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ages.sohu.com/ccc.gif) |
|
有奖评新闻
上图均为警方缴获的部分新型毒品 记者 郑文强 摄
海口晚报网2月14日讯(记者郑文强特约记者黄培岳陈玉明)市公安局禁毒支队10日成功破获一起利用邮政“特快专递”贩运新型毒品案,捣毁一贩毒团伙,抓获多名贩毒嫌疑人,缴获新型毒品“麻古”(俗称“迷奸药”)858粒,“冰毒”约50克,K粉50克。目前警方正在对此案进一步调查。
蛛丝马迹
有人吸食“麻古”毒品
海口警方去年下半年开展整治我市娱乐场所新型毒品滥用问题的专项行动时,掌握一重大情报,有一伙人正试图在海口打开“麻古”毒品的消费市场。警方在对我市歌舞娱乐场所消费的涉毒人员进行调查时,发现有吸毒人员在吸食一种红色药丸。民警将该红色药丸送往相关部门进行检验,发现这是一种新型毒品,名叫“麻古”,俗称“迷奸药。警方经缜密侦察,发现了一个以宋某、李某、张某为主要骨干成员的贩卖新型毒品团伙。
民警进行秘密跟踪调查,得知该贩毒团伙主要成员宋某、李某、张某均系海口娱乐场所行业从业人员,早年曾分别在海口娱乐场所从事服务生、保安等工作,对娱乐行业使用、消费新型毒品情况颇为熟悉,并且通过圈内人员掌握了一定的毒品销售市场。
秘密通道
利用“特快专递”贩毒
前几年,李某曾离开海口前往深圳,在罗湖区某酒吧从事保安工作。当时正在海口的宋某、张某便通过深圳的李某,组织新型毒品货源,利用邮政“特快专递”将毒品寄往海口地区。流入海口的新型毒品除了在海口地区的娱乐场所“销售”外,还有一部分经宋某等人向三亚渗透。该团伙除了利用邮政通道“特快专递”多次进行贩运毒品外,在深圳的李某有时亲自携带毒品前来海口和宋某等人交易,在海口的宋某有时也亲自前往广州、深圳两地由李某组织货源,通过“特快专递”邮寄或亲自携带返回海口。
今年2月7日,宋某乘飞机前往广州贩毒,在广州购进1000粒“麻古”。宋某将其中的800粒及部分“冰毒”装进两盒高档茶叶盒中,通过“特快专递”寄回海口,剩下的200粒“麻古”则带在身上,然后乘大巴返回。经“特快专递”寄往海口的800粒“麻古”很快被海口警方禁毒支队的侦查人员在邮局截获,经警方秘密提取了相关样本后,又原封不动将茶叶盒寄往原目的地———蓝天路某单位宿舍6栋303房,收件人还是宋某。随后,禁毒支队侦查员马上将提取的样本进行检验,并很快确认为新型毒品“麻古”。
毒贩落网
咖啡馆里人赃俱获
警方还得到线索:在深圳的李某近日将携带K粉、“麻古”等新型毒品前来海口与宋某进行交易。今年2月10日晚22时,李某在毫无觉察的情况下携带“麻古”、“K粉”等毒品乘车抵达海口并与宋某、张某约定在金贸区一家咖啡馆见面交易。三名男子刚到约定地点,守候已久的缉毒民警迅速冲了上去,给三人戴上冰冷的手铐,从李某身上当场缴获K粉近50克、麻古50粒。随后,缉毒民警从宋某身上及租住的蓝天路某单位宿舍搜出“麻古”800余粒。
据初步审讯,宋某今年31岁,四川自贡人;李某,别名:田磊,31岁,河南平顶山人;张某,35岁,河北承德人。据交代该团伙通过特快专递和自身携带,共有2000余粒“麻古”、100余克“冰毒”和200余克“K粉”流入我市。其中800余粒“麻古”已在三亚联系好买主,正准备近日出手。
据警方介绍,“麻古”等新型毒品由于其比较低廉的价格极具诱惑力,让很多自制力不强的青少年逐步陷入了危险的漩涡。与传统毒品相比,新型毒品出手快,利润惊人。新型毒品“麻古”在海口市刚一出现,便引起警方高度警觉。此案成功告破,有效斩断了伸向海口“慢摇吧”、“迪厅”的魔爪,给犯罪分子极大的震慑,对遏制新型毒品在我市歌舞娱乐场所的危害和蔓延意义重大。
“麻古”俗称“迷奸药”、“强奸丸”,含有多种兴奋剂成分,具有强烈的致幻和兴奋作用。此前,在东南亚一带及我国部分沿海城市娱乐场所较为流行。“麻古”,系泰语的音译,是一种加工后的冰毒片剂,具有很强的成瘾性,服用后会使人体中枢神经系统、血液系统极度兴奋,能大量耗尽人的体力和免疫功能。它可造成吸服者精神偏执,行为举止咄咄逼人,并引发反社会及性暴力倾向。它还引起吸服者失眠、幻觉、心跳急促、情绪低落,同时严重损害肺、肾、肝、心脏等内脏器官,长期服用会导致情绪低落、精神失常,严重者甚至死亡。(来源:海口晚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