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前后这一段,城市里又开始遭遇“保姆荒”了。尽管各地都采取了一些应对措施,南京甚至采取了给留守保姆发补贴的办法,但“保姆荒”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家政公司还是全线告急。
同样在春节经营高峰期、劳务需求稀缺期,其他一些服务行业却不曾出现如此严重的人力短缺现象,如零售业、餐饮娱乐业等,个中缘由值得深思!
究其原因,重要的一点是,零售业、餐饮娱乐业的工作人员都是雇员,休息与否必须遵照公司规定,而且他们在节日加班,基本上都有较丰厚的薪酬,有的还可以用节前或节后调休作为假日加班的补偿,在这些激励措施的吸引下,节假日均衡用工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而反观家政服务行业,中介机构、保姆、雇主三方大都是口头合同,没有书面协议,中介机构往往只收费,却不承担责任。雇主和保姆之间的权利义务不明确,没有相应的保障。如全年无休息日、雇主随意扣罚薪水、“家务活”范围不确定等等。此外,还有人格上的不平等,许多雇主觉得保姆就是伺候人的,将保姆当成仆人使唤,甚至侮辱保姆人格。这样的劳动用工关系,让保姆弃城回家也就不足为奇了。
要彻底化解“保姆荒”危机,当务之急是要对保姆进行职业化管理。要从法律法规上来保障保姆的工资、福利和人身等权益。中介机构与保姆之间应该建立雇佣制关系,保姆成为公司的雇员之后,才能受到约束。中介机构、保姆、雇主三方要订立合同,明确权利义务,并缴纳保险,切实解决保姆的后顾之忧,使保姆不再是“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家庭帮工,而是社会分工不同的家政劳动者。此外,还可以对保姆进行分级,授予不同的职称,如分为单项的、全能的、特殊的、涉外的等等。等级高的、技能多的,应该相应提高工资标准,让她们也有自豪感,并赢得社会的尊重。
总之,只有通过管理的手段,使保姆行业尽快规范化、法制化、专业化,才能使“保姆荒”不再成为春节一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