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磊
张保庆:“解甲归田”
“后来想开了,地球少了谁都照样转”
一位副部长的正常退休,引发无数猜想;一次经过党组研究的正常“敢言”,招来民众猛烈的赞赏,这让张保庆——教育部原副部长有些“受宠若惊”。
“尽管老百姓有点误会、不了解情况,但至少反映了老百姓的一种情绪、社会上的一种动态。我没想到人家对我们当官的期望值……你说高,其实太低!”
1月6日,这位退休下来的原教育部副部长提及过去的2005年时,接连用了几个“没想到”来形容自己的心情。
彼时,窗外寒风凛冽,屋内温暖如春,张保庆侃侃而谈,依然是一身灰布衣衫。
圆了夫人的愿望
从教育部副部长的位置上退下来,张保庆圆了夫人一个积存已久的愿望——希望他早点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
“她呀,早就希望我下来了。”张说。
“她”叫高如峰,是张的大学同学,也是他多年的挚友,当然,更是“患难夫妻”。大学时期,作为北外“文革”保守派头头的张保庆,就被人攻击说和同学高如峰谈恋爱,张保庆没有反驳,当然,也不承认。
大学毕业后的高和张没有各奔东西,在那个年代,“学军”、“学农”是许多大学生必修的课程,他们都去了部队锻炼,之间依然“清清白白”。
“连长人很好,他有一次找我说,人家都说你们俩好,真的假的啊。我说没有,我们俩从来没谈过这个问题。”
“1969年,外交部要调我走。临走前一天,连长又说,你们俩到底怎么样啊。我说连长你去问问她有什么意见,如果她没有意见,我也就没意见了。连长很热心,就在我要走的前一天晚上,在他屋里,他把她叫来,我们当面说开了,也就明确关系了。”
张保庆说,从那时起,两个人就开始风雨与共。结婚的时候,高的父母都在受迫害,张硬是顶着压力和高走在了一起。
由于学的是一个专业,又共同在法国呆过几年,张保庆和夫人常常琴瑟相和:共同翻译文学名著《茶花女》,共同撰写专著《比较教育学》,而且,高如峰为张保庆诗集《抱清吟》作序时,直呼“保庆同志”,让知道他们俩关系的人忍俊不禁。
生活、见识志同道合,老伴高如峰还是张保庆廉洁自律的镜子:“我有个规定,不准到家里谈工作,到家里去说不清道不白,送点东西什么的。我爱人不接待,到办公室谈。这点我很自豪,夫人见钱眼开,你就麻烦了。”
“她这方面,比我严多了!”张感叹,“我这个家庭很好,我女儿、夫人在这些问题的认识上和我是一致的,不让当官可以,但一定要注意人格、人品!”
变化、遗憾、忧虑
从教育部的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就任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张保庆感到了久违的轻松:“责任比过去轻了,任务也小多了。不过想搞好,比较难……主要任务是筹钱。”
他这样描述每天的生活:上午,拿出三个小时的时间来看书;中午大概睡一个小时午觉,练字;下午和朋友们聊聊天;晚上,如果没有好的电视连续剧,他就又躲进自己的书房自成一统。
“当副部长很忙的时候,报纸还是要看的。我自己订五种报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报刊文摘》、《瞭望》。除此之外,别人赠送我的很多,大都简单翻一翻,看看标题,好的仔细看……”
张说,退下来之后的他正好练练书法,练到满意了,还要出个书法集。此外,雄心勃勃的张还有一个庞大的文学写作计划——创作三篇小说:一篇是写狗的,“把文化大革命的一些事反映出来,说做人做事的原则问题,是中篇”;第二篇小说根据自己的从政经历,写用人的问题,把层次写高一点,从省部级写起,“会揭露一些官场上不好的东西”;再写一个关于母亲的。
“回想我接近40年的工作生涯,该讲的还是讲了,该干的还是干成了一些事情,从这个角度讲,还可以。”张说,“我是农民出身,当官这条路是我始料不及的,也没想到能当到副部长,一个农民的孩子,靠苦干起来,能当到副部长,我觉得超出我原来的预想,真的。”
但张保庆还是觉得有一点点的遗憾,因为,2005年,在教育系统工作了26年、对教育工作“有着许多思考”的他退休了:“本来应该做的事没做完,本来可以干得更好,也没有时间了”。
“后来想开了,地球少了谁都照样转,你不可能一个人把所有的事干完,也没有必要。”最后,张这样调侃自己。
张保庆简介
教育部原副部长、党组副书记,2005年10月28日退休。1944年6月生,河南镇平人,北京外国语学院法语专业毕业,1968年7月参加工作。因2005年8月29日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直接点名批评八省市高校助学贷款不力而成为2005年度诸多媒体评点的新闻人物,退休时,又引发诸多人猜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