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
近年来各级政府开始了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建设成果如何呢?2月13日,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发布了《中国居民评价政府及政府公共服务》报告。报告表明,在因办证、社保和拆迁等事务而与政府部门有过接触的居民中,有将近六成居民对城镇政府部门及其公共服务表示满意,但依然有超过四成的城镇居民对政府部门服务不满意。
对政府部门及其公共服务表示不满意,居民会怎么办呢?调查表明,有将近六成感到不满意的居民将选择投诉,这说明,服务型政府的投诉机制已经开始发挥作用,因为有了良好的投诉机制,并且相关的投诉能够发挥作用,让政府改善自己的服务,居民才会选择投诉。但依然有超过四成的人“想投诉却没有投诉”的。没有投诉的原因,六成多的人认为“投诉也不会解决问题”,大约四成居民认为“政府部门对我的投诉不会理睬”。选择投诉的居民,有两成居民认为“投诉是令人不愉快的”。这说明,有相当多的居民在心中已经事先假定投诉的过程让人不愉快,投诉没有什么希望,政府部门不会对投诉有什么反应。这一信息背后可能存在如下可能性:政府已经设立了投诉机制,但没有取信于民;政府已经设立了投诉机制,但效果不好;政府已经设立了投诉机制,居民还不习惯使用;政府已经设立了投诉机制,但居民认为只是摆设,投诉是白费精力,受二遍苦。
这一调查,既反映了当前政府部门运作以及所提供的公共服务水平的情况,也反映了当前我国居民对于政府部门及其公共服务的基本态度。这一调查表明,政府要建设高水平的服务型政府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而居民本身也要努力支持政府做好公共服务工作。
对政府来说,要进一步建设服务型政府,必须进一步改革政府部门,增加公共服务的数量,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居民对政府部门及其公共服务的满意率。尤其重要的是,不要仅仅依靠政府自身的力量来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还要依靠广大居民的力量。因为如果没有广大居民的配合,如果没有取信于民,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只会是一厢情愿的做法。
那么如何取得广大居民的配合,如何取信于民呢?
首先,政府应该实施政务公开,让居民充分实现其知情权。有了充分的信息,居民才能充分了解政府,只有充分了解了政府,有了问题也会有较多的理解,而较少会直接去猜疑和批评。
其次,政府应该开放公共管理,让公民能够参与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服务型政府提供的服务数量和质量以及相关的方式,应该让居民畅所欲言,多征求居民的意见。服务型政府的质量监管,也应该有开放的程序,让居民充分发挥其监督作用。即使是通过投诉,政府也应该高度重视,认为居民的投诉是改善公共服务质量的机会,而不是对政府的批评。
当然,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也离不开积极的公民。积极的公民,不是坐享其成的公民,也不是只顾自己的公民,而是具有公民精神的公民。积极公民的公民精神,不仅表现在积极表达自己对公共服务的需求,还表现在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所存在的困难的适当理解,更表现在对公共服务决策过程、提供过程的积极参与以及相关争议过程的积极处理。如果公民仅仅考虑自己的私人利益,不在公共服务决策过程、提供过程中贡献自己的力量,也不通过公益性的投诉来促使政府部门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那么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就会缺少基本的动力。
过去,政府部门对公民来说,往往意味着监管,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现在,政府部门开始进行服务型政府建设,给公民提供各种各样的公共服务,门开始好进,脸开始好看,事情也开始易办。这表明政府对公民的良性动作已经开始。不过与此同时,积极公民的动作可以说还不足,等待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消极心态,觉得自己无能为力的无助心态,依然主导着公民的公共行为。
真正的服务型政府建设,不能只依靠政府单方面的努力,还要依靠公民的努力。只有在政府和公民一起积极努力的基础上,双方才能真正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服务型政府的阻力也将因此而最小化,而动力则将得到最大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