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沈阳2月14日电(记者姜敏)三口之家、月收入只有580元的沈阳特困户孙长林,享受困难群体子女学杂费减免、社区卫生费减免、工交月票优惠、采暖补贴、节日临时救助等一系列社会救助后,月收入增加346.83元。 孙长林患有二级精神残疾、糖尿病等,病退后月领退休金380元。其妻下岗后在一家洗衣店打零工,月收入200元,儿子读高中。他们的月收入加上每月80元的低保金,只能勉强度日,却没有余钱供孩子读书。针对这些困难家庭群体,沈阳市近年来从单项救助开始,相继“编织”出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网络。即建立起以城乡低保和困难群体基本生活救助为基础,以医疗、住房、采暖、教育、就业、法律援助、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等专项救助相衔接,以完善各项优惠政策相配套,以其他临时救助和社会帮扶为补充,应保尽保、应救尽救的城乡全覆盖社会救助体系。
据了解,实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充分发挥了社会安全网的作用。截至去年底,沈阳市城镇低保救助对象8.26万户、17.07万人享受了最低生活保障。农村4.5万户、8.62万人也被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中。家住沈阳市陈相屯镇大陈相屯村的农民高树德,与妻子均因病丧失了劳动能力,家庭年人均收入为237元,夫妻俩只能靠救济金养活13岁的女儿。现在,他家领取了每年2290元的低保金,生活有了保障。
在临时救助上,沈阳市采取灵活的方式。如元旦春节,该市将救助标准由2004年每户200元提高到400元,全市14万贫困户得到救助;市财政投入1.2亿元用于低保、特困户的供暖补贴;8000余户困难群体享受低保户租赁住房补贴保障金,并将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不足7平方米的特困户补贴标准提高到8平方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