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郭志昆 高利锋
中国涿州花灯节至今已经连续举办了6届,从任宣传部长到副市长,刘蕴英亲历了花灯节的由初创到成熟的每一步。2月9日晚,刘蕴英接受了本报关于涿州花灯节的专访。
记者:中国涿州花灯节”到今年已经是第六届了,而在此之前一直叫“灯会”。 请问,涿州当时把“灯会”改为“灯节”是怎么考虑的?
刘蕴英:灯会在涿州是一项传统的元宵节活动项目,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而且,由于规模较大,灯艺高超,曾博得“南有扬州、北有涿州”之美誉。元宵之夜,登高远眺,大街小巷,张灯结彩,颇为壮观。这一景观又称为“通会灯市”。
改革开放后连续举办了多年,2001年正式改为中国涿州花灯节,每年举办一次,一直延续至今。为什么改为灯节?当时涿州市把传统的花灯皆赋予新意,成为一项大型的旅游文化活动,旨在以灯为媒,扩大开放,招商引资,促进发展。花灯节期间,邀请各国朋友及国内外客商发布招商项目、经济信息、经济动态,向全世界敞开了胸襟,让涿州更快地走向世界,让世界更加了解涿州。
记者:这几年来,涿州花灯节的发展状况怎样?
刘蕴英:现在涿州花灯节已成为百姓春节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内容。灯会举办这么多年来,先是由政府相关部门和乡镇投入,逐步发展到企业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许多单位以展现自身形象,节日期间登台亮相为荣。
现在,每逢农历正月十三十五晚上,涿州市范阳路十里长街一片火树银花,尤其是中心广场作为灯会主会场,每年都有几十架造型各异的大型主题花灯,更是把人们带进一个亦真亦幻的神奇世界。灯会每年都持续到正月二十前后,每届灯会到涿州观灯的京、津、冀游客达数十万人,成为华北地区影响很大的节庆活动。
记者:涿州花灯节的具体组织和准备工作是怎么进行的?
刘蕴英:涿州花灯节每年首先都确立一个主题,今年的主题是“红红火火、和谐涿州”,主要展现社会安定团结、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蒸蒸日上的新局面,体现百姓生活幸福、心和气顺的精神文明价值取向。
另外,每年的花灯节都需要准备1个月左右的时间,这段时间正好是冬闲,花灯的制做人员还可以增加一笔个人收入。政府定出主题风格,制做单位定出造型报文体局批准,然后多道工序同时展开。由于连续多年举办灯会,各工种分工协作,因此制做起来就会变得得心应手,效果也会很突出。今年制灯单位最多,质量也有不同程度地提高,体量和面积不断加大,奥运、三国、卢氏文化、现代生活等题材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内容丰富,品位格调高,能深刻挖掘当地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反映百姓生活。尤其是今年的风雨竹、通会楼、龙马精神等花灯,成为本届灯节的精品。
记者:这几年过来,花灯节的举办为我们带来了哪些影响?
刘蕴英:举办灯节的目的就是为了让百姓满意,为百姓带来更多欢乐,同时它又成为体现我们涿州文化、展现涿州精神文明的一个亮点和载体。
每年都有几十万的各地游客云集涿州花灯节,这就是最好的宣传。展现涿州城乡发展的新气象,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涿州,走进涿州。此外花灯节丰富的客流资源为当地的餐饮、住宿、商业起着很大的带动作用,许多百姓能从中直接受益。
元宵节期间,还同时举办农民花会进城以及舞龙、舞狮、武术表演等,最大限度地为百姓营造欢乐与祥和。涿州距天安门只有62公里,自古就有天下第一州的说法,近年来涿州打造京郊生态卫星城,主动接受北京辐射,打破地域界限,加强横向联系,建设适宜人群居住的生态环境,目前,市内开通北京公郊、010北京区号电话,涿州已成为北京人郊游、观光、置业、购物的新选择。
以灯为媒,以灯会友,邀请周边各地的朋友前来观灯,和涿州百姓一同体验春节的欢乐,展示古老涿州新面貌、新环境,是举办花灯节的最大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