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年新春,在全国200多个“限放”城市“爆竹声中一岁除”的喜庆中,贵阳市仍然坚持实行“禁放令”。而贵阳市公安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告诉记者,“禁放”未必就能奏效,今年除夕夜,若不是政府组织的焰火晚会掩盖了市民燃放烟花爆竹的声音,“禁放令”可能就宣告失败了。实行11年来,“禁放令”一年又一年遭受着民意的挑战。
“禁令”昭昭 违禁难止
2月12日,农历元宵佳节。夜幕降临后,绚烂多姿的礼花伴着一阵阵炸响声,在筑城大街小巷此起彼伏,东山、百花小区、大营坡,甚至市中心,不少市民在家门口、广场等处偷偷地放着烟花爆竹,烟花盛开时,人们发出一阵阵欢声笑语。相同的情景在这个春节的每个晚上都上演着。时间倒回15天前,1月28日,除夕夜。吃过年夜饭,看了春节联欢晚会后,许多市民从四面八方涌向河滨公园和贵阳医学院两个“迎春焰火晚会”燃放点,等待着零点那一刻焰火盛宴的开始。离敲响零点的钟声还有10余分钟,“噼噼啪啪”的烟花爆竹声忽然响彻起来,“焰火开始了?”人们翘首四顾,看到的只是零星的五颜六色的小规模烟花。零点十分,当一朵朵巨大而且绚烂的烟花绽放在城市上空时,人们才醒悟过来,前面都是市民自己燃放的烟花爆竹。
尽管贵阳市制定了严厉的措施禁止在两城区等地燃放烟花爆竹,但市民们私自燃放的烟花爆竹声,仍然与政府组织下的迎春焰火交相呼应,顽固地挑战着“禁放令”。“实行‘禁放’11年来,有哪一年能够完全禁住了?”采访中,不少市民发出了这样的困惑。
今年春节之前,《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通告》的告示就贴遍了大街小巷和社区————春节期间,贵阳继续禁放,南明区、云岩区、小河区、贵阳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等地仍然是禁放区域,花溪、青岩、乌当、白云等筑城周边诸多乡镇,均被列为烟花爆竹禁销区。
“禁放令”昭昭,但仍有大量市民“顶风作案”,所以在除夕夜,我们看到了市民燃放烟花与政府燃放焰火交相辉映的场面。不仅“禁放”难禁,连一些爆竹禁销区,烟花爆竹也比比皆是。从事传媒工作的程先生大年初四与家人一起到青岩游玩,却发现爆竹禁销区之一的古镇上,烟花爆竹处处有售,品种繁多。程先生同时发现,一些烟花爆竹的质量安全让人难以放心,他购买的一些烟花连使用说明书都没有,放的时候心里直发毛。
在制定较为严厉的处罚措施的同时,贵阳市公安局还在春节前公布了举报电话,市民发现违禁行为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经查证属实的,将得到奖励和表彰。然而记者2月9日从贵阳市公安局新闻中心了解到,截至记者采访时,尚没有人因违规燃放爆竹受到公安机关处罚,该局也没有接到市民对违禁行为的举报。贵阳市公安局新闻中心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燃放烟花爆竹者分散在筑城大街小巷,以贵阳市的现有警力,根本无法进行全面监控。同时,即使公安执法人员能够寻踪赶到烟花爆竹燃放点,但也难免遇到抓现场难、处罚也难的尴尬。放鞭炮的多是孩子,这种情形该处罚谁?
寻找“年味” 市民盼“解禁”
1月25日,何先生开车专程到贵定购买了1780元的烟花爆竹,放在汽车后备箱中带回贵阳,在除夕夜吃完年夜饭后及零点左右分两次放完。据记者了解,与何先生一样,不少市民专程到贵阳周边乡镇购买烟花爆竹回到市内燃放。
“放烟花爆竹本来就是传统习俗,都流传了这么多年,否则怎么像过年?”何先生认为,烟花爆竹不该禁放。市民王云小姐与朋友除夕夜到医学院观看焰火晚会,她告诉记者,小时候经常向大人要钱买炮仗来放,等到自己去重庆读了大学回来,有了工作有钱买炮仗时,却正好遇上贵阳市不准再放烟花爆竹,觉得特别遗憾,过年没有了热闹气氛,少了些乐趣。现在有许多城市都将“禁放”改为“限放”,专门规定某些地方可以放爆竹、那些地方不能放,只要放爆竹是安全的,我们贵阳就应该学习外地的成功经验,顺应民心民意把“禁放”变成“限放”。
40岁的杨永华是位厨师,带着15岁的女儿也赶来观看焰火晚会。回想起小时候放爆竹,他顿时津津有味:“小时候,父亲早逝,母亲每月36元的工资养大了家中的4兄妹。每逢过年,母亲总是要拿些钱给我们兄妹买炮仗,1分钱买2、3个小炮仗,也总是要买上几百个,放得热热闹闹,大人小孩都很开心。如今,自己的孩子刚有点懂事,却遇上不能放炮仗,放炮仗是怎么回事?她都不太清楚了。”
“过春节还不如过圣诞热闹,不放爆竹哪有喜庆的氛围,‘禁放令’把年味都禁没了。”在记者随机采访的10多位中青年市民中,全都持这样的观点,他们认为,与其“禁放”禁而不止,政府不如“限放”,让市民到划定区域燃放。这样就能在保证城市安全的前提下,满足广大市民的节日文化精神需求。
但燃放烟花爆竹带来的事故也不容忽视。尽管春节期间贵阳市没有发生燃放烟花爆竹引起的火灾及其他安全事故,但据省消防总队公布的消息,今年春节期间,全省共发生火灾140起,死亡1人,烧伤5人,直接财产损失33.39万元。已查明原因的火灾以燃放烟花爆竹、用火不慎、电气引发火灾居多,其中燃放烟花爆竹引起的火灾达24起。
正是由于有过不少燃放烟花爆竹带来的教训,记者在采访中也听到了一些支持禁放的声音。
家住万江小区的郭女士告诉记者,她一向支持贵阳禁放烟花爆竹。禁放之前,每年有多少小孩子被爆竹所伤,又有多少火灾发生,电视镜头令人惨不忍睹。现在一些城市改为“限放”,投入了大量人力,但也不能完全杜绝安全隐患。贵阳多年来禁放,让人们过上平安详和的春节,应该坚持下去。
家住贵惠路的孙阿姨也是禁放令的支持者。她说,本来放点鞭炮没什么,但一些人一放就没完没了,根本不考虑是不是会影响别人休息。从除夕夜到大年十五,每晚都有人深夜了还放鞭炮,让人无法安静。
想要解禁还很难
“贵阳市两城区要解禁是不可能的事!”贵阳市消防支队宣传科科长雷爱华接受记者采访时,语气非常坚定。他认为,贵阳市中心城区面积小、人口多,50平方公里范围内集中了120多万人口,平均每平方公里有2.5万人,这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密度是最高的。人口密度大、建筑密度大,一旦解禁,大量市民竞相燃放烟花爆竹,不仅带来火灾隐患,而且密集的爆炸声也有可能导致建筑物垮塌,这是禁放令依然实施的主要原因。
今年除夕焰火晚会期间,贵阳市消防支队进入了二级战备状态,为了确保焰火晚会现场的安全,在两个燃放点均布置了消防车随时待命,消防官兵压力较大。雷爱华说,如果两城区解禁,现有消防力量很难确保市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一旦解禁,一些安全事故更加防不胜防。不少市民可能会大量储存烟花爆竹,如果存放不当,很容易引起爆炸伤人事故。
不过雷爱华个人也认为,在贵阳南明、云岩两城区之外的区域,对烟花爆竹进行“限放”则是有可能的。
作为贵阳市“禁放令”这一法规的制定者,贵阳市人大常委会现在对这一法规本身又是什么态度?记者采访了贵阳市人大常委会内司委主任郭达公,他同样用坚决的口气告诉记者:“贵阳市将坚持执行‘禁放令’。”
郭达公介绍,《贵阳市关于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是贵阳市第一部向市民公开征集意见后形成的法规,是在充分考虑了广大群众根本利益和整体利益的情况下制定的。今年全国许多城市首次将“禁放”改为“限放”,但贵阳有自己的客观实际,其地理环境条件、警力、消防力量等都决定了不可能解禁。
其次,从1994年贵阳市实施《禁放规定》以来,每年因烟花爆竹引发的火灾事故、人员伤亡事故,以及噪声、环境污染等情况都在逐年减少。尽管不可能完全杜绝违规燃放烟花爆竹行为,但禁与不禁的效果是不一样的,“禁放令”是有成效的。
郭达公还告诉记者,既然一个法规已经制定,在其还没有修改之前,就得坚决执行,《禁放规定》存在一天,就得生效一天。
“10余年以前的民意能否代表今天的民意?”在记者采访当中,许多市民不解。对此,贵阳市人大常委会一位委员对记者说,贵阳市《禁放规定》的确基于10余年前的民意基础,但到目前为止,贵阳市人大尚未接到有关对该规定进行修改的提案。而且,有市民见国内其他城市由“禁放”改为“限放”后,致电贵阳市人大建议贵阳不能解禁。
还传统文化的完整性
“禁放令贴满大街小巷,烟花爆竹照放不误,这是市民对政府对烟花爆竹解禁无动于衷的挑战。”省社科院研究员熊宗仁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从除夕夜到初十,每到夜间他都能听见住所周边的人们燃放烟花爆竹的声音。他认为,在禁放烟花爆竹这一问题上,贵阳市的思维方式走到了另一个极端,“禁放”禁而不止。
熊宗仁指出,年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而没有烟花爆竹、春联等等,就不是完整的年文化。近年来由于洋节的不断冲击,越来越多的人们喜欢上了洋节,而春节等传统节日却不断被淡化。传统的春节与形式丰富的圣诞节相比,没有烟花的缤纷爆竹的脆鸣,就没有普天同庆的气氛。而要保护我们的传统文化,就应该让年味浓起来,因而在政府禁令与传统民俗的冲突中,政府不能因噎废食,单纯“禁止”。要化解这一冲突,需要提高职能部门的管理水平,在“禁”与“放”之间找到平衡点。
全国不少城市纷纷有组织地“限放”,实践证明大多取得了成功,这是顺民心合民意之举。这样既增添了春节的喜庆氛围,也提高了政府的管理水平。“当然,要想使政府放心解禁,市民也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包括安全意识、公德意识等。在自己娱乐的同时,不要造成对别人的伤害。”熊宗仁说。
熊宗仁建议说:“政府禁放的出发点是好的,贵阳中心城区一些建筑设施比较陈旧的地方,的确应该禁放;但贵阳市近年来也新修了不少广场,将市民组织到这些地方燃放烟花爆竹未尝不可。”这一建议得到不少市民的赞同。从事保险业务的邹先生在除夕夜也观看了贵阳市政府组织的焰火晚会,他说这次焰火晚会搞得相当不错,但同时想想,假如在这两个燃放点,放焰火的人由政府指派的人变为普通市民,效果会有什么不同?安全有同样的保障,而市民能够过瘾了,这更能体现政府管理的人性化。他认为,从今年的焰火晚会来看,“限放”在贵阳也是可行的,明年也应该举办类似的焰火晚会,只不过将放焰火的主角改为普通市民。
熊宗仁还认为,禁放也好,限放也好,都不是消除燃放烟花爆竹危害的根本之道。对烟花爆竹实行专卖制度,提高烟花爆竹产品科技含量,提高质量水平,降低燃放烟花爆竹产品危险系数才是化解民俗与政府禁令矛盾的根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