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2月14日电 (记者顾钱江 徐博)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14日说,在银行改革过程中引入战略投资人不会危及中国的金融安全。
吴晓灵是在此间举行的“中美经贸论坛”上说这番话的。伴随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推进,近期在中国公众中出现了国有银行是否被“贱卖”的争论,以及对外资入股可能影响国家金融安全的担心。
“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让国有商业银行在国家绝对控股权下变得更健康不会影响金融安全,”吴晓灵说。
她指出,金融安全是个宏观概念,重要的是要在宏观上把握国民经济的结构均衡,让经济运行机制更具灵活性,让经济运行有更强的适应性,否则会殃及具体金融机构的经营。
吴晓灵同时表示:“在引入国外战略投资者的同时引入国内投资人是我们所期待的。”她说,这要求加快国内资本市场改革的步伐,让中国的投资人享受中国经济改革的成果。
到2005年底,已有25家外资银行向中国20家中资银行投资入股,其中有些银行或投资人入股多家中资银行。
去年10月27日,中国建设银行在香港主板上市,从而在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首家实现海外上市。
中国工商银行上个月选定高盛投资团为战略投资者,中国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的方案仍在报批之中,这两家银行可能在2006年实现公开上市。目前,中国农业银行尚未启动股改进程。
吴晓灵说,在国有商业银行股改过程中引入战略投资者主要目的是引入新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技术,是为了促进中资银行治理结构的改善。
她强调,对引入战略投资者,中国的监管当局提出了“长期持股、优化治理、业务合作、竞争回避”的原则,在国家保持绝对控股权的前提下增加外国投资人和社会公众投资者,将会促进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结构的改善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吴晓灵在14日的演讲中还充分肯定了外资金融机构的积极作用,间接回应了一些人士对外资入股可能危及中国金融安全的疑虑。
她说,外资银行开展的中间业务服务、对银行业务的专利申请、对银行账户服务收费、细分客户市场以及内部管理中的制衡理念等,都对中资银行改进经营管理理念和方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吴晓灵还举例说,上海是中国金融业开放度最高的城市,但上海的中资金融机构基本上是各家银行盈利水平最高的分行,资产质量最好的分行和金融产品创新最多的分行。
目前,外资入股中资银行如要享受中资银行的业务范围,入股总比例不能超过25%,单个外资不能超过20%。
“到2006年底当中国全面向外资银行开放人民币业务后,这一比例限制只在税收征收上有意义,对业务经营范围的自由度将不再有约束力,”吴晓灵说。
她指出,尽管近年外资银行的业务增长比率高于中资金融机构,但外资银行占中国银行业的份额并没有太大的变化。随着2006年人民币业务的放开,外资行在人民币业务方面的比重可能会有所增加。
数字显示,2001年和2005年,外资银行资产占中国银行业资产的比例分别为1.8%和1.89%,人民币贷款占比分别为0.35%和0.55%,外汇贷款占比为14.7%和20.97%。
吴晓灵还表示,当前国际经济发展结构失衡,国际油价剧烈波动,以及美国持续的“双赤字”问题等不稳定因素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不确定性,也对中国金融业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