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周祚通讯员穗宣)“北有中关村,南有天河软件园”,这是人们如今对国内两大软件产业圈的评价。记者日前从广州市科技局获悉,“十五”期间,广州市先后建立起国家级的软件产业基地、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动漫产业基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已达全市工业总产值的四分之一。 一个横空出世的科学城,更是成为广州科技创业沃土新的亮点。
高新技术出现百亿元企业
据介绍,2005年,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710.44亿元,同比增长17.4%,是2000年的3.51倍,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5.3%,比2000年提高了9.2个百分点。到2005年底,全市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总数为873家,新办高新技术企业519家,其中产值超亿元的有127家,超10亿元的有15家,超50亿元的有2家,建兴光电科技(广州)有限公司成为广州市首家产值突破100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
近年来,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均增长30%以上,已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和环保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群体。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已成为广州三大支柱产业之一。2004年,全市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678.46亿元,比上年增长46.8%。软件和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已位居国内大城市前列,软件产业技工贸总收入居全国大城市第二位。
广州拥有了自己的“芯”
“十五”期间,广州进一步提升了区域科技中心城市地位。2004年,广州科技领域发生了一件大事:广州拥有了自己的“芯”。由中国南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的广州第一条芯片生产线正式动工,这是华南地区第一条芯片生产线,标志广州市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近年来,广州培育和聚集了一批掌握一定核心技术的集成电路企业,现在共有从事集成电路生产和设计的企业及相关科研机构50多家。
目前,广州正在申报成为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广州在基因诊断、生化制药、化学药物制剂、中成药等许多领域,在国内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成为我国发展生物技术产业环境和条件最好的城市之一。据统计,2001年至2005年,广州地区获得二类以上新药证书41个。全市有各类生物医药企业300多家,有国家级生物医药重点实验室、中心和基地32个。作为医药产业龙头老大,广药集团规模已居全国同类企业前列。
天河软件园以40%增速前进
2004年,广州的软件产业从业人数已超过1.8万人。至2005年底,全市经认定的软件企业达595家,软件产品2330个。天河软件园继续引进了广州爱立信软件研发中心、汇丰银行中国软件开发中心、国家商务部国际电子商务分中心以及一批国内知名网络企业。天河软件园在高唐的新建区引进了中国移动南方研发基地,美国ArrAy公司广州研发中心、荷兰MAAS设计研发中心等46家企业也在园区落户。中国电信将投资2.3亿元建立亚洲最大的互联网数据中心(IDC)。
据初步统计,2005年园区软件企业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94.6亿元,同比增长40.02%;软件收入105.09亿元,同比增长43.80%。园区总体经济规模在全国11个国家软件产业基地中位居前列。
广州科学城在东部横空出世
在人们对广州高科技产业的高速发展目瞪口呆时,广州科学城又在广州东部横空出世。1998年12月28日,科学城正式奠基启动,总体规划面积为37.47万平方米,这里将是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的核心园区和广州未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标志性工程和经济增长点。至2005年10月,科学城基础设施累计投资超过100亿元,已有广州中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研发中心入驻广州科学城科技创新基地,据初步统计,2005年科学城实现营业总收入300.26亿元,同比增长14.14%。
广州科技从业人员近百万
留学归国的科技人员逐渐在广州高科技领域成为领军人物。近年来,市政府科技经费支持留学人员创业共6132.2万元,至2005年10月,全市已有670多家由归国留学人员创办的企业。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广州中科院工业技术研究院、广州中间件研发中心、广州清华数字电视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白云山化学药物创新中心等一批创新平台在全球范围内汇聚了一批一流科学家。
至2004年底,广州地区拥有的专业技术人员、科技活动人员、从事科技活动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和R&D(研究与发展)人员分别达到75.34万人、13.05万人、8.09万人和4.4万人,有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26人。全市有高等院校52所,在校大学生45.97万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69个,市属企业博士后工作站25家。广州集中了全省63%的普通高校、97%的国家级重点学科、77%的自然科学与技术开发机构和全部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广州还注意发挥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作用。过去5年,全市主要大中型企业相继建立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2005年新组建市级工程中心10家,至此,全市共有国家级工程中心13家,省级工程中心35家,市级工程中心32家。在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中,企业自主开发或合作开发的有一定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占总数的80%,多项专利或专有技术已经转化为国家或者行业标准。(来源:广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