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你读过书、看过报,你就要感谢他,就像你每天用到电灯要感谢爱迪生一样。”昨天下午,一位网友在北大未名论坛留言。2月13日上午11时许,被誉为“当代毕昇”的两院院士、北大教授王选病逝。消息在网络播发后,网民纷纷哀悼。
在科学殿堂里,王选的丰功伟绩为人耳熟能详,然而从他的精神世界里流淌出的几句真言,意义不容低估,同样令人难忘、深思。
“上电视说明科学生涯快结束了。”王选曾对身边的秘书直言,“一个处在创造高峰期的科学家是没有时间频繁上电视露脸的。”与其说这是王选的自勉、自警之辞,不如说这是一种心痛和提醒。电视的发达,给观众带来了福祉,也造就了一批“电视学术明星”。做学问未必非要与世隔绝,但一定时候必须“坐怀不乱”。
“名人是过时的人。”这是王选给名人下的定义。王选说:“名人要保持普通人的心态,知道自己是一个过时的人。”按理说,名人也是人,名人即便取得了名震天下的成就,也只代表过去的建树,不宜“一招鲜、吃遍天”,更不应挟名气以令天下,甚至认为自己处处高别人一等。但是,我们看到现实中不乏其人。他们缺乏最起码的人本观念,不懂得尊重人,把名气当做特权,为人处世时动辄凌驾在普通人之上。对于这种行径,王选的话无疑是当头棒喝。
“现在靠虚名过日子。”王选去年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此坦言,“自己38岁的时候,在电脑照排领域的研究在国内外处在最前沿,但是是无名小卒,说话没有分量。今年自己68岁,虽然3年前得了国家最高科技奖,但离学科前沿更远了。”这既是王选的自谦,却也道出了学界由来已久的现象:名不见经传时尽管学识充盈但没有发言权,年老体衰无力再创新高时各种荣誉却纷至沓来。是什么让王选陷入“无功受禄”的尴尬,甚至有靠虚名过日子的感慨呢?这需要反思。
北齐的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说:“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分析王选的这三句话,可以看到“上士忘名”的精神高度。学人追求名利无可厚非,但应有底线,不能成了名利驱使下的奴隶,理想的状态自然是多向贤者看齐,达到忘名的境界。少些窃名之举,多做些立名的事业,力图到达忘名的境界,王选留下的精神财富对当下的学界不无警世意义。
(江苏记者)第 >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