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征程的号角正在吹响,“十一五”的蓝图振奋人心。回首过去五年,我省“十五”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让代表们心潮澎湃: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614.9亿元,年均增长10.6%,人均达到13328元;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迈上新台阶;汽车、石化、农产品加工等支柱优势产业不断壮大……一组组令代表们眼亮、振奋的数字和词语,诠释着我省“十五”辉煌的历程。
刚刚过去的2005年,更是令代表们心旌激荡、振奋不已。代表们精炼地用“五个突破”概括过去一年我省所取得的成就,那就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固定资产投资、国有企业改革、招商引资和对外经贸合作、建设服务型政府五个方面实现的突破。来自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代表马富林深有感触地说:“就拿我们白城市来说,2005年的地区生产总值、全口径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以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绝对额是“十五”时期的最高年份,是大发展、大跨越、大进步的一年……”
白城可圈可点,全省更是辉煌……
加快脚步,发展农业。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主题,代表们畅所欲言。省人大代表、长春市二道区东站街道宏伟村党总支书记张德柏说,几年来,全村各业协调发展,村集体资产增加近10倍,达到13171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利润)提高90倍,达到382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到6000万元以上。为退休社员增长了3次工资,人均收入提高了近1倍。
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我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如何实现新突破?关键是要依靠科技。省人大代表、省农科院院长岳德荣说,“十五”期间,我省科研成果丰硕,一批重大项目获准立项,科研条件建设明显增强,新立科研、推广、产业化项目300多项,每年都有近100项技术、成果在全省及东北地区推广应用,每年推出新品种20多个,玉米、水稻、大豆、高粱新品种在全省面积分别占63%、70%、55%、92%,年新增经济效益25—30亿元。
国企攻坚,力度空前。柏广新代表,这个在森工企业摸爬滚打了几十年的“老林业”,一直为企业饱受“办社会”之苦而紧皱的眉头,如今有了舒展的模样。
在讨论发言时,他侃侃而谈,欣喜之中透着自信。2005年,国有森工企业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沉重的办社会负担被彻底剥离,遍地开花的小木材加工厂全部转制为民营,全系统解除劳动关系四五万人。这么大力度的改革,却进行得相当平稳,大家所担心的改革引发动荡的情况没有出现。原因是,解除劳动关系的人,很大一部分进入了改制后的企业,实现了转岗就业。同时,相关的社会保障措施及时跟进,让职工吃了定心丸。
立足服务,政府“转型”。苗若愚代表说,感受最深的是省政府对开发区加大扶持力度,有效地增强了长春市的省级开发区自我发展和市场适应能力。为支持长春玉米工业园发展,省有关部门帮助长春向国家开发银行申请专项贷款;为支持长春汽车产业开发区发展,省政府帮助调整开发区的用地规划;省委、省政府领导还多次考察开发区,帮助解决开发区发展中的具体问题……所有这些支持,都已转化为开发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构建和谐,教育先行。“十五”期间,我省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农村教育得到加强,“两基”成果不断巩固,高等教育规模扩大。省人大代表、延边大学校长金柄珉说,“十五”期间,延边大学的各项事业都迈上了新台阶,目前学校已经进入到“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行列。
回首“十五”,硕果压枝;展望未来,山花烂漫。“十五”的辉煌成就,化为全省人民对“十一五”的必胜信心。( 吉林日报) [编辑:赵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