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有奖评新闻
这又是一次头脑风暴。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第六届年会上,“全球竞争下的自主创新”,成了本届论坛一大主题。专家们甚至因为对这个问题的不同见解抢起了话筒。在“十一五”开局起步之年,正逢我国建立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方针已经确定,企业家们对自主创新的热切关注和深沉思考,必将为未来的改革与发展开拓新思路。
张维迎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
陈东升 泰康人寿董事长兼CEO
吴 鹰 UT斯达康(中国)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王维嘉 美通无线通信有限公司总裁
徐 刚 上海华普汽车董事长
赵 民 北京正略钧策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徐家力 北京隆安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张晓松 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副总裁
我们该如何创新 王维嘉:如果说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的话,那我们必须有像蒸汽机或互联网这样大的技术文明的出现。
王维嘉未来十年,创新突破在无线、宽带
王维嘉认为,未来十年,中国企业的创新,最可能的两个点一个在无线一个在宽带。他说,现在大家讨论创新,可能基于两个压力:一个就是中国的制造业利润越来越低,所以大家说必须要有自主知识产权,这样才能够降低成本。第二个是基于民族精神。有人说,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既然是中国人的世纪,那么拿什么东西去领导世界呢,中国总得有自己的东西。这是目前中国自主创新两个最主要的推动力。
王维嘉说,创新分为3类,一类叫每年创新。我的DDC用外国人的芯片,我自己开发出这个芯片,利润就是我的,这就是每年创新。这种事情每年都在发生,是非常局部非常零散的。第二个是十年一次大的创新。这种创新对全世界都有影响。比如,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半导体工业、八十年代的PC、九十年代的互联网。还有一种创新叫百年创新。航海技术、蒸汽机的发明都是百年创新。到了今天,最大的百年创新就是互联网。如果说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的话,那么中国必须有自己的“蒸汽机”或者“互联网”。如果我们没有这样大的技术文明的出现,我们就无法领导世界。 徐刚:起步阶段模仿是一种创新,不可能自己原创,要在学习过程当中提高我们的水平。企业创新以企业为主,国家应提供好环境。
徐刚技术创新的“学校三段论”
“小学———中学———大学,这是中国汽车企业技术创新之路的必然里程”,徐刚这样妙解技术创新“学校三段论”。
徐刚认为企业创新应以企业为主,国家更多地给予环境支持。徐刚是做汽车的,谈技术创新也离不开汽车。他说,汽车上的技术创新要经历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小学水平,就是把前引擎盖、前大灯、后屁股换一下,这个肯定是学习中的,哪种灯好看就按照人家的去做。中学水平就把发动机和汽车底盘换一下。最难的一个阶段是大学阶段,整个品牌。有人说,中国的汽车业没有自主创新能力。徐刚认为,实际上不是没有。目前,吉利和华普的创新水平属于大学在校阶段。我们要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水平,最后在经济型轿车中开发出更好的更适合中国品牌的高档车。 赵民:企业创新的最重要的前提是跟金融有关系,金融创新不到位,所有的企业创新都成了别人的囊中之物。
赵民企业创新离不开政府创新
赵民说,如果只提倡企业创新而政府创新不到位,那么企业创新无异于建在沙漠上的大楼,楼建得越高倒塌的危险就越大。
赵民认为,只要求企业创新是本末倒置。企业创新最重要的前提是跟金融有关系,金融创新不到位,所有的企业创新都成了别人的囊中之物。
赵民说,20世纪美国在互联网产业的领先,你所听到计算机行业、互联网行业的公司全是美国公司,为什么?风险投资加创业企业家加纳斯达克。这是一条“流水线”,一条批发生产企业家的“流水线”,批发生产优秀企业家的“流水线”,批发生产卓越企业家的“流水线”。就算你原来创新,你就是一家企业而已,如果中国的金融和资本市场制度不能够支持中国企业的批量创新,创新就是一个个别现象,就成了个人英雄。 徐家力:无论是欧盟还是美国包括日本都有知识产权的国家战略,中国靠中国制造不可能成为经济强国。
徐家力创新的法律体现是品牌
谈到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徐家力认为,从企业角度创新就是知识产权的法律制度,创新具体到企业一个是企业品牌商标,再一个就是技术专利。创新的法律体现就是品牌。
徐家力说,1840年,中国的GDP是美国的两倍,为什么150年后中国的GDP只是美国的五分之一,原因很多。四大发明是中国人发明的,很多最原创的品牌都是中国的,但是中国却没有用最优秀的技术和品牌来形成自己的现代化工业,相反,却要向欧美学习。这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是没有法律制度。我们在法律制度当中缺少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美国的版权收入相当于美国GDP的4%。几乎所有的人都与知识产权有关。
无论是欧盟还是美国包括日本都有知识产权的国家战略,日本的知识产权专门有一个国家战略。二战以后,日本不是核心技术拥有国,汽车不是它的发明,但是现在,对于应用技术的掌握,日本已经超过美国和欧盟。外国企业有知识产权部、打假部、转让部,知识产权不断转让,比如日立、松下主要收入相当一块来自技术转让。我们缺少国家战略,好在我们现在已经意识到专利和科技的重要性。中国仅靠“中国制造”不可能成为经济强国,中国创造必须要有自己的品牌、自己的技术。不管你高兴不高兴、愿意不愿意,国家也好,企业也好,要想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要想在世界上生存必须得创新。 张晓松:要发展必须是创新发展、和谐发展,不创新、不和谐的硬发展是没道理的。
张晓松金融体制创新必须把握三个基本点
企业批量创新的问题取决于中国的金融体制创新,包括创新的环境、创新的战略、创新方方面面的支持,金融创新从国际上来看,大的产品在研发过程之中,投入使用过程当中都有银行支持。
怎么保证中国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当前形势下有一个健壮的可持续发展的符合中国国情的创新体制呢?张晓松说,必须把握住这样几个基本点。第一,必须要坚持市场化的改革取向。1999年为了化解金融风险,国家成立了4家资产管理公司。从银行里面剥离不良资产到资产管理公司进行处置。尽管很多方面采取市场化的手段,但是运用不够。下面的改革问题就得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让市场检验我们。第二,坚持金融业的内在属性不能变。第三,资产管理公司要坚持国有不能变。
张晓松说,创新发展和谐,这是本届论坛的主题。把发展放到一个主题的位置上,这是非常正确的。要发展必须要创新发展,要发展必须要和谐发展,只有这样的发展才能有其它的发展,才能是真正中国经济的发展。邓小平说发展是硬道理,反过来说不创新发展,不和谐发展,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就叫做硬发展是没道理的。 张维迎:体制创新给我们的全球竞争提供了一个资格证、入场券,不决定我们的胜负,技术创新是未来增长非常重要的动力。
张维迎靠模仿不能维持中国经济高速增长
张维迎说,今天,如果我们不能真正下功夫在技术研发方面做出一些大的动作来,未来中国的经济增长不容乐观。仅仅靠引进外资,仅仅靠模仿别人不可能维持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
张维迎说,过去二十五六年的时间,我国经济增长主要是配置效率提升的增长。由于中国的资源价格、要素价格非常低,导致了产生资源耗竭型增长。现在却不一样。我们到了这样一个时代,应该实现从资源耗竭型增长转到资源节约型增长,从过去简单发挥中国劳动力价格便宜的优势转到要创造优势。
从体制创新转到技术创新
张维迎说,我们不是说体制创新不重要,过去的经济增长来自体制创新,未来从体制上仍然有好多问题需要解决,体制创新仍然是我们国家面临的重要任务。但是体制创新只是为我们在全球竞争当中提供了一个资格证和入场券,并不决定我们的胜负。技术创新却是未来增长非常重要的动力。
从政府主导的创新转向企业主导的创新
张维迎说,在中国,过去好多科研费用的支配都是由政府通过各种渠道来控制的,发达国家的技术创新却主要来自产业界。美国研发费用的来源,2003年63%来自工业界,来自政府的只有30%,另外还有来自其它的一些机构。我们的创新也应该从政府主导为主向企业创新转变。
从模仿性创新转向原创性创新
张维迎说,陈东升董事长说模仿就是创新,我不同意这个观点。模仿只是创新的一个初级阶段,尤其会模仿的人比会创新的人要多得多,你可以模仿别人也可以模仿,所以你不可能有真正的竞争力。过去25年我们好多产业就是通过模仿建立起来的。但是这个时代已经慢慢远去了。因为原来人家在国外你在国内,你模仿过来你就是老大,现在是全球化了,人家已经来到中国了,你再模仿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从企业家个人化创新转向公司化创新
张维迎说,市场经济当中创新不是个人行为而是公司行为。再进一步讲不是偶然事件,创新不是一部分聪明人突然有一个好的想法然后就推出一个产品,而是一个常规化的工作,创新应该成为你的企业、你的决策工作的一部分。
中国的经济成长与创新还是很有关系的。占全国GDP比例越高的地方,专利的申请比例也越高。广东的GDP占全国的比重最高,广东申请的专利占全国专利的20%。浙江的专利比例是11%左右,在全国也是非常高的。北京聚集了那么多的科技人员,但是北京的专利比例只有5%多一点。
据统计,一个国家的研发费用占GDP的比例,全世界最高的日本占3%以上,其次是美国大概在2.6%,再其次是德国、英国、俄罗斯。中国过去研发费用占GDP的1%以下,2000年之后超过1%,现在大概是1.2%左右,跟俄罗斯已经接近了,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势头。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一点,中国的GDP相当于美国的五分之一,但是中国在研发费用上的支出是美国的十五分之一,这个差距在未来发展当中可能会形成非常重要的影响。
按照企业规模来划分,所有规模的企业平均起来研发费用都低于广告费用。张维迎说,我不是反对企业做广告,广告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一个国家一个企业平均起来研发费用低于广告费用的话,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反映了中国企业重视短期见效的投资,长期见效的投资不太重视。做广告当年就可以见效,要是研发可能三年五年十年之后才能见效,企业不重视,政府也不重视。
张维迎说,现在的创新一定是公司化的常规性的行为,我们国家现在可以说创新是个人行为,聪明的人搞一个设计、搞一个发明然后去申请专利,而不是公司化的常规性的行为。如果不能对调过来的话,中国的企业未来要有国际竞争力将非常非常难。 陈东升:模仿就是创新,把它加上定语,率先擅长模仿,这个是后发的企业优势。
陈东升模仿就是为了创新
模仿就是为了创新。对于这个令人瞠目的论断,陈东升的理由是,国际上过去的先进国家只是改革,它付出很多代价,形成的东西有它的规律。同时这些东西用现在领导人讲的就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实际上做企业都是模仿,模仿的层次有很多,我们讲的模仿是商业模式的模仿,不完全是具体的某一个组织体系、某一个方法和某一个管理制度。商业模式的模仿在模仿过程中会形成我们独特的中心。
陈东升说,模仿就是创新,把它加上定语,率先擅长模仿,这个是后发的企业优势。企业经济要超越发达国家,模仿实际上是企业的模仿,这是所有发展中国家要赶超先进国家都必须走的道路。
陈东升说,创新分三个层次:个人创新、企业创新和国家创新。个人创新是指个人的知识专利和技术;企业创新则是把社会资源最优化,形成企业创造利润的核心能力;国家创新是在国家层面上的政治、军事、制度等问题。陈东升说,创新的动力来自于竞争。 吴鹰:模仿其实是很可怕的。如果每一个国家都模仿,其结果就是恶性竞争。中国企业现阶段原始创新还有很多机会。
吴鹰模仿的结果是恶性竞争
吴鹰指出,模仿其实是很可怕的,中国企业现阶段原始创新还有很多机会。如果每一个国家都模仿,带来一个可怕的结果就是恶性竞争。你模仿别人产品做出来的东西,做一大堆类似三星的手机,如果你不比对方价格低你就没有销路。
吴鹰说,创新这个词讲得很多,但是还是少。十年前他回国创业,如果跟着别人屁股后面走,就不会有今天。没有人做过的东西你做了就是创新。中国企业家应该抛弃墨守成规。一个后来者要想后来居上,只有靠创新。
创新有三个层次,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吸收消化之后再创新。吴鹰说,中国在现阶段原始创新确实有很多东西,做半导体芯片做几十亿美金,只有上海能做别的地方不能做。中国有可能产生颠覆性创新,特别是以应用为基础的颠覆性技术。颠覆性技术是说这个技术刚开始的时候不如它所要取代的技术,尚有需要完善的地方,但是能够不断演化最终彻底淘汰要取代的那个技术,其最典型的代表是PC。PC最开始出来的时候,做小型计算机的人没有人能看得起它。现在还有小型计算机吗?完全没有,完全被PC替代了。数字相机刚出来的时候,没有人认识它,柯达公司拒绝做数码相机。现在,数码相机已经走进百姓生活。中国很大,颠覆性技术有它生存的土壤。
(黑龙江日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