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虽然有限,可生之记忆却永留人间。他可以是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也可以是坦然面对挫折和困境、为生之尊严而努力的普通人;他可以是你身边的亲人和朋友,也可以是令人景慕的前辈和长者。出于对生命的尊重,我们将悉心静听,认真记录,为那些逝去的生命留下永久的纪念。
本栏目提供线索电话:029-88412323
逝者:李箴民
性别:男
籍贯:西安市长安区
终年:70岁
去世原因:肺癌
“武旦”李箴民家的茶几上,放着秦腔《宋江杀惜》的剧本,那是去年11月,李箴民和学生共同修改完成的。“父亲去世,戏也就放下了……”女儿张莉盯着剧本,声音哽咽———2006年1月25日,在陕西省中医研究所急诊室里,父亲李箴民走了。
13岁学戏终成头牌
武旦,也称刀马旦,由男扮女装,以表演武戏为主。李箴民13岁时,进入西安市易俗社。初唱秦腔时,李箴民以花旦成名,但因为变声,他开始尝试秦腔几近失传的角色———武旦。
当时,秦腔中没有专职的武旦演员,武旦角色都由花旦演员兼演。李箴民拜师京剧名家学艺,不断摸索,将京剧中武旦的表演,移植到秦腔中。十八般兵器,李箴民耍得样样精通;一招一式,演得淋漓尽致。最终,一出《水淹泗州》风靡了西安城,也成就了他秦腔人生的顶峰。
在《水淹泗州》中,李箴民饰演“水母”一角,打斗时,他的武功干净利落、轻灵飘逸,尤其是一段舞锏的表演———立在地面的锏,李箴民用掌心一“吸”,锏便旋转升起,跃上手掌,立在指尖旋转,他将锏抛向空中,翻个筋斗后,锏又落入指尖,继续旋转……惊险刺激,足见他的真功。
上世纪80年代,不少市民仍以听秦腔为主要的休闲方式。“那时候,易俗社经常连着几天都有戏演,只要有父亲的戏,他一定是头牌,只要有父亲的戏,台下必定坐得满满的。”
1992年7月,为纪念易俗社成立80周年,56岁的李箴民再次登台,压轴演出了《水淹泗州》。那一次,竟是他最后一次登台。
病重时秦腔就是止痛药
1992年底,李箴民从易俗社退休。退休后,为学生排戏,仍占据了他生活的大部分时间。去年,李箴民用整整一个夏季,培养了他最后一个学生。去年9月,正在为学生排戏的李箴民突然感觉身体不适,检查后确诊为肺癌,家人却瞒着他。
看到亲人为他的病忙里忙外,李箴民隐约感觉到自己病得不轻,宽慰家人说:“我身体好着呢,就像50岁,还有好多事等我做呢。”
即使病重卧床,李箴民还不忘为学生说戏。“只要有学生来,父亲躺在床上,学生坐在沙发上,学生唱,父亲指点。一个唱段一个唱段过,一个动作一个动作抠,一练就是几个小时,父亲全然忘了病,忘了疼。只等学生走了,父亲放松了,他才觉得该吃止痛药了。”
“父亲走的时候,没闭上眼睛。他还有好多事没做———不是为了家里,他操心的都是秦腔,都是怎么把他的技艺传下去。”
李箴民逝世时,距过年还剩4天,易俗社的演员都已回家,乐器也收入库房封存了起来,正月初四才能再演出。为了悼念李箴民,许多演员从家里赶回易俗社,搬出乐器,在他逝世的第二天,演了一夜戏,送李箴民老人最后一程。
李箴民逝世后,易俗社原社长雷震中作诗悼念,最后两句这样写道:“古稀病逝叹息憾,秦腔武旦艺无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