  同样遭遇的还有一个叫“烧锅大坑”的地方,这原来是个酒厂,曾经挖出过道光二十五年的木头大酒缸——“酒海”,里面还有4吨多当年的原酒。这附近有锦州市京剧院的排练场,老甄曾在这里就着浓浓的酒糟香味晃过了一场又一场电影。

  这些地方一片一片消失了。

  老甄记不得最近一次买票看电影的准确时间了,反正每年春节,单位都会发福利电影票。

  1997年,上高中的女儿打电话到电台参加热线答题,拿到6张电影票的奖品,一家人就去了当时锦州市最大的电影院——文化影都,看了大片《恐怖地带》,这也是当年老甄第一次看电影的地方,只是那时候的二层楼改成了三层,放映厅也增加到了4个,除了最大的放胶片电影的叫“牡丹厅”,还有其他放投影录像的,叫“白玫瑰厅”、“黄玫瑰厅”。

  老甄后来还在家里看VCD和DVD,他越来越觉得女儿借来和买来的碟看不太懂了。看原声电影的时候,他更是手忙脚乱,看了字幕顾不上情节,光看情节又听不懂主人公们在说什么。央视电影频道还会有一些老电影,老甄一开始津津有味地看,后来对每隔一会就打断节奏的广告实在忍无可忍,就中止了在电影频道看电影的习惯。

  老甄现在已经不知道自己应该看什么电影,或者能够看什么电影。他最郁闷的是2003年春节,一家三口在家看《无间道》,老甄和老伴从头到尾,都是靠着女儿的解说,才勉强弄明白了剧情。

  来广州前,老甄在家乡看了最后一场电影《张思德》,单位发的票。这之前,很久没有进电影院了,座椅好像舒服了很多,原来不是木头椅子就是破旧的皮革沙发,这次软软的布面沙发也还不错。

  老甄终于默许了女儿的要求,决定在春节期间一家三口去广州的华纳影城,看一场60元票价的《战鸽总动员》。女儿告诉他,这是一部讲二战的片子,主角是一群鸽子,情节又像《虎口脱险》,又像《兵临城下》。女儿没有告诉他,其实这是一部动画片。因为在我父亲老甄的眼里,动画片可不像有大场面的片子,更不值得花60元钱去看。

  在工地看电影

  □本报记者 石 岩

  1.

  一块皱巴巴的电影幕布被抓起四个角,挂在五六米高的脚手架上。机器轰鸣的工地上, 2米×3米大小的幕布挡不住周围高大玻璃塔楼投射出来的灯光。气温零下4度。吃过晚饭的农民工三三两两聚集在幕布下面。

  腊月十六晚上,在干了 12小时体力活的工地上,农民工们老乡挨着老乡,等着“民工影院”电影的开场。

  这是北京朝阳区文化馆“民工影院”的第255次放映,放的是2004年出品的国产片《冲出亚马逊》。

  河南籍的农民工小申说,去年“五一”在“鸟巢”(2008奥运主体育场)干活的时候,在工地上看过这片子。但这并不妨碍小申这回观片的兴致。回答记者问题的时候,他的目光舍不得从银幕上挪开。

  没电影看的晚上,小申们的娱乐不外乎打牌、看报、在街上游荡。与工地相隔一站地的地方就有电影院,小申和他的工友没有谁肯花钱买票看电影。

  “一张票好几十元,比我们一天的工钱都多。我们一天的工钱才30块钱。”山东籍的刘师傅伸着三只皲裂的手指在记者眼前比划,论证要他花钱去电影院看电影的不可能。

  2.

  北京市第二房屋修建公司的宿舍是一间废弃的大礼堂。水泥舞台和顶棚上的装饰花纹以及射灯还依稀可见。现在,礼堂里横竖摆满了150张上下铺的架子床。偌大的房间有两样电器:电暖气、每隔几张床亮着的一盏15瓦的节能灯泡。2005年12月中旬,来自河北邯郸的20 岁的农民工小陆在这间宿舍里看了“民工影院”的第254场电影。

  当天,因为有电视台的记者来录像,公司管理民工宿舍的徐师傅一再警告农民工们“抽烟到外头抽”。

  小陆和工友们坐在架子床上,靠着被垛,很规矩地把电影看完了。电影开场之前,小陆还应邀跳上水泥舞台,跟多才多艺的放映员合作表演魔术。

  小陆对那晚电影的记忆相当模糊,一会儿说看的是《暖情》,一会儿说是“李连杰在里头呆着”的片子,一会儿说是故事片,一会儿说是科教片。

  20岁的小陆从来没去过电影院。他上一次看电影是在三四年前,村里有人家娶儿嫁女就会在村口放一场电影,“大概要花上千把来块钱”。

  他的工友们也极少有人拥有过去电影院的经历,只有两个人是例外。

  一个20岁出头的河南小伙子说,他上小学时,学校组织到电影院看过“打仗片”。另一位来自邯郸的30岁出头的师傅说,他10年前花 3元进过县城的电影院。

  听到记者一再问一群跟电影“八竿子打不着”的人关于看电影的问题,站在一边的宿舍管理员徐师傅插进来问:“能透露一下,现在一张电影票多少钱吗?”听说大电影院一张电影票得花50元左右,徐师傅“噗嗤”乐了,“那他们不可能去!您别说他们,我都多少年不进电影院了。”

  3.

  你最近去过电影院吗?

  1月12日 ,记者问了1个北京人、7个河南人,5男3女,从 18岁到43 岁,其中北京人是出租车司机,7个河南人是小区的保安、保洁员和管子工。

  43岁的“的哥”张师傅与小舅子合开一辆车,早6 点到晚6点,1天的时间被劈为两半,一人开一半。张师傅的声音很疲惫,但他强调,他心里很幸福。他的幸福指标里压根就没有“电影”这项:他有一个当小学老师的妻子,一个上小学的儿子,一套需要还月供的房子,打开电视,有节目看就是幸福。

  让张师傅想一部能叫上名字来的国产电影,他脱口而出的是《鸡毛信》和《朝阳沟》。

  管子工安师傅和张师傅从河南来北京已经十几年了,他们最近一次看电影是10年前在北京月坛大厦看的《泰坦尼克号》。当时,他们俩在大厦干活,《泰坦尼克号》是大厦放给大厦职工看的福利电影,他俩属于蹭看。

  对电影票价,安师傅能承受的是“别超过两三块钱”,他随即补充,“天天两三块钱,也受不了。”记者说:“不天天的,一个月看一回,最高多少钱能接受?”安师傅说:“别超过5块钱吧。”——安师傅每月收入约1000出头。

  18岁的河南姑娘小马是小区的保洁员。记者去她位于一幢居民楼地下二楼的宿舍找她的时候,她正在看电视,不知道是信号的问题还是电视机的毛病,屏幕上一片雪花。

  小马2005年7月份来北京。到目前为止,除了小区所在的望京,她到过的另外一个“北京的地方”是回龙观。小马也许是个特例,她晕车。与小马同宿舍的、不晕车的两个女孩子,最远的足迹到了距离小区4站地的小营。

  电影,在这些十八九岁的、处于电影业者们划定的“主流观众年龄段”的姑娘的生活里,根本没有位置。

  小马每个月有500元收入,攒3个月可以攒起1000 块钱,每攒够1000元,就寄给家里。

  4.

  如果没有“民工影院”,很多以“农民工”的身份在这个城市讨生活的人将跟电影无缘。

  “民工影院”归属于北京市朝阳区文化馆下辖的朝阳电影发行公司。2004年 11月成立到现在,“民工影院”累计放片255场,观众逾10万。

  “一般来讲,农民工们还是愿意在工地上看到电影的。即便有些片子电影频道放过,或者他们已经看过盗版碟了,他们还是愿意跟同事们坐在一起,一边看,一边讨论,那是一种社交活动。那种气氛是在家看碟、看电视的时候没有的。”冯启安说。

  2005年,“民工影院”得到北京市政府40万元补贴,文化馆用其中20万元购置了10套放映设备,还购进新片20余套。这20套新片加上发行公司库房里原有的千余只拷贝就是“民工影院”的片源。这些“片源”中既有《刘胡兰》、《报童》、《大决战》、《焦裕禄》这样的老片,也有《功夫》、《手机》、《孔雀》、《太行山上》等“新片”。

  让冯启安颇感自豪的是,“民工影院”很多“新片”的放映时间跟主流院线的放映时间只相差一个月。



共找到 个相关新闻.

我来说两句 全部跟贴(0条) 精华区(0条) 辩论区(0条)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热门新闻推荐】
相关链接





搜狐短信 小灵通 性感丽人 言语传情
三星图铃专区
[周杰伦] 千里之外
[誓 言] 求佛
[王力宏] 大城小爱
[王心凌] 花的嫁纱
精品专题推荐
短信企业通秀百变功能
浪漫情怀一起漫步音乐
同城约会今夜告别寂寞
敢来挑战你的球技吗?
 精彩生活 

星座运势 每日财运
花边新闻 魔鬼辞典
情感测试 生活笑话


今日运程如何?财运、事业运、桃花运,给你详细道来!!!





月亮之上
秋天不回来
求佛
千里之外
香水有毒
吉祥三宝
天竺少女

点击今日

佛山一家六口惨遭杀害

·佛山一家六口惨遭杀害
·乌兰察布居民区连发爆炸
·忻州煤矿安监局好气派
·杜世成助推青岛房价?
·平安夜女子遭遇飞车党


频道精彩推荐

·2006年春运
·埃及客轮沉没
·德国世界杯
·火车票交易查询
·TD成为我国通信行业标准
·《霍元甲》
·2006格莱美颁奖典礼
·国足出征亚洲杯预选赛
·2006都灵冬奥会
·伊朗核问题
·蔡依林身着CPU芯片衣





一个人哭
退后
断了的弦
还是朋友
水晶蜻蜓
唱给你的歌
迷糊娃娃可爱粉红卡通
四季美眉给你最想要的

搜狐分类 ·搜狐商机

百姓论坛

·泰国情侣流行拍的全裸照
·21岁大学MM网络征友(图)
·日本超女选秀必须亮内裤
·台湾辣妹的激情艳舞表演
·女星沙滩竟当众吻胸激情
·曹颖印小天酒店激情曝光
·MM浴室自拍完美浑圆身体
·实拍泰国真正色情红灯区
·裸拼AV女优翁红日本脱光
·女孩旅店偷情被暗拍全程

·半裸女高空玩跳伞乳横飞
·用胸推拿的异性泰式按摩
·李倩蓉放荡全裸照性感照
·游戏MM选拔现场随便碰臀
·女星拍戏时胸部惨遭蹂躏
·老板电脑里和二奶开房照
·视频女屋内裸身挑逗一幕
·无耻病人手机拍护士裙底
·美女明星透视装近乎全裸
·惊!世界各地的怪物(图)
芙蓉姐姐性感极限火辣比基尼登场
娱乐基地

大胆的美丽女孩

·AV女优圣诞装自拍写真
·国外球迷怎么恶搞火箭队
·震撼人心的人体干尸[图]
·女人内裤的奇特广告创意
·明星最近流行黄金甲造型
·美人鱼彩绘 朝比奈真人秀
·宠物连连看 合金弹头游戏

热点专题
·2009年全国两会
·2009全国两会
·关注2009年春运
·"团团圆圆"赴台
·燃油税改革
·纪念改革开放30年
·2008美国大选
·2008珠海航展
·2008年美国总统选举
·神七飞船涂鸦
·神七宇航员如何太空行走
·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
·西班牙客机燃烧失事
·神舟七号择日发射
·蒙古首都骚乱 政府镇压

news-seo 网友意见箱




设置首页 - 搜狗输入法 - 支付中心 - 搜狐招聘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About SOHU - 公司介绍 - 全部新闻 - 全部博文
Copyright © 2018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搜狐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ontact.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