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伍欣
启功,留下一张单人床
他处处以慈悲为怀,比如,他不仅不捉老鼠,还给老鼠喂面包,所以家里老鼠成群
启功,清代皇族后裔,却不喜欢别人称呼他爱新觉罗;他的字画价以万计,却随意送人;他是百年难遇的国学大师,却只承认教书匠身份。
“一拳之石取其坚,一勺之水取其净”,这是启先生书房里一块方砚上的铭文,他喜爱“坚净”两个字,给书斋取名“坚净居”,号称“坚净翁”,显示出他的坚强品格和恬静心态。
北师大东北翼,绿草成茵、树木掩映的地方,坐落着一幢静谧的小红楼,2005年2月7日,启功先生悄悄离开这栋他戏称为“浮光掠影”的小楼,告别生活了20多年的书房“坚净居”,再也没有回来。
农历新年将至,在启功的卧室里,摆放着一张矮小简朴的单人床,“先生和姑姑章宝琛的感情非常深,他一直很感激姑姑对他和他母亲的照顾,无以为报,磕头致谢。他对姑姑说‘你跟着我没过上一天好日子,我应该多受些苦才对得起你。你坐在这里,我给你磕个头’。”先生的内侄章景说。
“他是佛教徒,‘文革’期间不顾安危,给老伴儿念往生咒,超度亡灵,亲自给老伴儿穿衣服梳洗。”章景怀说到这里很感慨,“启功先生对于我们晚辈来说,是一个忠厚的长辈,而对长辈,他非常尊重和孝顺。”
“先生最喜欢毛绒玩具和兔子,他曾经养过兔子和猫,当时兔子就在他脚下乱窜,他欢喜得不得了。在北京奥运会吉祥物投票时,他还说要投兔儿爷一票。”章景怀告诉记者,“他的玩具,特别是毛绒的多得可以开个小商店。”
学识少有人及
启功的学问博大精深,精通古典文献学、书画艺术、文物鉴定等中国传统文化。在教育家、国学大师、书法家、文物家、史学家、古典文献学家、诗人等众多头衔之中,他只承认自己是一个教书匠。
他酷爱读书,专门开辟了一间屋子作为藏书房。这间藏书房被高高耸立的几个落地大书架挤得满满的,几乎没有一点空隙。在他的书桌边,放满了发黄的古籍珍本,这些是启功收集的八股文资料,整整有100种,国家图书馆都没有这么全。
他的藏书很杂,有甲骨、历史、字画,其中碑帖最多,章景怀介绍,光是各种字帖照片,他就收集满满一纸箱。启功博览群书,涉猎极广,相书、佛学、经书、各种传统的书都看。“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是杂学,启功去世后,好多关于旧学的问题都没人能够回答了。” 陪同记者一道瞻仰先生故居的秦永龙告诉记者。
秦永龙是他的弟子,北师大艺术系书法专业教授。他特别提到,人们对于启功先生学问的误解,“大多数人只知道启先生是一位著名书法家,事实上,他的成就远远不止于书法。”
关于这一点,启功的朋友至交们也深有感触。在先生去世后,著名书画家黄苗子这样形容,“启先生带着宝贝离开了”。他认为,在古字画的鉴定、古典文献学以及诗词研究方面,启功保存着大量成果和学识,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领域,随着启功的离去,而成为绝学。
提起他的慈悲和慷慨,章景怀开玩笑式地说,北师大的司机恐怕每个人都有启先生的真迹。的确,淘厕所的、修水管的工人,都可以找启先生要字。他一生中的作品,绝大多数都送给了别人,不计其数。而家里来了客人或者是修理房屋的工人,临走时,启先生都是站着送人,不管他是什么身份。
秦先生现在还清楚记得第一次见到启先生时的情形,“墙上糊报纸,上面跑耗子。当时他家顶棚是糊的报纸,老鼠在上面四处跑,闹出很大的响动,因为启先生不杀生,他不仅不捉老鼠,还给老鼠喂面包,所以家里老鼠成群。”讲到这里,秦老师忍不住笑起来。
一个旧学时代的结束
启功的绘画声名卓著,他师从贾羲民、吴镜汀,受到张大千、溥雪斋、溥心畲等人的指点,得到最出名画家们的真传;在诗词创作上有《启功韵语》、《启功絮语》、《启功赘语》等作品;还有《诗文声律论稿》、《汉语现象论丛》等学术著作,他的国学成就和文化价值,使他获得了“国宝”的称谓。
启功之所以成其为国学大师,主要在于他精通经史子集、诗书画艺、文物鉴定、语言文字学、哲学、音韵学、训诂学、历史学、文献学、版本目录学、红学等等。“中国传统文化本来就是杂学,所谓杂,其实就是博学,能够游刃纵横于传统文化庞杂的学科领域,成为一名通学博儒,才是一位真正的大师。”秦先生这样认为。
启功曾经录制过吟诗的磁带,让学生们受益匪浅,秦永龙说“现代人基本上没有真正会吟诗的,好些人不知道古音和句读,他们所谓的吟诗,都是胡乱平仄的诵读。”随着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远离和陌生,秦先生担心吟诗这样的传统文化也会消失。
有人说,启功的去世,标志着一个旧学时代的结束。后来者,或许很难再达到启功这样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高度和深度。在他去世后,许多传统文化专业的学问就此失传。
那么中国将来能不能再出现一个像启功先生这样的人?这个问题也是很多学者专家一直在思考的,秦先生认为,一个大师的出现,需要后天的努力、个人条件和社会环境三方面的因素,缺一不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