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最大的纺织服装专业展“香港时装节秋冬系列”刚刚落幕,在展会上,有500多家内地企业参展,却无一位内地设计师报名参加设计师展示环节。
同时,近年来,内地一些专为服装设计师组织的评比活动,也得不到设计师们的热捧,甚至出现“十佳”评比只有7人报名的窘况。
是什么原因令内地设计师放弃上述各种能崭露头角的机会呢?
反差:内地500多家企业参展
却无一设计师亮相
今年1月中旬在香港举行了“香港国际时装节”及“香港国际时尚荟萃”,服装节上10多场服装秀云集了来自香港和海外的50多名设计师作品。该展会参展商总数达1330家,其中513家参展商来自内地,但是在设计师展示环节上却无一名内地设计师的踪迹,据主办方香港贸易发展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同期到服装节参展的内地参展商多达500多家,内地设计师却缺席设计师展示环节,原因是无人报名。
记者向参与时装节的部分内地参展商了解到,内地设计师不来参展的原因不是信息不灵通,500多家内地厂商的到位可以证明这一点。这些展商表示,面对国外买家,出口企业没有必要推出自己的设计师。一位参展商更道出一个顾虑,如果在海外买家面前过多地展示设计师本人,自己辛苦培育的设计师很有可能被挖角,企业不得不防。
一位服装设计资深人士则认为,内地设计师不参加香港国际时装节,是目前他们还是处于国内市场发展阶段,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拓展国际市场。
如果说内地服装设计师不重视国际舞台,那么国内舞台上的情况如何?就在香港国际时装节举行前不久,内地曾举办过一个区域性的10佳设计师评比,但报名的设计师只有7位,主办方只好评出5佳就草草完事;还有的所谓“10佳评比”根本无法凑够10位参赛设计师,主办方竟然临时找些已成名的设计师凑数完成评比。不仅区域的评比如此,连全国性的评比也同样遭到“冷遇”,这种情况已经有好几年了。
设计师:资金门槛太高不敢参加
有业内人士表示,服装设计的各种评比遭到冷遇,真实的原因并不是设计师们不想参加,而是不敢参加。因为评比离不开“服装秀”。而问题就出在这“服装秀”上了。
身兼全国10佳服装设计师和某服装公司老板双重身份的邓兆萍告诉记者,抛开服装制作、聘请模特和差旅费用等成本,一场服装秀的成本就达到10万元到20多万元,如果全部算上,一场上档次的服装秀起码需要花费40万元~50万元。这对于服装设计师个人来说,无疑是个天文数字。
即使是服装设计总监的年薪也不过是40万元~50万元,如果做“服装秀”的费用由设计师自掏腰包的话,那么就要耗尽其一年的收入,其他人就想都不敢想了。
因此,目前能在服装秀上见到的设计师,要么是企业资助,要么就是像邓兆萍那样,既是设计师又是经营者,可以自己支付这笔昂贵的展示费,但这样的人很少,而企业愿意资助的也越来越少。
服装企业:担心是为他人作嫁衣
为什么企业不愿意投资给设计师展示设计呢?在上述展会期间,东莞某服装企业的谭先生向记者道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谭先生告诉记者,行内人都普遍存在这样的心结,企业推出了一个设计师后,一旦设计师转投竞争对手或者攀附高枝去了,当初培养其出身的企业怎么收回成本?设计师诚信问题困扰着企业家们。
一位来自浙江的出口服装厂负责人陈先生则告诉记者,作为出口厂家,他们没有推出自己的设计师参与展示的必要,因为出口服装厂多是做贴牌OEM加工,海外买家往往带着款式和设计要求由厂家出货,或者厂家让设计师做出多种样式的样衣,让买家挑选后确定贴上他们自带的品牌,再让设计师在时装节上展示自我作品似乎画蛇添足,一般厂家不会在这上面花费人力物力。
本报记者植文秀、苏婉波
专家建设
设计师和企业应互相尊重
有专家指出,随着市场的变化,企业已越来越重视设计。增城广英服装企业总经理吴毅雄告诉记者,他的企业十分重视设计,其下属的自有出口品牌是直接和美国方面的设计师合作开发,每年光在设计上投资的成本就非常庞大。对设计的重视关键就是要舍得对设计师的投入。
而另一方面,设计师队伍整体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也非常重要,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设计师一出名就把老板“抛弃”的事情比比皆是,一名资深设计师对此表示,现在业界都在呼吁设计师道德的回归,就是俗话的饮水思源,但是面对现实中的种种诱惑,很少设计师在成名后可以做到这一点,设计师和企业互相尊重是目前业界探讨得最多的话题。
设计师也要转变观念
另外,在专业知识与市场的磨合方面,过去学院派出身的设计师比较坚持自己的理念,但是近几年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以市场为主导的设计师群体渐渐掌握了话语权,身为全国十佳设计师和一家服装企业的老板的邓小姐同时是广州一所大学的客座教授,她认为设计师在坚持自己理念原则的同时也应该考虑市场的需求,找到设计理念和市场需求的和谐切合点,那么这个设计师的生命才会长久。(来源:广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