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晚报网2月14日讯据法制时报报道:2月11日晚,一个在海口市望海楼前人行道上乞讨的孩子向记者讲述了他在街头行乞的内幕。
兄弟姐妹轮流外出乞讨
当天晚上,一个穿着校服背着书包的少年跪在人行道上,在他面前的地上用粉笔写着“实在太饿了,向好心人救助”等内容,但是地上没有摆放任何与救助有关的证件。 22时多,记者路过此地,向他询问情况,他起初比较警惕,而后随着记者的真诚关心,逐渐与记者交谈起来。
他说他是贫困学生,是贵州省人。记者问他是否愿意通过此地的新闻媒体帮助他筹集一些路费和学习费用,他不说话;问是否向海南省救助站求助过,他摇头。记者前后两次给他一点钱,并关切地询问他的家庭情况,他就毫无“戒备”地开腔了。他从背包里拿出学生证给记者看,学生证上写的是“梁某某,18岁,云南省某市一中”,记者开始怀疑了:他是贵州省的贫困学生,怎么跑到云南省某市一中去呢?他身上的校服标的是贵州省“某某希望中校”,与“某市一中”大相径庭;他说他今年才16岁,学生证上为何写上18岁呢?记者为了打探其真实情况,就拐弯抹角地与他聊,他也无所掩饰地说出来。他的家在很穷的山区里,家里还有父母亲、姐姐、哥哥和弟弟,共6人,姐姐和哥哥很早就辍学,在家帮助父母做农活,他和弟弟在读书,为了筹备学习费用,兄弟姐妹四个轮流到外地乞讨。这一次,姐姐和哥哥在家干农活,他和弟弟就来海口乞讨,父母担心他们年纪小在外地不方便,就让他们跟随同村的一个妇女同来。学校放假了,村里不少孩子都出来乞讨,开学时就回去,大多数都到南方几个省的大城市去。
租住民房分头进行乞讨
“为什么不到与家乡邻近大城市去,而来到离家如此远的海口市?”他回答说,海口的气候好,不冷,在大街上乞讨方便。“你们夜里都住在哪里?”他坦言,睡在街头实在太冷太苦,他们就四个人住在道客村的一间小出租屋里,月租金是50元,不包水电费,先租一个月,看情况再决定继续租半个月,他们白天和晚上分开乞讨,一般都活动在大街边和大排档及小餐馆里,用餐都在街上,到了深夜,就按照各自的路线回到出租屋。
记者问怎么没有看到他的弟弟?他称,弟弟活动在大英路一带的大排档和小餐馆里,弟弟胸前挂着一个小纸牌,写着“贫困学生,急筹学杂费”等类的内容,弟弟个子矮,穿行在餐馆里,老板看不到,便于弟弟乞讨,他个子高一点,如果在餐馆里活动容易被老板发现,就会被赶出来,因此,他只能在街头跪地书写“求助”。他还自我暴露,来海口的头十天,他以“贫困学生”的名义求助,收效不大,每天仅得七八元,后来将求助书改为“饿了,求助吃饭钱”等类的内容,每天的收入就多了一些,当天就讨到了二十多元。
持假证遮人耳目多讨钱
0时多,没有公交车到龙昆南路了,经过再三的邀请,他同意记者用自行车将他带到南大桥边,然后步行回出租屋。过了南航天桥不远,他突然冒出了一句话:“你真的相信我是云南省某市一中的学生吗?”记者故意反问:“你的学生证上不是明白地写着吗?”“你相信我的学生证是真的吗?”记者就顺势搭腔,并要求再看看他的学生证。在南大桥边一个灯光比较明亮的空旷地里,他再次将学生证递给了记者,并要记者仔细地看一看学生证上的照片是不是他的。记者对着他和照片故弄玄虚地反复比较,说了一声“肯定是你”,他笑着讲出了照片的来历。
他村里穷的孩子放假期间,都到邻近的大城市里讨钱筹学杂费,有钱的人家一般不会让自己的孩子出来,但是也有个别有钱人家的孩子也随着那些孩子们到外面玩玩,乘机旅游。家乡的孩子在那些大城市里活动得多,而且都是以“贫困学生”的理由向路人求助,他的家乡已经在那些城市里出了名,许多人都知道他的家乡有那么一帮孩子在外乞讨,一般都不会给他们钱或多给钱。为了遮人耳目而多讨到一些钱,他不得不制作了一个假的学生证,照片和名字是真的,年龄是虚写的,学校是假冒的。小梁告诉记者,外省一个老板到他的家乡旅游,发现那里的孩子相当穷,就捐款办了一所希望学校,但是,还不能解决所有的穷孩子上学难的问题。他最后向记者表白,他真的叫梁某某,今年正在读初中一年级,是那所希望中学的学生。他还给记者写下了他父亲的名字和家乡的地址。(云浦生)(来源:法制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