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有奖评新闻
心灵地图
由于“钢丝”的热情,现在最早发现郭德纲这颗相声新星的“打火石”们已经很难看到了,因为他们大多数都买不到票了。世间的事情就是这样,昔日门前可罗雀,谁知后势红如潮?
2004年的夏天某日,我受好友之托来到北京潘家园附近,想找在华声天乐茶园说相声的郭德纲先生商量个事。您问什么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我的那位好友听说郭德纲的相声说得好,特地点了几段跟梆子腔有关的相声,想请郭先生给表演一下。兴许您又问了,噢,你想听什么人家就表演什么,有那么便宜的事吗?哎,还真让您说着了,那时候天下就有这么美的事。
到了华声天乐茶园门口,花十五块钱买了张票,大模大样咱就进去了。场子挺大,几乎无人,只有舞台、茶桌、木椅,还有木板凳。好多年没见到木板凳了,乍一看这玩意儿觉得怪亲切的。坐上去试了试,不行,硌屁股不说,后背没倚没靠的有点儿犯晕。我这个人性情古怪,到了地方大、人口少的场子里,心情就特别愉快。要是场子小、人多,叽叽喳喳的跟春运挤火车似的,那我可受不了,老想吐。
那天正赶上夏天的三伏,外面特热,场里子倍儿闷。虽说是有两台大空调傻立在那儿,但是谁也不敢开,据说是这边一按开关那边就跳闸,比那遥控炸弹都灵。进去没过十分钟,我开始浑身冒汗、口干舌燥,于是站起身回到大门口,找店小二要了一碗茶,然后返回来靠门口随便找了个座坐下。不知什么时候北面倒数第二张桌子旁边坐了几个人。精神抖擞的是何云伟,大眼苗条的是李菁,骨瘦如柴的是曹云金,中学生模样的是潘云侠,脑后留小辫的是张云雷。此外还有几位老先生,笑容满面的邢文昭,光头滑稽的王文林,端着肩膀的张文顺和憨厚可敬的李文山。您问那里头有没有郭德纲?一会儿有一会儿没有,这小胖子忙着呢。
我看了看表,该开场了,怎么还没动静呀?又过了五、六分钟,看看实在没人进来了,灯光大亮,张云雷穿着中式小白褂走上台向观众问好并且高声宣布:“相声大会现在开始。”尽管台下的观众不多,但演员们的表演却相当认真,从太平歌词到快板,从单口相声到对口相声,节目一个接着一个进行得非常顺利。快该谁演出了,谁就从北面倒数第二张桌子那站起来往台上走,演完了下场又回到那张桌子边坐下。渴了,端着自己的茶杯到店小二那儿去兑点水。热了,掏出自个的手巾板擦擦汗。观众要是想仔细看看这些演员长得啥模样,凑过去坐到桌旁尽管端详就是了,随便看没人管。
演出结束后,我去后台找郭德纲,不巧有人把他找走了。于是我拉住了何云伟,把好友的请求和愿望告诉了他,请他转达给他的师傅郭德纲。回到家不久,我接到了郭德纲打来的电话,他爽快地答应了我提出的所有要求并约好了演出的时间。感谢完了郭德纲,我高兴地给好友打电话报告说:“郭德纲的相声和天乐茶园的桑拿都给您预备齐了。”
如今,郭德纲火了,很多人自称是“钢丝”,按我的理解,“钢丝”的意思就是“郭德纲相声爱好者”。其实早在郭德纲“火”之前,就已经有了一帮很爱听郭德纲说相声的观众。这帮观众的人数虽然不多,但他们是最早发现郭德纲这颗相声新星的。要依着我说,这些人不能叫做“钢丝”,他们应该叫做“打火石”。
“打火石”与“钢丝”有着很大的差别。“打火石”的贡献主要在精神方面,经济方面的贡献微不足道,因为他们的人数实在是太少了,跟火星子似的,不能取暖,只能引燃。而“钢丝”们不但在精神方面起到了振奋的作用,而且在经济上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现在很难看到那些“打火石”们了,因为他们大多数都买不到票了。世间的事情就是这样,昔日门前可罗雀,谁知后势红如潮?不过“打火石”自有“打火石”的福分和骄傲。他们观赏郭德纲说相声的经历比“钢丝”早一些,见到过不少“钢丝”们不曾见到过的场面。那些镜头是非常珍贵的,现在恐怕是很难再遇上了。第>> 页 下一页>>
1.抛物取乐。为了逗大家乐,郭先生常拿台后的几位爷们、哥们抓哏,拿他们说事。虽然人人都知道那些事肯定不是真事,但郭先生总是极其认真地说:“都是真事!”一开始他这么一说,台上、台下就一块儿乐,可是后来情况发生了变化。郭先生一说王文林怎么、怎么了,李菁怎么、怎么了,打后台就往外扔手巾板、飞懒汉鞋,打得郭德纲左躲右闪,逗得台下的观众忍俊不禁、捧腹大笑。
2.满场飞奔。那时候郭先生除了说单口及对口相声之外,还编排了一些相声剧。我记得有一出“唐伯虎点秋香”。剧中郭先生饰唐寅,李菁饰秋香,曹云金、张云雷等小徒弟饰其他小丫环,张文顺、邢文昭等老先生们分别饰员外、夫人及管家等角色。也许是在这场戏中,也许不是,我记不太清了,反正这位郭先生被人追得是满台乱跑,最后竟然跑下台围着观众席绕了一大圈又跳回到台上。瞧他气喘吁吁、满头大汗的样子,观众们都乐坏了,有的人趴到茶桌上都乐抽了。<<第>> 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