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导:程秀芬
摄像:孙彦峰
主持人导语:今天,我们来关注一个特殊的家庭。这个家庭有十多个孩子,其中十四个孩子和老人之间没有任何血缘关系。这十四个孩子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是因为身患残疾,在刚出生不久就被自己的亲生父母抛弃了,而养育他们的却是一位身患残疾的老人。
(解说晚近2秒)孔贞兰是一位身患残疾的老人,今年已经58岁了。20多年来,她陆续收养过14个弃婴,这些孩子都是因为身患残疾被自己的亲生父母抛弃了。 现在,孔贞兰成了这些孩子的妈妈。
采访:孔贞兰和范德亮
记者:你管她叫什么?
德亮:妈。
孔:妈妈,你叫我妈妈,是不是?
德亮:是啊。
这两个小孩今年才3岁,对于年近60岁的孔贞兰来说,再像年轻妈妈那样,照料这么小的孩子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么,孔贞兰为什么还要收养这些孩子呢?
采访:孔贞兰 山西祁县城赵镇九汲村村民
因为我也是个残疾人嘛,被人小看了,没有人爱我们这些人嘛。我小时候爬出去,走不动,有人打我,有人踢我。
残疾的身体和特殊的经历,让孔贞兰对这些遗弃的孩子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1982年的冬天,一个女婴被放在村里的一块地里,已经三天没人管没人问了。如果再没有人管,这个女婴就会冻死饿死在这块地里。孔贞兰看着心疼,就把这个女婴抱回了家。
采访:孔贞兰
这不是个动物呀,这是个人呀,不能随便扔呀。
(解说晚近2秒)孔贞兰给这个女婴取名叫范润艳,这是孔贞兰收养的第一个孩子。范润艳是因为患有脊椎瘤被自己的父母抛弃了,孔贞兰收养了她以后,到处借钱给她做手术。如今,范润艳已经从一个残疾孩子成长为一名健康的大学生。
采访:范润艳
我觉得我妈,她这个人特别地勇敢,尤其是她看到大马路边上有小孩的时候,其他人都是看,看着小孩可怜,谁也觉得小孩可怜,谁都不敢抱,他们怕负担。但是她不怕,她就一下子抱回来了。
这是2005年2月,孔贞兰在麦地里捡来的小孩,取名鹏亮,也是孔贞兰收养的14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这是2004年9月在村口捡来的小孩,取名润亮。20多年来,孔贞兰为这些孩子端屎倒尿,喂奶洗衣服,拉扯大了一个又一个孩子。在孔贞兰收养的孩子中,平艳是最特殊的,她不是孔贞兰捡来的,而是别人送来的。
采访:孔贞兰
记者:她妈妈爸爸不在了?
孔:不在了,不在了,摔到山里去了。做买卖的,卖苹果的,两个人都翻到沟里面去了。没有人看着她了。
范平艳:妈妈。
记者:她在你这儿呆了多少年了?
孔:15年了。
记者:她现在多大了?
孔:18岁了
记者:这孩子有什么病?
孔:癫痫症,抽风。
平艳只会叫妈妈,生活也不能自理,小时候她曾经走失过,在外面受过别人的打骂。眼看着平艳长成大姑娘了,孔贞兰又多了一些担心。
孔贞兰一开始捡孩子就是出于一种爱,但是随着收养的孩子越来越多,她却感到这种朴素的爱变得越来越沉重了。孔贞兰家没有地,抚养这些孩子就靠丈夫范步成打小工挣钱,一天只能挣上二三十块钱。孔贞兰在家靠修鞋和缝缝补补挣点小钱贴补家用。生活上的艰苦还能承受,最让孔贞兰犯愁的是她家里还有7个孩子正在上学。
采访:孔贞兰
咱们上得起学就上,上不起学就不上了。听懂了吧。说是吃的,没有钱就不吃了。
为了减轻孔贞兰一家的负担,当地民政部门多次到她家商量把这些孩子接到福利院去,但是,孔贞兰和她的孩子们心里有些不能接受。
采访:孔贞兰
这个孤儿,这个孤儿不是我亲生的,听懂了吧,都是我捡的,没有人养,一大群孤儿没有人养,我才养的。
采访:刘凤琴 山西祁县民政局社会管理股股长
你看看娃娃们在这条件下生活,能行?噢,是吧?
孔贞兰:福利院的条件好吗?
福利院的条件肯定是好。
采访:孔贞兰
那么我们家条件这么不好,这么不好,那么不好,你们给我扣帽子,送孩子去福利院就好,不送就不好,那么我千不好万不好,捡来的孤儿上了初中了。
孔贞兰说,自己收养残疾孩子20多年了,这些孩子从出生不久就和她相依为命,把这些孩子放到哪儿她都不放心,她坚决不同意和这些孩子分开,这些孩子也不愿意离开这个家。
采访:范荣艳
好几个孩子一说让走就哭,一说让走就哭。
采访:范德艳
记者:怕把你带走是吗?
范荣艳:而且她跟孩子们的感情也特别地亲,也怕把小的抱走,现在是这样子的。
记者:你是不希望你们几个里面谁被抱走,是吗?
范荣艳:要不咱们把润亮给他们?
范德艳:不。
范荣艳:跟哪个都亲。
记者:哪个都舍不得,是吗?
范荣艳:去了福利院穿得好,也能好好上学。
记者:去了福利院你还可以再接着上学,你爸爸妈妈还能到福利院去看你。行不行?
范荣艳:咱们把润亮给了,行不行?
范德艳:不。
孔贞兰说,生活上的困难和孩子们的学费还都能想办法解决,最让她着急的是现在还有10个孩子没有户口。
采访:孔贞兰
捡来的孤儿有的上了初中,明年就上高中了,没有户口不能上高中。
记者在祁县公安局了解到,依据《中国公民收养子女登记办法》的规定,孔贞兰要想给这些孩子上户口还应该向当地公安机关提供相关证明。
采访:孙英姿 山西祁县公安局户籍内勤
根据公安部的有关规定,弃婴落户必须由收养人向当地公安机关提供由民政部门出具的收养证明,方可落户。
孔贞兰说,她现在什么证明都没有。那么,按照法律规定,这些孩子的落户问题一时还难以解决。我们了解到,目前解决这些孩子落户的途径就是把孩子送到福利院。记者在祁县民政局了解到,现在祁县共有60多个弃婴,却没有一家儿童福利院,这些弃婴大部分被送到晋中市福利院。
采访:温世忠 山西晋中市福利院院长
晋中市福利院是晋中市惟一的、综合性的一所福利院,现在全院共收养弃婴115个,其中有50个寄养在社会家庭里面。现在存在的问题是设备老化,占地面积小,住房比较拥挤。
孔贞兰告诉记者,20多年来,她抚养了14个弃婴,在感情上她舍不得与这些孩子分开,孩子们也不愿意去福利院;但是孩子们不去福利院,户口、上学、生活等问题都面临困难。现在孔贞兰和她的孩子们面临进退两难的境地。
20多年来,孔贞兰抚养这些孤儿都是无偿的。按照《家庭寄养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安置在每个寄养家庭的被寄养儿童不能超过三名。而孔贞兰收养的孩子却有14个,由于不符合法律规定,孔贞兰至今没有享受到民政部门对寄养家庭的经济补贴。
采访:石富英 山西晋中市民政局科长
现在只能是采取救济的方法,有时候给点儿面和油,有时候给点儿救济款。
对于孔贞兰来说,收养这些孩子让她承担了本不该承担的责任。不过幸运的是,她的善举和困境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范吕亮是孔贞兰10多年前收养的孤儿。这是范吕亮4岁时做手术之前拍的照片。孔贞兰说,范吕亮没做手术时,口腔鼻腔连在一起,喝水吃饭经常被呛着。许多人得知范吕亮的不幸遭遇后,为他捐钱做了两次手术,现在范吕亮已经能够正常喝水吃饭了。但是说话还有些困难。
采访:范吕亮
记者:现在说话能说清楚吗?
范吕亮:不清楚。
记者:知道吗,妈妈还要给你再做手术?
范吕亮:知道。
2005年10月的一天,孔贞兰和范吕亮被接到医院。
李斌和范吕亮的同期声
李斌:好点儿没有?
范吕亮:好点儿了。
李斌:来,张开嘴我看看。啊。好多了。
这家医院还邀请了山西省著名整形专家给范吕亮进行会诊,并发动全院医护人员筹集资金为范吕亮免费做第三次手术。
医生和范吕亮的同期声
我发什么音,你跟我发什么音。
啊。啊。
采访:李斌 山西民生医院院长
对农村妇女这种献爱心行为,我们要表示肯定,支持她。作为一个民营医疗单位来讲,我们应该把这种爱心回报给社会。
孔贞兰抚养弃婴的爱心行动感动了很多人。好心的乡亲们时常来帮她做活、带孩子,有的还给钱给物帮助她们。
采访:村民
自家小孩不穿的,就给他们拿过来了。
有时候给他们点儿吃的,有时候给他们点儿钱。
20多年来,孔贞兰收养的14个残疾孩子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成长着,他们同样有着快乐的童年,他们对幸福对家庭有着不同寻常的感受。
当记者准备离开时,孔贞兰和她的孩子们提出要拍一张全家福。孔贞兰说,面对孩子们去不去福利院的问题,她很难做出选择。她希望和这些孩子生活在一起,她还希望解决这些孩子的户口问题,让他们能够继续上学读书。
主持人结束语:弃婴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通常情况下,救助弃婴都是通过儿童福利机构来解决。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有一些像孔贞兰这样的好心人,他们在用自己微薄的力量,默默地哺育着那些孤残儿童。实际上,要解决弃婴问题,仅仅依靠普通百姓的善良是无法承担的,还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救助制度来加以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