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出国采访的记者来说,能否上网浏览新闻,并能在第一时间将稿件发回大本营是最要紧的事。不能上网或者网页断断续续,记者就变成了瞎子和聋子。真乃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悬乎。
我到达此间之后,首先张罗上网这件事。 住的地方是个公寓,要上网根本没戏。跑到新闻中心,我心想,到家了———上网还算个啥事?
此言差矣。
新闻中心专售各种上网卡,包月150欧元,包周40欧元。好家伙,比国内包年还要贵。
又一想,人家是发达国家,百姓高收入高消费,消费比咱们高也属于正常的事。唉,咱不生气。
在临买上网卡之前,对方问我笔记本电脑是不是“迅驰”的。我说不是。对方说对不起,不是“迅驰”的笔记本插上卡也没用。
于是,对方建议我购买拨号上网卡,价格为15欧元,上网按时间计算,一般情况下能坚持几天。
我怀着喜悦心情,将笔记本与电话连接起来,一拨电话却怎么也不能与因特网相连。只好向技术人员求救。他很快找到症结,原来密码打错一个字母。我想毛病找到了,网也就上去了。可是我又错了。
网是上过去了,但时断时续。更气人的是,技术人员在这的时候,可以看到网页。他一走,“咔”地一声,电话就断了,网页也没了踪影。
更让人接受不了的是,网未上去,卡上的金额却在悄悄地减少。
我只好有空儿就试着上网,每天的稿件求同行帮忙,将其发回编辑部。
中国记者都在问同样一个问题:拨号上网咱们国内早已少见,为什么这里还挺时兴?还有,当前流行的宽带上网,这里为什么不采用?
经打听才明白,这里的新闻中心也有宽带,但需要事先汇款预约,不过,价格不菲。
在这种情况下,咱们国内同行的流行做法是求助网吧。然而,都灵城里很难找到网吧,后来才弄明白,这里家庭上网率特高,网吧早已“破产”了
这时我很怀念家乡,在外地着急发稿时,可以在任何街道上寻找到网吧,几分钟就可以把发稿的事情搞定,多便捷呀。
我很怀念家乡网吧。(本报都灵12日电)(黑龙江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