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这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刚摆脱了上世纪末金融危机带来的严重冲击,又成功战胜了非典疫情的挑战,在加强宏观调控的大环境下,有效抑制了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杭州经济社会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 行走在杭城街头,日新月异的变化无处不在。历时3年的西湖综合保护工程完工,使得美丽的西湖全新亮相,西溪景区的成功开发,吸引了众多海内外游客和市民前往玩赏;城区的变化也不小,“一主三副,双轴六组团、六条生态带”,“东动西静南新北秀中兴”,“从西湖时代迈入以钱塘江为轴线的钱塘江时代”,大都市的框架,正在逐渐成形。硬邦邦的数据,从容而客观地反映着杭州市经济社会进步的神速。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GDP)达到2918.61亿元,比2000年翻了一番多;人均GDP突破5000美元大关,也比2000年翻了一番多;2005年市区居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16601元,自2000年起保持着每年10%以上的增速……五年里,一个个催人振奋的消息,一组组令人欣喜的数据,昭示着杭州经济社会发展所迸发出的无限活力。目前,“十五”计划中的预期目标均已基本或提前完成,杭州经济发展已达到上中等收入国家(地区)的水平。
亮点1城市综合竞争力名列前茅
经典个案斑驳粗粝的围墙,尘土扑面的马路,破旧不堪的陋室,守着杭印路49号寂寞多年的旧厂房。多年的守候,只是为了完成一次最前卫与最传统的对接。中国著名摄影家潘杰来了,室内外实验性建筑设计研究领域的佼佼者孙云来了,杭州著名服装设计师李琳来了,中国美院雕塑系主任王强来了……仅仅很短的时间,这一带就聚集起一批创造新经济的创意人员。在这里,2004年由DI中国公司创意设计的产品,出口创汇近7500万元;潘杰所有的杭州智汇广告传播有限公司年产值1000万元;杭州禾谷造型艺术有限公司为社会提供景观设计、户外大型雕塑及各类艺术品,项目引入投资达5000万元……杭印路49号“LOFT”的诞生,标志着杭州创意产业的起步。而这起步背后,蕴涵着城市发展的必然规律。2005年3月17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百名专家联合完成的《2005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正式出炉,杭州在中国200个城市中脱颖而出,位居综合竞争力排行榜第五,比上年又前进了一位。另外一组数据也值得关注,2005年杭州市人均生产总值(GDP)突破5000美元,达到上中等收入国家水平。据专家介绍,人均GDP5000美元相当于新加坡、韩国、我国香港和台湾等地20世纪80年代的发展阶段,而在此后的5到8年内,他们都实现了人均GDP由5000美元向1万美元的跨越。经济规律显示,处在此阶段的国家,第三产业比重均将稳步提升,经济发展的内在素质将逐步提高,后工业化社会的特征表现突出。杭州创意产业、动漫产业在2005年的飞速发展,显示着这个生活环境、商务环境、人才储备、企业实力日渐成熟强大的城市,全力谋求崭新发展之路的自然诉求。百姓感受这几年,杭州变化快。不管是杭州人,还是来杭外地人,都会发出这样的感慨。“5年前,根本想像不到现在的生活状况。”回顾5年来的生活,目前在一家民营企业担任中层管理岗位工作的马先生连呼“想不到”。在马先生的回忆当中,家中近年来的头号大事,应该是3年前买下了一套百余平方米的公寓房。尽管每月要缴纳不菲的房贷,但天气晴好时,待在洒满阳光的客厅里喝杯茶,已经成为了马先生夫妻俩的一大享受。汽车,更是马先生早些年根本没有想到的东西。“那时候,最想买的只是助动车而已”,马先生说。2003年,汽车降价此起彼伏,市场销售十分火爆,耐不住诱惑,马先生也买了辆10万元左右的经济型车代步。除了房贷、车贷之外,钟点工服务费、太太的美容费、每周一次的健身费用等等,都是近年来新增加的项目。“居住环境更靓丽了,交通更方便了,看病更便宜了,受教育的机会更多了,文化生活更丰富了……这些大大小小的变化,让生活变得越来越惬意。”马先生满意地总结道。城市地位近年来,杭州已成为国内各类排行榜上的常客。仅2005年,杭州就获得了一系列的荣誉:城市综合竞争力居全国第五位,城市发展能力居全国第六位,并连续两年被世界银行评为“中国城市总体投资环境最佳城市”第一名,连续两年被美国《福布斯》杂志评为“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排行榜”第一名。
亮点2工业经济全省领先
经典个案2005年11月28日上午,萧山所前镇迎来了一位新成员———从杭州市海潮路搬迁出去的杭州市新光塑料厂。至此,列入杭州市统一搬迁计划的16家工业企业,除三家企业尚在选址外,其余企业的搬迁地点已经尘埃落定。持续了整整三年的杭州市重点企业搬迁工作,终于告一段落。搬迁中的企业,不乏与这个城市相伴了半个世纪之久的企业,如杭氧、杭开电气、新光塑料厂等。他们为杭州市的经济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就在杭城快速发展的同时,土地等资源要素紧缺,厂居混杂,城市环境恶化等问题也相继而来。为了城市的发展,企业必须外迁,给城市“减负”。同时,离开了城市的桎梏,企业也可以在全新的环境里给自身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工业企业在城区的谢幕,恰恰是杭州市工业企业迈上台阶,再次腾飞的一个起点时刻。百姓感受一个商贸、旅游都相当发达的城市,同样有着出色的工业,这就是杭州的与众不同。杭州龙山化工厂的员工周先生,每天穿行于钱塘江上,对此感受相当深刻。“我住在朝晖这里,对我来说,工作和生活的方向截然不同”,周先生笑着说:“每天,我都要‘向左转’。也就是说,出了家门向左转,过了钱塘江,就到了单位。而业余生活里,我都要‘向右转’。也就是说,出了家门向右转,那里有西湖可以游玩,有南山路可以泡吧,有黄龙体育场可以看演唱会……”“能够住在杭州,是我的荣幸,因为这里环境太好了。能够创业在杭州,更是我的荣幸,因为作为一个著名旅游城市,杭州还有着出色的工业经济,让我们老百姓有了更多的赚钱机会。”周先生对自己的生活相当满意。城市地位200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工业总产值和销售产值双双突破5000亿元,工业经济总量继续在全省保持领先地位。
亮点3将“开放带动”进行到底
经典个案一台精致漂亮的笔记本电脑,正静静地躺在杭州东芝笔记本生产基地的仓库里。很难想像,72小时之后,这台刚刚生产的杭产东芝笔记本电脑就会出现在欧美市场上。如此高效的物流水平,并不仅仅是跨国企业自身的努力结果。事实上,出口报关程序是否简洁,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幸而,“开放带动”战略,是杭州市招商引资工作的核心内容。千方百计为引进的投资做好服务工作,也是杭州市各级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在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这一点体现得尤为明显。为发挥杭州出口加工区的功能优势,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全国率先开发并投入计算机联网系统。现在,出口加工区内的企业只要一点鼠标,就可足不出户,全天候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办理海关申报业务。东芝笔记本电脑原来通关需几个小时,采用这一联网系统后,最快15分钟就可完成全部通关手续。由于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内IT企业较多,进口的生产原料大多是空运货物,存在批次多、批量小、时间急、运输成本高的特点。为了快速通关,压缩运输过程中的成本,开发区多次协调,以批量直转的方式,使园区内不同企业的不同货物可拼车,以直转方式在浦东机场海关和杭州出口加工区间转关。这种做法简化和缩并了大量转关手续,节省了企业的运输成本,使通关速度进一步加快。资本的嗅觉是最灵敏的,哪里的投资环境好,哪里能够赚钱,哪里就会成为投资的热土。因此,投资环境优良的杭州,近年来引得凤凰频频前来筑巢。东芝、GE、沃尔玛,一个又一个跨国巨头们,纷纷迈进了杭州的大门。百姓感受2004年8月,已是所在民营企业高层的魏蓓毅然决定跳槽,去向是一家来杭投资的跨国企业。“杭州的投资环境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入驻杭城,这是我们年轻人的机遇。这些企业有先进的管理经验,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给了我们最好的学习机会。”魏蓓说。一年后的今天,她已升任公司营业部经理,旗下50多人。外资企业的进驻,带来的不仅仅是就业机会。诚如魏蓓所说,这些企业有先进的管理经验。与先进管理经验相匹配的,是外企、尤其是跨国企业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经营内容。“正是有了外企带来的冲击,充分竞争之后,我们老百姓可以享受到更多优质的服务。”魏蓓认为:“有了家装业巨头百安居作示范,我们的家庭装修现在越来越正规;有了零售业巨头欧尚和正在建设中的沃尔玛,我们在超市购物越来越便宜;有了肯德基和麦当劳,其经营模式就迅速被国产快餐业学习吸收……”城市地位杭州已成为投资创业天堂,连续两年被世界银行评为“中国城市总体投资环境最佳城市”第一名,连续两年被美国《福布斯》杂志评为“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排行榜”第一名,被“2004CCTV城市中国系列活动”组委会评为“中国十大最具经济活力城市”之一。
亮点4天堂硅谷成未来新引擎
经典个案2005年6月,杭州再次成为全国瞩目的焦点———首届中国国际动漫节在此热闹开幕,精彩纷呈的动漫大典,在长三角乃至全国刮起的旋风,带来了经久不息的震荡和回响。由此,杭州的动漫产业异军突起,涌现出一大批动漫企业。目前全市有一定优势的动漫游戏企业达50多家,初步形成了动漫产品加工、研发、制作、运营和周边产品开发的产业链。天堂硅谷,如今已成为杭州知识创业、科技创业的代名词,真正成为浙江高科技产业的龙头,并将成为未来杭州的发展新引擎。百姓感受杭州人真正与杭产动漫进行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恐怕还是早些年在公交车上的惊鸿一瞥。如果您经常乘坐公交车的话,相信您一定对曾经在视博公交车载电视上反复播放的一部动画片记忆犹新。在这部名为《飞来峰》的三维动画片里,传统民间人物济公的形象让人印象深刻。事实上,正是从那时开始,杭州动漫人开始走上本土化创作之路。郭羽,杭州本土动漫企业天畅科技的董事长,无疑是这拨动漫热潮中的弄潮儿之一。由于杭州动漫的大热,他也成为去年杭州最吸引各界目光的红人之一。仅在动漫节期间,他就参加了7个活动,收到的意向合作、投资、代理运营、人才培训等方面的客户名片就有400多张,光接待采访的记者就达到了40多批,其中还有境外媒体。由于在网络游戏浪潮中坚持民族原创开发,引领网游业从代理热转向原创热,他还获得了2005年度“中国十大创业新锐”殊荣。同时,他今年3月底要到巴黎商学院作演讲,4月将前往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R&V论坛。郭羽说,动漫节让杭州本地的动漫企业形象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他希望今年政府继续搭台,让本土动漫企业唱更精彩的戏。城市地位自2000年起,杭州高新技术产业的代表———UT斯达康对国家综合税收贡献累计已超过60多亿元。同时,杭州已成为全国软件企业上市最多的城市,截至今年8月底,全市有14家企业入选2004年底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12家企业入选2004年度全国软件百强企业,9家企业入选2005年度省软件十强企业。各项数据表明,继北京、上海、广州之后,崛起的杭州正在成为国内高新技术产业的又一个集聚地。
亮点5现代服务业全力提速
经典个案买丝绸去哪里?杭州丝绸城。买电脑去哪里?文三路各大电子市场。泡吧、蹦迪去哪里?南山路。这些问题,对于杭州人来说,脑海里早已有了鲜明的答案。尽管起步较晚,但目前我市已形成了清河坊、丝绸城、四季青、武林路、信义坊、南山路、梅家坞、湖滨路和文三路9条商业特色街区。商业特色街区集吃、购、游、观光于一体,已成为杭州特色商贸旅游的一大品牌。日前,中国步行商业街工作委员会宣布,授予清河坊历史特色街区“中国著名商业街”称号,授予四季青服装特色街区、文三路电子信息街区“中国特色商业街”称号。一下子有三条特色街获得殊荣,这在全国也是罕见的。杭州商业特色街建设的后来居上,成为杭州市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最为明显的事例。百姓感受如今,车水马龙,商贾云集的武林商圈、湖滨商圈,已成为市民、游客乃至全省中高档消费的聚集地;60余家限额以上连锁零售餐饮企业,1200余个连锁门店,为市民提供着“唾手可得”的购物生活;300余家酒吧,遍地皆是的茶楼、咖啡店、西餐厅和健身娱乐中心等,让市民游客随时随地均可休闲娱乐。“要蹦迪可以去‘绝对house’、‘sos’,要k歌(卡拉ok)可以去钱柜、银乐迪,至于看电影、喝酒、足浴什么的,可去的地方就更多了”,说起夜生活来,年轻人小郑如数家珍:“现在杭州娱乐场所多得很,而且都挺时尚。”城市地位不久前,浙江省统计局提供的一份报告显示,在2005年前3季度整个长三角地区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的大背景下,杭州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4.5%,高于第二产业增加值3.6个百分点,成为长三角仅有的3个第三产业增速高于第二产业的城市之一。
数据搜索
2005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1330.39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从2000年的44.0%提高到45.6%。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工业总产值和销售产值双双突破5000亿元。2005年全市招商引资多管齐下,实际吸收外地资金406.74亿元。“十五”前四年,全市协议利用外资70.76亿美元,占改革开放以来协议利用外资总额的51.1%;实际利用外资34.44亿美元,占改革开放以来的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49.2%。2005年全市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47%。比2000年提高了22个百分点。至2005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1990个,其中医院115个;拥有床位3.2万张,其中医院床位2.5万张。有各类专业卫生技术人员3.99万人。2004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155.41万人,比2000年增长110.1%。2005年末全市城镇以上单位从业人员83万人,比上年末增长2.5%。全市净增就业岗位15.51万个,实现再就业13.09万人。2005年,全市私人汽车突破30万辆,达到30.39万辆。据抽样调查,全市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汽车数量,从2000年的0.70辆猛增至2004年的3.67辆。2005年,杭州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01天,比上年增加9天,优良比例为82.5%。2005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25平方米。据抽样调查,2005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20.7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2.9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66平方米,增加7.1平方米。
十五期间杭州所获荣誉
2001年公安部暗访调查结果,杭州市民社会治安群众满意率达到95%,居全国第一;联合国人居奖;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称号。2002年国际花园城市称号;全国首批节水先进城市。2003年台湾机电电子同业公会进行的评比中,杭州萧山区排在台商推荐投资的10个内地城市之首;世界银行公布《对中国23个城市投资环境调查报告》,杭州综合得分居榜首。2004年中国市长协会完成的《(2002-2003)中国城市发展报告》显示,杭州城市综合发展能力居全国第六位;中国社科院等单位公布的2003年中国200个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杭州位列第六;《福布斯》杂志中文版首次评出的“2004年度中国最佳商业城市排行榜”,杭州成为中国内地最佳商业城市;世界银行组织和中国国家统计局企调队实施的中国23个城市投资环境调查,杭州再登榜首。2005年中国社科院等单位公布的城市综合竞争力跃居全国第五位,中国市长协会公布的城市发展能力居全国第六位。并连续两年被世界银行评为“中国城市总体投资环境最佳城市”第一名,连续两年被美国《福布斯》杂志评为“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排行榜”第一名。(记者洪光豫杭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