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讯:
下月开始至今年年底,成都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的15个站点将相继开工,这就标志着踏入地铁时代不可避免的城市交通“阵痛期”也将来临。如何将“阵痛”减到最小?记者昨日从市重大办获悉,由于地铁建设带来城市交通干扰的前期评估及对策研究从昨日正式开始。 市重大办聘请成都交通白皮书及综合交通规划主持人张殿业教授负责此项工作,而评估与对策报告预计在今年3月、地铁城内站点开工前完成。
“阵痛期”有多“痛”?
据悉,除地铁15个站点的修建外,今年成都城区内还有部分中小街道要进行水环境综合整治、二环路还有几座立交桥将进行建设。“如果全面开花般地进行工程建设,是否会对整个城市的交通造成巨大影响?”市重大办综合组的负责人表示,这是地铁开工前所有人都非常关注的问题。为此,他们需要对地铁开工期间的交通进行综合全面评估,先“诊”出“阵痛”程度,再作出应对措施,通过全方位部署,确保在地铁顺利建设的同时,对交通的影响也能减到最小。
仿真实验预知地铁“阵痛”程度
昨日下午,刚刚在地铁公司收集了各种素材的张殿业教授接受了记者的电话采访。张教授表示,目前市重大办已要求市区的其他工程,比如二环路立交改造的建设单位将所有信息上报给他。除这些信息外,他还将到各个开建地铁车站的路口收集数据,数据包括路口现状、车流量、周边区域情况、信号灯情况等,最终利用数据进行仿真实验,以预测“阵痛期”带来的“阵痛”程度。据悉,在玉带桥及周边路网的改造中,就曾做过这种仿真实验。
提出六大应对措施
虽然评估与对策调查刚开始,但张教授表示,目前想到的难题或是应对措施有六点。首先,要得到市民的大力配合选择公共交通出行或非机动车出行。另外,开小汽车的市民也最好按规定的时间、空间进行行驶。其次,应该充分利用地铁1号线周边的中小街道,这些区域内应该争取少停、不停车、限制停车。第三,在建设期间,市区路网要有诱导标志。在一些区域划定单行道,利用交通组织手段,甚至从时间和空间的组织上来诱导车辆行驶。另外,由于地铁修建中,会有大量的土方往外运输,这些大型的运输车辆也容易造成交通堵塞,这就需要制定运输车辆的运输路线。第四,是交通组织。此次分析设计还要考虑交通控制、标志标线的重新规划、工程车路径,以及过境车的问题,最终制定出详细的交通组织方案。第五,进行公交线网的适宜调整,保障公交优先,提供最方便、最安全、最便捷的公共交通网络及公交组织方案。第六,要对施工现场布置进行最小化处理,最大限度地保障交通能力。本报记者杨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