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郑焰
人民调解员李琴不嫌家长里短
“一句话说得人家笑,不能一句话说得人家跳。 两头摆平就是水平”
李琴阿姨今年快70岁了,干了30多年的社区工作,上海市首席人民调解员。她是位瘦小的上海老太太,说话又快又风趣。
“干我们这行,鼻子要像橡皮,不怕被人戳;脸皮要像轮胎,冷嘲热讽受得住;肚子要像气球,任何情况都要沉得住气。”“一句话说得人家笑,不能一句话说得人家跳。两头摆平就是水平。”
“李琴工作室”位于延安西路的一个住宅小区内,目前共有调解员五名,都是女性。
李阿姨介绍,她们目前的工作包括咨询、调解、倾诉和信访代理。工作室受理涉及婚姻、恋爱、继承、赡养、住房、家庭、产权、公用、邻里、债务、赔偿以及其他双方自愿用调解方式解决的各类纠纷。根据中国现行法律,这些工作目前是免费的。
“现在人压力大。都有不开心的时候,我们要听他们说话,给他们些希望。不然人会生病的。”李阿姨这样解释她们的倾诉工作。
2005年,令李阿姨印象最深的调解关键词是“房子”和“老人”。
长宁区地处上海市中心,寸土寸金。房屋大多结构老化,人均居住面积小,很多子女都是同父母一起居住在狭小的房间里。“都说人长大了,房子长不大。经常看到老人一把洋伞、一根拐杖、一个竹凳、一只塑料袋在外面逛一天的情景,感觉很心酸。”说起这些,李琴的语气有些沉重。
“有些子女在上世纪90年代初住房改革的时候,把父母房子的户主改成了自己。当时没有问题。但没想到这几年房价飞涨,父母也一年年老了,麻烦事多了。有些不孝顺的子女就开始嫌弃他们,要他们搬出去住。”
李琴决心让老人安度晚年,在调解纠纷的基础上使老人更有依靠。她跑遍了上海城市乡村的大街小巷,终于在奉贤区奉城镇找到了一个护养院,既能解决老人的看护和治病问题,又可以解决老人的住宿问题。如今街道已有30多位老人住进护理院。
“像这样的事情,仅靠调解是不够的。出现这些纠纷的家庭,大多居住条件比较困难,日子过得挺苦。”李琴说。
不过也不是有钱的人家就幸福。“现在人的想法也多啦。比如有钱了买车子,停车又惹矛盾了;比如老公在外面养了‘金丝雀’啦,或是太太养了‘金丝猴’啦。人民内部矛盾总是不断发展变化,我们的调解工作也要与时俱进。”
李阿姨说,她以前调解婚姻问题总是劝合不劝分,现在也想通了,“实在感情破裂的就帮他们处理好离婚事宜。”李阿姨今年帮一对离休夫妇调解好了离婚协议,“他们两个人后来都来感谢我。”
说到新年愿望,李阿姨一是盼望春节能好好休息,多陪陪家人。调解员的工作不轻松,平时周末也要值班,春节是她难得的休息日。
结束采访的时候,李阿姨说,“记者同志你不要笑阿姨,家长里短的事情就是这样。有意思吗?其实挺有意思的。”
近两年来,全国人民调解员共调解各类民间纠纷1200多万件,其中公民与公民之间的矛盾纠纷960万多件,公民与法人及社会组织之间的矛盾纠纷240万件,调解成功率达到了95%以上,为维护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