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万里行杂志)
近年来,为保障食品安全,国务院和质检总局对食品问题三令五申,要求各部门对食品生产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坚决查处、严厉打击。然而记者春节前却接到河北省邢台市平乡县消费者投诉说,当地有几十家酱菜企业在违规使用工业原料腌制酱菜且卫生状况极差,这里的企业大多数并没取得相关生产手续。然而就是这样的作坊生产出的各种酱菜除了在河北销售外,还远销北京、天津、山西、内蒙古等地。
2005年五一前夕,当地媒体就曾报道:平乡县工商、质检等有关部门根据群众举报,在李庄村联合执法,查处一家用工业盐腌制酱菜的非法加工点,这是一家没有任何经营和生产手续的黑作坊,加工现场脏乱不堪。在这家没有手续的加工点查获到一些印有保定某酱菜公司产地的包装纸箱。
所有情况表明,当地腌菜行业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为此本刊记者三下平乡,对当地的酱菜加工情况进行了明察暗访。
“十项菜”行销五省区
提及平乡酱菜可能知者甚少;但要说起“十项菜”,在河北省邢台一带几乎家喻户晓。
只要听到外面有“十项菜”的吆喝声,村民不出家门就能猜到:平乡卖十项菜的来了。据说,当年卖菜人拉着车子出来,直到把车上装的酱菜卖完为止,这样他们要在外面呆上十天半月,甚至更长时间。如今,几十年过去了,平乡这一颇有历史的“祖业”发展又如何呢?
据当地人介绍,酱菜行业近年来不但在生产规模方面有了很大突破,而且产品销路也得到了拓宽。人力板车换成了现代化交通运输工具,一处处数万斤蔬菜容量的腌菜大池替代了以往盆缸瓦罐、小打小闹的家庭制作方式;由原来走村串巷式的区域型叫卖逐步迈进跨地区、跨省市的远销行列,产品远销北京、山西、内蒙古、天津等地。
经营规模上去了,但是酱菜质量是否也明显提高了?生产工艺条件又有怎样的变化?
记者第一次走进李庄时,只闻到有腌制酱菜的酸臭味道,却没有看到敞开家门的加工户。从街头巷尾丢弃的一堆堆大蒜皮和干巴巴的酱菜渣滓来看,也只能说明,这里有腌制酱菜的迹象,但没有看到这个村的酱菜制作现场。难道知情人所反映的情况有误?!
无奈,记者在李庄村转了一圈后又返回平乡镇。“不是说你们这一片做酱菜的挺多吗?都在哪几个村呀?”看到路边小卖部的老板,记者便上前与他聊了起来。
“你想要什么菜?我们这里腌菜的村有好几个呢?有小打小闹的,也有开加工厂的。规模比较大点的主要集中在于柳庄、李卜和麻头寨三个村,按加工的品种来分,有做辣椒酱的,有腌糖蒜的,还有专门腌制大头菜、芥菜和其他酱菜的!”一听说记者是来做酱菜生意的,中年老板很热情地为记者介绍。
“你们这里种蔬菜吗?从哪儿进原菜?产品销路如何?”记者问。“我们这片做出来的酱菜销得可远了!成都、太原、天津、上海等好多地方呢,据说,在北京还有几家专门批发平乡酱菜的门市!”提起这里的酱菜行业,当地人无不引以为荣。“虽说我们这一带种植蔬菜的很少,但是,用于腌制酱菜的原菜并不缺。看见没,停在路口的那辆货车上装的就是外地人送来的蔬菜,一会儿就有附近村的人来接货了!”中年人手指着公路对面一辆用苫布盖着的白色货车对记者说道。
“师傅,你是来这儿送菜的吗?你们是哪里人,这些菜都是当地种植的吗?送到这儿合多少钱一斤?”看见从驾驶室里走下一个年轻人,记者上前搭话。“我们是从邯郸来的,经常往这儿送菜,我们村几乎都是种菜的。原菜不值钱,送到这儿一斤才卖一毛五、六分钱!”那个年轻人一边检查车况一边回答着记者的问话。
看来“十项菜”销路很广。为什么记者却难找到加工现场?知情人告诉记者,这里的人都是关起门在家搞生产,平时大门紧闭,只有进菜或者出菜的时候才开门。了解到其中内情,记者决定再下平乡,探根究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