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昨日,“出走少年”小军终于回家了,但他绝非个例。“在全市救助的孩子中,有近10%都是像小军这样离家出走的”。北京救助管理事务中心工作人员如是说。
为此,本报特开通热线86765815或63190000,针对少年离家出走及撒谎求助等现象,征集看法和建议。
小军去年曾在京接受救助
根据小军母子的说法,小军在2005年农历元月十一左右,从甘肃家里出走到北京,并曾到救助部门求助。
昨日,位于朝阳区的北京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人员证实:2005年3月9日,小军确实到过该中心接受救助,当时已经流浪街头的小军是被警察护送来的。小军最初给救助站提供的信息是,自己来自甘肃,已经17岁,是来北京打工的,但是没找到工作。
经过工作人员的询问,小军终于说出了自己在西安工作的姐姐的地址,3月10日,小军由其姐姐接回。
但由于该中心救助的孩子很多,工作人员对他的印象并不深刻。
少年离家出走并非个案
事实上,小军的出走并非个例。昨日,北京救助管理事务中心业务科科长王昌伦说,现在因和家里关系不好离家出走、并编出谎言在各地流浪的孩子不在少数,在全市救助的少年儿童中,像小军这样离家出走的占到了近10%。
王昌伦说,位于朝阳区王四营乡南花园村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隶属于北京救助管理中心,自2003年10月成立以来,共救助少年儿童1800多名,其中1700多名已送回家。
在这些孩子中,有近10%都是由于与家庭关系不好,离家出走后,辗转流浪到救助中心的。
救助管理事务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这种孩子往往都对工作人员有戒心,由于在家跟家长关系不好,不愿意短时间内回家,所以当工作人员问到他们的名字、家庭地址等信息时,他们往往都编造假信息。
“出走少年”现象令人深思
自2月9日本报报道小军自称被拐、回京寻亲的故事后,许多热心人纷纷来电表示关注,并设法提供帮助。
而面对本报记者的质疑和一直帮助寻亲的善意,小军经历了从欺骗、犹豫到悔悟、回归的心路历程。
昨日,来自有关救助机构的数字表明,像小军这样的“出走少年”群体及其撒谎求助现象已不容忽视。并且,从前日开始,搜狐网已从家庭教育和青少年心理等方面,针对小军出走并撒谎和怎样留住孩子出走的脚步两个方面展开调查,其中家庭教育粗暴、功利及青少年心理素质和责任感差等,成了大多数网友选择的答案。
为此,本报特开通热线86765815或63190000,就少年离家出走及撒谎求助等现象发起讨论,恳请热心人士针对家庭教育、青少年叛逆心理、以及如何减少出走少年数量,更好地帮助这个特殊群体等问题,提出各自的看法和建议。
回家
离家少年元宵节时全家团圆
小军到家后与亲人一一相拥,向爸爸说“这次我真的懂事了”
本报讯(记者徐春柳) 昨天下午6时许,小军与前来接他的母亲赶到了甘肃平凉下属县城的家里,小军与欢迎他的亲人一一相拥。在随后进行的全家团圆家宴上,小军慷慨陈词,称自己一定会在以下三个月努力学习。
虚惊一场
前晚6时,还在北京开往西安的列车上,累坏的小军早早就上铺睡觉了。到了河北石家庄,火车停了。小军起身对姐姐说,去上厕所。他没穿外衣与运动鞋,仅着毛衣与拖鞋去了厕所。
没想到,十多分钟之后,火车开了,小军还没回来。记者与他二姐对视了一眼,心中有些不安。分别走到两边的厕所去看,都没有小军的身影。难道小军的心思又发生了变化?
二姐与记者沿着车厢向前找去,走了很远,隔着两个车厢,才见到了小军,正在跟两个老外用英语交流呢。原来因为火车厕所门在车站时不开,所以小军就多向前走了两个车厢,正好看到两个老外在向人讨教,一时技痒,就跟老外侃了起来。“这样的机会还是挺难得的。”
小军向老外介绍西安的景物风貌,兵马俑、大雁塔、古城墙等,一个个地展示。虽然有点结结巴巴,但小军勇于表达、乐于助人的精神让两个老外很佩服,他们邀请小军与他们一起到西安玩,小军婉言谢绝了。
随后,大家一起互相合影留念,还互留了电子邮箱。“我的收获不小,但也发现自己的口语还不行,有的单词到嘴边就是说不出来。”小军说。
直到熄灯,小军才与两个老外依依惜别。
母子相见
昨天清晨6时40分许,火车正点到达西安。一行很快上了开往甘肃平凉的长途汽车。小军的老家是平凉地区的一个县。汽车一路行驶,在通过小军第一次寄养的长武时,小军向外眺望。“这儿我最熟悉了。”近乡情更切,小军眼睛里有些隐忧。
下午1时许,长途车到达了平凉城,巧合的是,小军妈妈与家族的大哥二哥也赶到了车站。“这是我们家人有心灵感应。”二姐得意地说。小军妈妈中等身材,戴一副眼镜,很是端庄平静。看到小军,妈妈的眼圈一下子红了,在车站门口,母子二人深情相拥。
“脸咋黄了呢。”小军妈妈看着小军的脸,心痛地说。
大家上了自家的面包车,大哥开着车,小军躺在母亲的杯里,母亲用手抚着儿子的头,满眼慈爱。
全家团圆
县城是个安静的小城市。小军家在城市的中心附近,是一个坐北面南的带院子的房子。一厅两房,小军住在小房间里。“我家已经买了个130平的房子,到夏天就要搬去了。”小军说。
小军的爸爸六十岁了,但身板还挺直,在见到小军时,他深深地看了一眼,便立即热情地招待记者。小军主动上去与爸爸拥抱了数十秒,并说:“爸爸,这次我真的懂事了。”
小军把记者领到自己的小房间里,介绍他的书。他初中的书都包得好好的,屋里也是干净整洁。到家的小军,脸上一点阴影都没了,在厨房偷吃妈妈做的汤圆,弄得满嘴黑。
爸爸把爆竹烟花拿了出来,二姐与三姐抢着放,一时间屋子里年意盎然。“这元宵节就当是过年了。”二姐高兴地说。
为了庆祝一家人的团聚,大家在附近饭店定了一个最大的桌子,近二十名亲友会聚一堂。“这才来了我们家族的三分之一。”小军小声对记者说。
小军端着酒杯,跟记者、爸爸、妈妈一一碰杯,并当着全体亲朋好友的面,大声说出了自己的心声。“在清华北大看到的东西,让我真的感触很大,请大家相信我在今后三个月,一定会好好学习,考上北京去。”
对话
“孩子不在家我没吃好一顿饭”
小军父亲说,全家人都已做了自我批评,他将改变教育方式
昨日,小军回家,全家得以团聚。小军二姐说,自从小军离家后,父亲一下子老了十岁。昨日下午,本报记者与小军父亲老罗(化名)进行了对话。
新京报:孩子不见后,你们是怎么找孩子的呢?
老罗:孩子出走后,孩子的妈大冷天到平凉去找,感冒了。几个家族哥哥也在帮着到处找,亲戚们也打电话找。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新京报:担心孩子吗?
老罗:担心啊。感谢孩子遇到的这些好人,这是我们全家最大的幸运。不是他们,孩子要是给那些坏人捉了去,逼着偷东西,那可怎么好。
新京报:听说你们全家年都没过好。
老罗:自打出了这事儿之后,我们一家没吃好一顿饭。我和他妈两个人,谁饿了谁吃点馍,没好好吃过一顿。年都没法过了,家里对联都是别人帮着弄的。
新京报:现在心情怎么样?
老罗:我现在的心情高兴得无法形容。我早上只吃了点馍,中午什么都没吃,就等着孩子回来。
新京报:你现在认为自己的教育方式有问题吗?
老罗:我十七岁没到就去当兵了,当了差不多十五年的兵。在军队的时候就知道服从,所以也把这个作风带到了家里,只知道动机是为了孩子,不知道手段。我也常常看中央十台的节目,学一些教育孩子的做法,但到了一生气的时候,就把学的东西都忘了,一声高一声低,有时候还打孩子。
新京报:今后教育孩子会改变一些做法吗?
老罗:我们一家人在这件事后,开了会,大家都做自我批评。我现在知道,这样的教育方式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没有好效果。以后一定会改变自己的教育方法,培养出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才。
记者手记
有家的感觉真好
从西安出发,掠过八百里秦川,到达甘肃平凉,再从“红旗招展”的六盘岭山下穿过隧道,到达小军的家,行程约500公里。一路上小军对历史、景物、地理如数家珍。小军神采风扬,身揣15元钱到北京的传奇经历,仿佛从来没有发生过。
正月十五闹元宵,整个平凉都有闹社火的习惯,白天城中摩肩接踵,到晚间,会有各种各样的灯展。小军家的县城里,也火树银花,爆竹声声,彩灯争奇,胡家的小屋亮着昏黄温馨的亮光,小军收拾着高三教材与学习资料,嘴角粘着厨房里偷吃的汤圆黑芝麻。
在相聚的席间,亲属们轮流向小军敬酒,说一些勉励的话,不胜酒力的小军,马上脸红了起来。小军是他们这个家族同辈人中最小的,在感受着这么多人关爱的同时,想必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我想,这也可能是他选择逃避的原因之一吧。
不过这次,小军一直重复着一句话:“我一定会好好学习的”。
再次回到家,他肯定更能体会:有家的感觉真好。
(徐春柳)
统筹:本报记者 张剑锋
采写:本报特派记者 徐春柳
记者 蒋彦鑫 张剑锋
摄影:本报特派记者 徐春柳 (责任编辑:dihua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