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人为什么要学MBA?他们的大学生活怎样?他们都学了什么?有什么感受……记者走进交大校园采访,披露这群“僧人MBA”鲜为人知的一面。
僧人学生在交大:MBA课程“原汁原味”学得开心
“玉佛寺高级管理人员MBA核心课程研修班”是2005年9月1日开班的。 学时为每周一天,学期持续一年,内容主要涵盖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市场营销、财务管理、商法等方面。课程共有10门,外加专题讲座7个。在课程表中,记者看到《孙子兵法与企业战略》《宗教产品营销心理和创意对策》《品牌管理》等讲座题目。培训中心的老师指着“品牌管理”四个字解释说,“这是关于佛文化的市场运作”。
安泰管理学院院长王方华称,所有课程都是“原汁原味的西方课程”,内容都是僧人们自己挑选的,学校要求老师尽量贴近僧人的需求。老师也是学院经过刻意挑选的。
事实上,授课老师们对寺院的真正管理几乎一无所知,只能依照“原汁原味”的准则来讲授。
课堂上,老师会和这群特殊的学生讨论日本的电器,讨论洋山深水港吞吐量,讨论自然地形对镇江市城市发展的限制。“管理沟通和团队作业”这门课的作业全部是企业案例分析。一位僧人在作业里给出了这样的解决对策:“明确奖励、惩罚,不搞一刀切”,“搞好上下级关系,加强团结协作”。
学了一学期以后,慧觉法师感到“有很多东西值得借鉴”。比如商法课讲合同“对我们就有很实际的帮助。我们的经济自养部门经常会涉及到一些合同,万一碰到没有诚信的合作方呢?”
18位学生中8名僧人都着一袭棕黄色的僧袍。每周一次,这些棕黄色的身影会出现在交大的校园内。偶尔有居士缺勤,但8个僧人“从来都是整整齐齐地坐寺院的专车按时来”。课间休息时他们一般都聚在一起,很少主动与“圈外人”攀谈。
“寺院方对于教学反映良好,大和尚(觉醒)希望以后扩大到上海市38个寺院。”王方华院长说。
为什么要学MBA?佛寺要“文化建寺,教育兴寺”
僧人为什么要学MBA?“僧人也需要管理,MBA也不过是教人如何进行管理罢了。”院长王方华这样解释,“国际大都市中的寺院,跟深山老林里的不同,可以尝试用市场化运作来弘扬佛教。”
僧人MBA研修班的想法,来自于玉佛寺住持——觉醒大和尚。“不是我们过去的管理不好,是想学习借鉴一些现代的新知识和管理方法。”觉醒大和尚坐在会客室宽大的沙发中,呢子袍袖在空中轻轻拂动。
玉佛寺的发展战略是“文化建寺,教育兴寺”。在玉佛寺,除了“MBA核心课程研修班”,还有15位僧人被送到上海外国语大学,进行全脱产的专门学习。他们每3人一组,分别修学英、日、法、德、韩5个语种,学制5年,第5年将送往国外体验语言环境。这是寺院为了“适应加入WTO后国际化程度日渐提高的总体形势”而做出的举措,而寺院的120位僧人几乎都有僧学院毕业的学历。
现代玉佛寺:僧人也现代,建有网站和乐团
从首任方丈于清光绪年间自缅甸请回五尊玉佛算起,玉佛寺有120余年的历史。清晨5时半到6时半,例行的早课在大雄宝殿进行,僧人们念诵楞严咒、大悲咒、十小咒等经文,3个小时后,百余名僧人分赴各自的“岗位”。
玉佛寺寺务处副主任、弘法部负责人慧觉法师的僧鞋踏上觉群楼闪亮的花岗岩地面,摁下电梯按钮,经过门禁系统来到办公室,面前放着寺里统一配发的Acer笔记本,内部管理都是利用网络办公系统,相互间的联系一般都发电子邮件。
弘法部即“弘扬佛法”,有僧人在维护本寺网站,还组织梵乐团,包括声乐、器乐、舞蹈等专业小组,以及自办季刊《觉群》。
据介绍,作为在不同“岗位”上的酬劳和补贴,每个僧人都有“工资”,大约在每月1000元上下,每年还有20天假期,可以回家探望父母,佛说父母恩重难报,所以“敬父母排在首位”。羊城晚报(阮巍郑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