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社会记录》2月14日22:05首播
纪实影像:何慧丽在打电话
“我缺钱,我这人也是直来直去。
我说对不起,这是强迫你,我不知道你能不能帮个忙,。我,我,你知道我身上只有200块钱了。因为上午的钱都是学生垫的,我就希望你资助一点。"
主持人阿丘:
看得出来这是在干什么吗?没错,这是在拉赞助,管人家要钱。这活儿一般人可干不了,你得能拉下脸来、低声下气地求人家。 刚才这位正拉赞助的可不是等闲之辈,她是位大学教授,这位教授之所以拉下脸来求人,是为了另外一件事——卖大米!
您可能越听越糊涂了,这教授不在课堂上给学生传道授业,怎么又是拉赞助又是卖大米的?要说这几年知识分子的待遇着实提高了不少,怎么还有教授卖大米呢?还是听我给您从头说起。
纪实影像:何慧丽在开铺仪式上讲话
何慧丽:我们兰考的无公害大米有四个特点:一是大米永远是新的,二是它是焦裕禄的故乡人民用良心,善心种植出来的……
解说:这位正在卖大米的教授名叫何慧丽,她是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她的另一个身份是河南省兰考县的挂职副县长。去年年底,何慧丽带领兰考县的农民进入北京卖起了大米。(照片:何慧丽在卖大米)
纪实影像:剪彩 腰鼓队 锣鼓喧天
解说:为了给兰考无公害大米助威加油,何慧丽专门把兰考县合作社的农民腰鼓队请到了北京。农民腰鼓队进京之前,一个在北京的兰考企业家曾答应负担腰鼓队此行所有相关费用。可农民腰鼓队到了两天,何慧丽还没有拿到那位企业家的赞助。眼看着腰鼓队要回乡却没有钱买车票,情急之下,何教授只好找人拉起了赞助。
纪实影像:
何慧丽打电话:
我不是别的意思,因为我今天上午没有见到你,我就心里没谱,不知道怎么回事情。
影像:大米摊
主持人阿丘:何教授他们这次在北京卖的大米共有十吨,而在河南省兰考县,还有700吨无公害大米等着何慧丽卖出去。三年前,何慧丽到河南省兰考县担任挂职的副县长,去年,何慧丽向农业部申请了10万元项目资金,指导当地的农民成立了无公害大米协会,统一种植无公害大米。一年下来,无公害大米丰收,一下子打了700多吨,于是乎,何慧丽带领农民进入北京,开始摆小摊卖大米。可这无公害大米虽好,却无人相信,何教授先请三农专家温铁军教授写了推荐信,后来又亲自上阵吆喝起了卖大米。可即便这样,一星期大米只卖出去了100多公斤。
影像:卖大米的景象;
主持人阿丘:看到这大家心里可能都在琢磨,就算社区里的居民相信这是无公害大米,愿意出钱来买,那靠这种摆小摊的方式也得猴年马月才能把700吨卖完阿?为什么不把大米送到超市去卖呢?超市里的无公害大米一般都是两块七、八一斤,咱们这兰考大米两块五一斤的价格还是有很竞争力的。何教授解释说:大米一进超市,很多利润就变成超市的了。她研究发现,农产品的大部分利润通常被中间商所赚走,所以,为了让农民多赚取一些利润,她才让农民亲自到城里来卖大米。何教授说,不依靠市场,她也能把大米卖出去。
我还是可以保障知识分子群体里的一些人,他知道农民是怎么生产的,怎么善待对待,怎么善待农民?他当然愿意,哪怕十块钱买一斤大米,我觉得这种人很多,至少知识分子里面很多,这些特殊的消费者是有理念的,有文化的,有社会责任感的。
记者:就是通过他们的同情和支持,然后让他们来消化掉这一批大米?
何慧丽::对,因为有利于社会进步的事情,能够推动社会进步的事情,都是先由部分人承担,慢慢慢慢的他才会滚雪球一样的越滚越多。
主持人阿丘:靠人们的同情和支持来卖掉大米?让他们花十块钱买一斤大米?这可不是在说笑,这大米运到北京之后,何教授先带头买了一百斤,然后又广泛发动她的亲戚朋友买大米。据何教授说,现在她儿子的小学班主任家里吃的都是兰考的无公害大米。但何教授的亲戚朋友毕竟有限,尽管发动知识分子买大米的运动搞得挺充分,可10吨大米却没怎么见少,一来二去,一起和何教授来北京卖大米的农民心里开始有些犯嘀咕。
画面:张砚斌在乡间中心搬大米
张砚斌:
我最害怕一点就是怕时间长了,他们圈里的人,所有关系都弄了,他们这些人能吃我们多少米,现在很矛盾,
解说:张砚斌是兰考县南马庄村的村支部书记,也是无公害大米协会的副会长。他和几位农民来到北京,负责大米的销售工作。
张砚斌:
他们圈里边,对温老师,何老师,崇拜的人,关心三农的人,他们对农民这种感情,这方面的人对我们的七百吨来说,他们消费对七百吨来说不是一个合适的底力,他们消费不完。
主持人阿丘:尽管农民对大米的销售前景不看好,可何教授却坚定地认为,这700吨大米肯定能销出去,不过,你还别说,就在农民们发愁的时候,这大米的销售,突然有了转机。
纪实影像:乌有之乡书店在卖米
解说:在北京,何教授他们的一个大米销售点位于北大资源宾馆三楼的乌有之乡书店。因为书店的主人跟何教授是朋友,所以他们免费帮农民卖米。不久前,何教授卖大米的事不知道怎么让媒体知道了,京城的许多家媒体于是纷纷报道,这之后,大米的生意开始好转,很多热心人主动前来这里买米。几天的时间,最早拉来的10吨大米就卖完了。
买米人2:
平时我是一个很省的人,我买米一般尽量买1.5,1.3,1.2我都是在看看市场有没有这个价格,我对价格很敏感,。当我一了解到这个实情之后,那么我就毅然决然地买了两袋大米,我觉得也支持了人类的美好事业吧,
买米人1:
我本身对社会比较关注,对农业比较关注,我觉得我有这种倾向性。
记者:那比如假设一下,您爸您妈要是买米的话,他们会考虑你刚才说的这些因素吗?
A:他们不会考虑,,因为我爸我妈是农民嘛,现在我们老家吃的还是这个馒头,所以你刚才说的只是一个假设过程,我如果有一个城市里的父母,又经常吃米的话,他们的文化程度起码在这个高中水平以说的话,我相信就说,我应该能够说服他们。
影像:卖大米纪实;
何慧丽:
所以我觉得这是个胜利,这个胜利是两层含义,一个就是十吨大米卖不成问题了,但这只是经济上的含义,甚至是暂时的胜利,长远的胜利最起码我们感到,就是确实社会的阶层中有一些人觉悟了,他知道建设新农村不只是政府的事,不只是中央的事,是大家的事,所以我为这个而高兴,就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我胜利了。
主持人阿丘:要我说,这世界还是好心人多,我的同事采访回来说,那些买大米的人,并不是平时就专要吃无公害大米的人,他们来买米,主要还真是像何教授希望的那样,为了帮助农民。可这到底是不是就真的印证了何教授想法的正确呢?有人赞成,有人反对,我简单统计了一下,好像反对的还挺多,其中话说得最不中听的,就是这篇文章。
画面:“祝贺温铁军教授卖不动大米”
记者:标题让人感觉有点刻薄,怎么会用这么刻薄的语言形容他们呢?
童大焕:我觉得我好象一点不刻薄,我说的是一个很事实的情况,,我不认为这个米最终是何慧丽和温铁军卖出去的,只能认为是媒体卖出去的,,如果说第二次再出现教授卖大米,这个新闻效应就没有了,第三次就更没有了。
主持人阿丘:
童大焕,中国保险报评论部主编,童主编认为,何教授的大米之所以卖出去了,并不是这种销售方式的成功,而是媒体的报道在发挥作用。说到这我得给你介绍一下这卖大米之后的大背景,关于如何解决中国的农民问题,思想界一直都存在着两种观点对立的阵营。一方叫乡村建设派,另一方叫市场派,乡村建设派的代表人物是温铁军,何教授就属于这一派,而刚才那位祝温铁军教授卖不出去大米的童大焕,则属于市场派。温铁军和何教授这一派认为,中国农民问题的解决,就得靠城里人对农民的关心和帮助。
何慧丽:
现在的三农问题,是由于这个国家发展得太猛,那么工业,城市剥夺农村农业而造成的,因此如果你工业化已经了,工业化已经占的产值很多了,比重很多了,你就应该反哺农业,城市就应该反哺农村,这是当然的一个道理。
主持人阿丘:市场派则认为,城市反哺农村话说得没错,可何教授把这道理过于简单地用到了实践中。具体到卖大米这件事上,单纯依靠城里人的同情和关注是绝对不行的。何教授他们帮助农民的动机虽好,但方法却不对路。你别看这教授卖大米,背后可有着两条路线的纷争呢!
童大焕:我觉得不是关注(农民)的问题,而是本身我们你能够给这些提供一个互惠互利的环境,他这个不需要帮助,自然就会形成一种互惠的环境,不是关注的问题。
隐黑
黑起
纪实影像:农贸市场开铺仪式
解说:1月22日,兰考农民无公害大米在北京的另一个销售点开铺了。宣武区的一家农贸市场看到媒体报道后,为他们免费提供了一家商铺。这天,何教授也专门来这里参加了隆重的开铺仪式。开铺仪式结束后,何老师的一些学生中的志愿者在市场里现场煮粥帮忙卖起了大米。
市场买米人3
C:还挺黏,挺清香的这味,挺好。
记者:那你准备买吗?
C:我可能买,可能少买点。
记者:为什么要少买?
C:家里平常吃不了这么贵的米,一般吃1.5左右的。
市场买米人2:
B:可不是吗,太贵了,你看现在商场里,超市才买多少钱一斤,还2.5。
画面:张砚斌在乡间中心搬大米
解说:最早拉来的10吨大米卖完后,张砚斌赶紧从兰考又运来10吨。尽管有不少热心的人帮忙,但这第二个十吨的销售速度,却明显慢了下来。一想起家里还有600多吨大米,张砚斌就开始发愁。
张砚斌:
记者:现在你对卖的情况乐观吗?
张砚斌:不乐观,现在卖的挺火的,我总觉得可能这是有新闻媒体给我们帮助,真正的等这个热劲凉了,我认为要想发展还得我们自己努力。
何慧丽:
记者:比如说在全国都采用这种的方式来卖,可以复制吗?
A:你问的是个具体的问题,就目前来是不可复制的,但是我想这个问题我这样回答,人是个全面发展的人,社会也是讲究全面的一个社会,人性中不只利益最大化,有自私自利一面,也有爱心的一面,。所以我想通过卖大米这个事,调动起人的激情,人爱心,调动起来社会的这种非市场性的东西,这就是好事,为什么说这些事反而不持续,而市场机制就能持续呢。
主持人阿丘:要说这何教授之所以如此在乎这大米能不能卖得出去,其实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大米事关她在兰考进行的一项重要试验的成败。刚才咱们不是说了吗,这何教授和温铁军教授都属于解决中国农民问题的乡村建设派,这一派的最大特点就是身体力行。从2003年开始,何教授在温铁军教授的指导下,在兰考县搞起了新农村建设试点,他们首先在南马庄村组建了农民合作社,合作社不倡导农民去城市打工,而是鼓励大家留在村里,先在思想上统一起来,然后再慢慢想致富的办法。为此,何教授又指导农民们成立了文艺队、老人协会、妇女协会,实验进行没多久,当地农民的精神面貌就有了很大的改变。
张砚斌:
看着大家不再去打麻将,不再去东家长,西家短,看到大家都在一块儿学习,看到那个情况心里也很欣慰,大家在一块儿唱歌,今天该你表演了,下次该你表演了。大家看起来,合作起来挺有一个大家庭的这种味道的,挺好的。
记者:那在经济方面有什么改善吗?
张砚斌:没有,现在目前没有,合作社也有人说,,弄个啥啊,整天唱唱跳跳,挡啥用啊,有钱吗?,看着就不行,说你要是有本事,你把大家赶紧树一个项目,你看咱们村穷成这个样子
何慧丽:我希望就是乡下人觉得他生为乡下人而自豪,他有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就是守护家园,人际关系和善,心理是平静的,应该是感恩地对待这个社会,也有点满足感的,我想应该是这么一个社会,这么一个农村。
记者:可是我听您讲,你都没有讲富裕这两个字?
A:富裕我当然希望它富裕,可是富裕很难,。我想提和谐要全面一些,到位一些,富裕也可以提,但是我感觉到里面就含有增收、赚钱的味道,我对大部分的农民在短时期内,大幅增收是不乐观的是个神话,或者是个迷信。
阿丘:
张砚斌说,这新农村建设千好万好,可经济上不去也不行。去年,村里有几个农民看到超市里的无公害大米能卖到3块钱一斤,价格很高,所以就想出了这个无公害大米的项目。当时他们把这想法跟何教授一说,何教授也很支持。他还帮着村里争取到了农业部的十万块钱项目基金。于是,农民们就严格按照无公害大米的标准进行生产,不敢用剧毒农药,不敢用化肥,就盼着将来大米能卖个好价钱。张砚斌说,要是这700吨大米卖不出去,估计以后也没人再愿意种这无公害大米了,农民们对合作化的道路也会失去信心。而这,也正是何教授所担心的。
纪实影像:大学生卖大米;
何慧丽:记者:你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吗?
C:我觉得我是一个完美主义者。怎么能说是我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呢,,那么给我的感觉就是说如果是理想主义者他不太结合实际,我认为我是结合实际,最起码是结合地层的人民大众的实际的,我不过是想追求完美,那么这个落差造成了我现在的苦恼和困难。
阿丘:
到现在为止,大米已经卖出去了20多吨。可张砚斌说,让他发愁的是,北京的消费太高了,他们这些天光吃饭、坐车就花了不少钱,虽然何教授跟他们说自己卖大米可以多赚些利润,可这成本让他觉得有点得不偿失。对此,何教授说,任何新事物的成长都是需要付出成本的,她希望社会各界能帮助农民分担这个成本。但目前,这个成本只能由农民自己来承担。节目的最后,阿丘我希望这些大米赶紧卖出去!让那些在北京卖大米的农民兄弟早点回家,这个祝福虽然有些苍白,但也是我阿丘的一点心意。
谢谢收看,《社会记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