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社会记录》2月13日22:05首播
影像:大连晚报组织的见面会、武小峰介绍自己的专业专长、用人单位的主动热情、武小峰的不善言辞甚至有些不知所措。
用人单位:是普兰店的是吗?
武小锋:对,普兰店。
用人单位:普兰店(市)安波(镇)俭汤社区的。
武小锋:计算机操作,基本操作都会。
用人单位:这个底儿你只要放心了之后,其它的工作这块没有问题,好吗。
主持人阿丘:这几个片断不知道您看明白没有?这是大连电视台的同行拍摄的一场特殊的“招聘会”,呵呵,也真够特殊的,我瞧着都不太像单位在招聘人,倒有点像人在招聘单位,而且啊,这还是为一个人量身定做的——一场专场“招聘会”。
影像:武小峰定格画面
解说:武小峰,北京大学医学部去年的本科毕业生,这场招聘会,就是专门为他开的。武小峰毕业后一直没有找到工作,半年来住在农村的家中,大部分时间帮着父母穿糖葫芦、卖糖葫芦。
影像:大连晚报穿糖葫芦照片、首篇报道
影像:网上“北大才子、卖糖葫芦”的新闻标题
解说:今年1月12号,大连晚报首发了武小峰的报道, “北大才子”、“卖糖葫芦”迅速成为网络上的热门词汇。
《大连晚报》记者 闻峰:
偶然听说了这么一件事;作为一个北大和卖糖葫芦之间,这种反差从媒体吸引这个眼球的角度来讲,还是有一些新闻点的;另外一个副带产品,就是要帮他找工作,这是比较实际的当时的一个初衷。
影像:音乐、各种网络评论
大学之道 从陆步轩北大学生卖猪肉到武小峰
武小峰“走麦城”之痒
结构性失业
武小峰事件是谁的尴尬?
北大光环、北大特权等意思
等等
解说:武小峰待业一事见报后,网络上各种声音四起,人们纷纷把他和两年前“北大才子卖肉”新闻的主角陆步轩联系到一起,谈到大学教育的弊端、高等教育产业化后的就业压力,谈到大学生的择业观、人才环境人才机制,也谈到所谓的“北大光环”、“北大特权”。武小峰成了焦点人物。社会的关注和机会,在一夜间忽然降临,就连政府部门,也赶到了武小锋的家。
大连市人事局人才处副处长 高晓庆:
对于我们来说有没有压力?有压力,有点为难。那么如果要是做得非常积极的话,好了,我就给你大包大揽,你对其他学生都不是公平的,而且我们没有这个权力去这么做。
影像:大连晚报上各界评论武小峰现象的报道。
主持人阿丘:虽然说不能另眼看待,但热心的人事部门还是主动帮助武小峰联系了相关的用人单位,
《大连晚报》也把对武小峰有意的单位、企业汇总在一起,于是就有了您开头看到的那场特殊的“招聘会”。
影像:大连晚报组织的见面会。
武小峰焦点人物般走进房间、不善言辞甚至有些不知所措、用人单位的主动热情。
武小锋:计算机操作,基本操作都会。
用人单位甲:我们疾病控制中心也拿出了计划。
用人单位乙:让我立刻与武小锋同学联系
用人单位丙:绝对不能,不会再继续穿糖葫芦,不要管它是企业,是事业或是什么,没问题,只要给你充分的发挥空间就OK了。这是我的地址、电话,看完了给我来电话。
主办单位:你们企业全称叫什么。
用人单位丙:大连市王小二糖葫芦加工厂。
影像:穿糖葫芦照片
主持人阿丘:呵呵,糖葫芦企业!武小峰是学医的,不过这次见面会来的单位、企业远不止医疗卫生领域。而且从地域和数量上说这次来的也仅是少数大连本地的,很多企业,包括广东、上海的都是通过电话联系的。总之热心人还是真不少!不过,相对于人们的主动和热情,见面会上的武小峰显得有点腼腆拘谨、甚至有点被动和不知所措,也是啊,突如其来地成为焦点足以让一个刚出校门的年轻人不适应了,而且北大学子待业赋闲毕竟不是什么让人痛快的事,所以出这样的名多少会让他有些尴尬吧。不过我跟您说了这么半天,这武小峰到底是个怎样的孩子呢?
影像:糖葫芦特写、武小峰北大毕业照
影像:(字幕:大连农村 武小峰家)武小峰家空镜、家里的医学专业书、糖葫芦特写
武小峰:这几天觉得特别乱,主要是各个方面都参与进来,媒体的参与然后舆论主要是这些,压力很大。
影像:大学照片
解说:武小峰来自于一个困难的农村家庭。2000年他考入北大医学部的预防医学专业,主修公共卫生管理方向。去年9月毕业后,因为学的专业比较冷门,所以找工作的事情一直不顺利。
影像:音效、回到穿糖葫芦照片。
影像:接电话,鞍山某企业董事长李宝山在电话里极力劝说他去工作
武小锋:喂,你好。
李宝山:你好小锋,回来了。我是爱母公司老李,李宝山。我打扰你点时间跟你说几句话,你听着就可以了,好吗?
武小锋:好。
李宝山:第一个,本公司诚意邀请你过来,使你尽快摆脱目前的困境。
武小锋:知道。
李宝山:你应该有勇气做出选择,你相信自己会走向新的生活,来回馈北大,来恢复你的光彩。你不是个很懦弱的人,这是第一点希望。我告诉你,到公司以后,每个月最低我们公司已经研究了,到公司上班以后每个月的工资,,最低收入是三千块。这是新的决定,新的决定,三千块。第二点,还清你父亲盖新房的所有债务。我看了报纸一万七或者两万,没有关系,公司给你代还,只要你没有后顾之忧地来上班。第三,免费提供住处。第四,承担以后你进修研究生和考硕士的所有学费。
隐黑
影像:北大医学部校门摇到车流拥挤的学院桥
大连街景、拥挤的楼房、街上匆匆的年轻人
解说:其实和大多数同学一样,小峰在毕业前半年就已经开始在北京找工作,而且也把目标定在专业对口而且能解决北京户口的事业单位,但因为专业冷门后来有的同学放弃这个标准去了企业,小峰则一直没放弃,回到家乡大连继续寻找这方面的机会,但没想到仍然陷入困境。
主持人阿丘:其实说到这里您可能会想,要说找工作对今天的大学毕业生来说可都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更何况小峰来自于一个困难的家庭,他可能更会懂得生活的不容易。不过,这个逻辑在小峰身上可能行不通,因为尽管家庭条件困难,但小峰却没吃过什么苦,走出校门就业可以说是他人生碰到的第一个大的挫折。
记者:那么好像家里的条件不太好,在这大学五年当中吃了很多苦吗?
武小锋:没有,因为社会的资助基本上就满足了我这五年的生活需要。
《大连晚报》记者 闻峰:
这个孩子一直小时候学习比较好,当地人一直认为他是一个大学苗子,顺利的考上了中学、高中之后,学校给他减免了基本上是三年期间所有的学费,另外学校的食堂也免费提供给他吃饭,伙食费的费用,承担了所有的费用,所以孩子求学的过程是很顺利的,包括在五年前他高中毕业,又是《大连晚报》通过社会呼吁、搞活动之后免费提供他上大学,所以这个孩子一直是很顺的,只是这个挫折是在求职的过程中发生的。
影像:鞍山企业外景、悬挂的“热烈欢迎北大学子武小峰”的横幅(字幕:辽宁鞍山 某医疗科技公司)企业欢迎会
公司员工:欢迎你加入爱母公司,并祝贺你成为我们其中的一员,同时我还想向今天到场的
各媒体表示欢迎和感谢。
解说:媒体报道的十天之后,武小峰在诸多的选择之中终于做出了最后决定,放弃一直以来进事业单位的目标,进入一家民营医疗科技公司。
影像:企业欢迎会、大家鼓掌
隐黑
记者:最终是什么促使你决定去这个企业的呢?
武小锋: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这个企业的董事长是真心诚意的邀请我加盟他们的企业,非常热情,上星期下大雪那次,他亲自驱车来找我,虽然没有找到,但是这份热情就已经足够了。
武小锋:还有从沈阳去鞍山他们企业,他亲自把我送回家。
记者:也是他的真诚打动了你,诚意。
武小锋:再者,我觉得这个公司很有发展潜力,这个公司的员工都非常年轻,大部分都是在24-28周岁,公司有自己的专利,科研所,生产车间,销售队伍非常齐全。
记者:是做什么的企业呢?
武小锋:是做避孕工具的,和计划生育有关。
记者:这个和你的专业能挂得上钩吗?
武小锋:有一定关系。
记者:就是关联度大吗?
武小锋:不算特别大。
记者:你开始的目标是什么?
武小锋:开始的目标想进北京的疾控中心。
武小锋:(2005年)12月份的时候,(北京市)西城区的疾控中心来我们学校招人,那次就觉得应该是疾控中心到学校来要人,就没有想过别的,结果过了年之后才发现,疾控中心也是通过各种渠道招聘的,不是到学校要人这惟一的方式。
影像:武小锋与同学合影。
记者:那些进疾控中心和医院的人他们是怎么进去的呢?
武小锋:他们都是通过正常招聘面试进去的。
记者:我的意思就是,为什么他们有机会而你没有机会呢?
武小锋:因为他们进疾控中心的有一半是北京生源。
记者:有没有就是也是外地的,和你情况差不多的呢?
武小锋:有。
记者:现在回想起来,他们当时比你强在哪儿?
武小锋:比如说西城区疾控中心是我自己没有抓住机会,简历也没有给他们,然后最后有两个同学是主动找到了一家县级疾控中心进去的,我没有去主动的找单位。
记者:当时就是没有这个意识是吗?
武小锋:嗯。
影像:武小锋与同学照片。
影像:企业领小锋看他的电脑和办公桌。
李宝山:这是我们的科研所,武小锋的办公室也在这里,这是公司给配备的办公用品,这是给你配备的个人电脑。
李宝山:(武小锋应该)用市场观念,来看待这个问题,用市场规律办事,要做出新的选择,不要攀高,不要攀大,这是挺好的。务实精神是学生选择的最好的起点。
隐黑
主持人阿丘:武小峰的选择终于尘埃落定了,人生中的又一个困境就这样再一次化解了。而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网上纷纷扰扰的声音依旧在继续,甚至帮助过武小峰的人,也从他的这次选择当中感觉到了一些他们在帮助的过程中忽略的东西。
《大连晚报》记者 闻峰:
这个孩子是这样的,因为他家长期处于一种非常贫困的状态,他在一直上学,都是社会或者学校给他提供很多很多的条件,使他非常顺利地走过来,包括求职的时候,他是否也有这种理念,就是说用人单位,说要要他,他才可以去,而不是如何自己推销自己,自己包装自己,使自己适应用人单位的各种要求。
记者:可能那天您的偶然听说,又改变了他的命运,又让他面临更大的机会,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您觉得对他是件好事吗?就是您的报道。
《大连晚报》记者 闻峰:
我觉得小锋从他现在来讲,应该是到目前为止,他找到了比较好的归宿,或者有了很好的工作岗位,但是他应该保持一个平常心,尤其要在这次求职的坎坷中要总结出一些东西来。
记者:什么才能真正帮助他,每次都是给他提供这样的机会,您觉得有反思的必要吗?
《大连晚报》记者 闻峰:
这么讲吧从现在我们媒体的关注,从社会上用人单位对他的热情,现在看来对武小锋是一件好事。因为这些用人单位也好,媒体也好,也是在做着一件帮助他的事情,但是假如说这些帮助或者说给他提供这次机会,反倒使他终生,这种对自己对社会的这种主动性,更进一步削弱的话,我觉得这是害了他自己。
记者:您想过这个问题吗。
《大连晚报》记者 闻峰:
到现在我仍然还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鞍山企业董事长 李宝山:
他有他的性格弱点,比如说可能不太坚强,比较软弱,包括他适应能力如何,还有包括他的吃苦精神,相关的吧,还有能不能有独立的工作能力,这些都是问号,社会有推波助澜的作用,包括新闻媒体。
记者:您觉不觉得您的这种选择也又添了一把柴?
李宝山:存在这个因素,也有这个准备,付出一点代价,我觉得还值得,因为他基础很好,毕竟在北大学习了五年,是学医的,基础知识没有问题的,这点我不怀疑,他的人品也不会有问题的:老实、坦诚、有培养价值,至于创造力的问题,我想是后天的,还需要考虑,我们有信心能够打造出一个新的武小锋。
影像:小峰在欢迎会上。
李宝山:你被聘为爱母公司科研所的助理。
同期:武小峰
记者:会不会有这样一种感觉,一直太顺利了?
武小锋:对,对。
记者:但是有很多外界因素,我会很担心你,也就是从这个结果看来,如果你是我弟弟,我会非常担心你以后的路,会不会走得顺畅。
武小锋:谁也不会预料到明天会怎么样,只能靠自己去走。
记者:那你觉得现在的你和一年之前还没有开始找工作的你变化大吗?
武小锋:大。
记者:最大的改变在哪里?
武小锋:以前只有,想毕业之后找个安稳的工作,安安稳稳一辈子,现在想法改变了,想出去闯一闯,走自己的路。
主持人阿丘:我的同事采访回来告诉我,经过了求职挫折和这次经历的小峰,确实有了很大的改变,变得敢闯、自信、不再等待了,并且对于这次机会他也非常满意、充满期待。北大毕业生与糖葫芦的故事讲到这似乎应该结束了。说到底,故事的源起,就在于北大校徽和糖葫芦在世俗评价上的不对称,就像无数故事中那种温暖的结尾那样,在社会力量的帮助下,陆小峰告别了糖葫芦,告别了大家所不愿目睹的那种窘境。表面上,这是一个帮助的故事,是一个需要帮助的年轻人终于等到了帮助的故事,但我想啊,尽管“帮助”——永远是一件温暖人心、令人鼓舞的事,但比帮助本身更重要的,或许是怎样的帮助,是帮助的内容和帮助的尺度,因为帮助同时也是一种塑造,帮助的方式往往就是塑造的方式和教育的方式。在我同事的采访中,还有这样一段和小峰之间的对话,或许能从另一种角度,让我们感受到“帮助”和“塑造”之间的关系……
武小锋:(大学)第一志愿报得是南开,后来考虑到学校和家长又考虑到北大。
记者:当时是一个什么样的具体情况呢?你自己是想,当然北大这个从学校来讲,北大要比南开要好,那你自己为什么没想报北大呢?
武小锋:觉得自己成绩不够。
记者:那为什么一定要考北大呢?
武小锋:因为父母学校希望太大。
记者:其实你当初,你当初了解这个专业吗?
武小锋:不太了解。
记者:那是谁帮你选择的呢?
武小锋:我的班主任。
记者:现在有些后悔吗?
武小锋:不能说是后悔,起码在那个时候,我对得起学校、对得起我的父母,如果我怀着内疚的心情过了这五年,也不一定比现在好到哪儿去。
影像:小峰成长各时期照片、最后一幅为穿糖葫芦(音乐《毕业生》主题歌起)
字幕:
1997年,武小锋升入高中,学校免除了他三年的学杂费,学校食堂免费提供他三年伙食;
2000年,武小锋被北大录取,高中母校和《大连晚报》分别帮他找到两家企业的资助,五年共计五万余元;
2000年9月4日,资助企业出车、《大连晚报》记者随行送武小锋赴北大报到,大连市领导鼓励、欢送;
2006年1月12日,《大连晚报》报道武小锋“待业在家穿糖葫芦”,并帮助其寻找就业机会;
媒体报道后,数十家企业表示愿帮助武小锋就业;
2006年月1月22日,武小锋最终选择了辽宁鞍山某企业,顺利就业。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社会记录》周一至周五22:05首播,次日4:40,16:30重播
Email至:shehuijilu@vip.sina.com或shehuijilu@vip.sohu.net提供新闻线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