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狄蕊红)近日,本报接到很多维权投诉电话,但是不少投诉者不愿透露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给维权带来不便。
2月12日,一位家长打来电话反映,去年孩子报考了西安市某重点中学,当时学校没有录够,就又补录了一批学生,自己孩子的分数刚好在补录的分数线内,但是报名的时候,学校说要交“择校费”。 当记者询问家长的姓名和联系方式时,家长表示:“如果我说了孩子叫什么,你们去调查时,校方知道了是谁投诉的,对孩子影响不好。”
另外,一些遇到房产证高收费的消费者,在华商网互动中心的消费曝光台发帖投诉房产商的不法行为,也不愿留下姓名和联系方式,原因是怕以后被报复。
没有具体案例和相关证据,不光记者采访时难以取证,有关部门也难以查处。
提起维权,很多消费者都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一方面想维护自己作为社会一员的权益,另一方面,对维权后另一方的打击报复心存余悸,结果越是担心,问题越是得不到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