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环境危机集中爆发2005年我国发生多起严重污染事件,例如松花江污染事件、广东省北江镉污染事件、湖南湘江株洲和长沙段镉污染事件。这些污染事件大多与化工行业有关,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并直接导致2006年“环保风暴”刮起。 潘岳对此评价说:“我国化工生产在污染物排放及能耗、物耗等方面与国际水平存在差距。如我国炼油厂每吨原油加工生产用水量和排水量分别为2.41吨和1.78吨,而国际一般水平只分别为0.5吨和0.1吨。2005年化工类污染的集中爆发,是和长期以来一些化工企业只注重经济效益、忽视环保,对企业环保设施长期疏于管理、环保制度不能得到有效执行分不开的。所有严重水污染事件的化工企业,都建设了相应的环保设施,也制订了一些环保管理制度,但都没有严格执行。” “绿色GDP”成新标准 随着“GDP(国内生产总值)”概念理解方式的不断更新,“绿色GDP”正成为世界各国衡量本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方向。 潘岳举例解释说:“昆明的滇池近几十年来严重污染,周围的农田、化工厂是主要污染源,如果将这些农田、化工厂几十年的利润汇总,有几十个亿。但如果现在要使滇池水变清,将劣五类水变回到二类水,最起码要投入几百个亿。这样一笔账算下来,即便不包括滇池内原有鱼类、微生物的灭绝,也不包括昆明气候变化造成的影响成本,滇池周围几十年来的经济活动可就亏大了!” 因此,从上世纪中叶开始,一些经济学家开始尝试将环境因素考虑计入GDP核算指标,认为以此作为经济发展的指导数据将更为科学。潘岳说:“对中国现有国情而言,发展必须节约、清洁、安全。正如温家宝总理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所指出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与资源、环境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已经不能再继续下去了,必须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责任编辑:jinshengda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