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有奖评新闻
市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午开幕,洪永世主持开幕式,何立峰等在主席台就座,张昌平作政府工作报告,总结去年和“十五”时期工作,对“十一五”进行展望,并提出今年工作建议 上午8时30分,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市人大十二届四次会议隆重开幕。刘东华 摄
本报讯(记者杜世成黄含韵)在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之时,市人大代表们汇聚在人民会堂。他们带着全市人民的重托,对我市今年和今后5年的发展大计进行审议。
上午8时30分,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市人大十二届四次会议隆重开幕了。大会执行主席何立峰、洪永世、陈炳发、黄笑影、杜明聪、郭安民、陈联合、林明鑫、汪兴裕、曾国玲、苏文金、郑庆勋在主席台前排就座,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洪永世主持开幕式。
省市领导洪华生、张昌平、陈修茂、吴凤章、黄杰成、欧阳建、洪碧玲、邵华、林世粦、丁国炎、徐模和主席团其他成员在主席台就座。
本次大会应出席代表284人,实到代表272人,符合法定人数。
市长张昌平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张昌平说,去年,全市实现了“十五”计划的各项目标。五年来,我市综合实力全面提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3%,突破1000亿元,工业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财政收入突破200亿元,这三个关键指标都比2000年翻了一番。
张昌平说,《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已经制定,请各位代表审议,请政协委员提出意见。在实施过程中,我们要把握的基本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突出扩大经济规模和经济效益,突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突出推进海峡西岸中心城市建设,突出经济特区先行先试,突出发挥对台作用,全面构建和谐社会。
他说,面对“十一五”发展的伟大蓝图,我们要认真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视察福建、厦门的讲话精神,紧紧抓住国家继续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不断推出新举措,增创新优势,各方面工作继续走在全省全国的前列。
力争经过新一轮五年的奋斗,实现三个新的跨越:综合经济实力实现新跨越,经济总量比2005年翻一番,生产总值超过2000亿元,年均递增15%以上;中心城市建设实现新跨越,岛外形成100平方公里的优美新城区,全市城市建成面积扩大到230平方公里;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新跨越,率先跨入宽裕型小康社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5万元和1万元左右。
对于今年的工作计划,张昌平说,2006年我市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2左右,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0.8‰。
报告关注了房价、医疗、公交、岛外发展等重点热点问题。张市长在报告中说,我市今年将坚持以解决市民住房为主的调控原则,加大岛外开发建设力度,扩大普通商品房供应量,改革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供应方式,保持房价基本稳定。继续保持医疗费用零增长,努力降低药品加成率,严禁不合理的医疗检查和小病开大处方。提高公交服务水平。做好岛外新城区规划,整治马銮湾区,续建海沧新城、杏北新城和翔安新城等。
张昌平强调要建立务求落实的工作制度。今年和今后五年厦门发展步伐快,各部门要落实重大部署和决策;落实已经开发的项目;落实“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郑栅洁作了关于厦门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市财政局局长黄强作了关于厦门市2005年预算执行情况及2006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在主席台就座的还有:市领导潘世建、詹沧洲、黄菱、叶重耕、郭振家、洪荻生、陈维钦、叶天捷、陈耀中、庄威、林仁川、桂其明,市纪委领导吕世华、黄家列、黄延强,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朱珍钮,市检察院检察长林永星,厦门海事法院院长张阳春,驻厦部队领导孙德斌、王应涛,省市老领导邹尔均、李秀记、蔡望怀、周畅、叶庆耀、张林、张可同、王金水、林源、张振福、张其华、毛涤生、王毅林、李金龙、江平、庄亨浩、黄启巽、蔡景祥、乐鸿宜、刘成业、叶树亮、孙玉琴、林柏龄、张清钳、陈昆源、张斌生、王榕、陈聪辉。在厦的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省人大代表、出席市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市政协委员、市直有关部门、部分中央和省部属单位负责人列席了上午的会议。
链接:
奋斗五年 实现三个新跨越
下一个五年,日子更红火
每一句话都与市民息息相关
五缘湾片区,先建学校再建小区
漳州将主动参与厦门湾区域经济
到花博园玩土楼攻防游戏
建“嘉庚式建筑” 打造闽南水乡
大步向前,跨越式发展脚力十足
去年能挣会花 今年盼头多多
5年后,厦门百姓将得哪些实惠(来源:厦门晚报)
聚焦两会 关注民生《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解读
2010年,我们居住的这个城市将发生怎样的变化?老百姓又将得到哪些实惠?今天下午,随着《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以下简称《纲要》)开始接受我市第十二届人大代表会审议,厦门5年后城市发展的蓝图美景扑面而来,本报特别邀请厦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郑栅洁为你独家解读。海湾公园 刘东华摄
宏观篇
“十一五”时期是我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最后五年,也是迅速做强做大经济特区、实现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既存在难得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
跨越!重要指标翻一番
核心提示:对比《纲要》中“十一五”规划的几个重要预期指标与2005年已完成情况,不难发现,未来5年厦门的发展步伐基本上都是按“翻一番”来迈的。比如衡量一个地区综合经济总量的GDP,2010年厦门预期的地区生产总值(GDP)要超过2050亿元、年均递增15%。
厦门“十一五”规划中还首次提出了人均GDP指标。“人均生产总值1万美元”在国际上讲,应该属于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全国要达到这个水平可能要到2050年,厦门提出2010年力争实现这个目标,比全国提前了很多年。
郑栅洁:国家预期的GDP目标是20年翻一番,厦门“十一五”翻一番,“十二五”再翻一番的话,就比国家的平均发展速度快了10年。可别小看了这“翻一番”,同样的增长速度但增长的基数不一样了。以前的GDP可能是500亿元到1000亿元,现在可是1000亿元到2000亿元的大跨越!”
领先!万元GDP能耗仅0.63
核心提示:“万元GDP能耗”是“十一五”规划中冒出的最新指标。按照国家“十一五”规划《建议》要求,到2010年我国单位GDP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我市的“十一五”规划要求,2010年厦门的万元GDP能耗仅为0.63。
郑栅洁:增长方式转变不只是一句空话,在“十一五”规划中都有明确的考核指标。比如万元GDP能耗0.63,我们的这个比例已是全国领先水平了,国家目前的平均比例是1.8,即使再降低20%,厦门也只是国家平均比例的50-60%。
厦门市人民代表大会城建环资委员会主任傅子仪也表示,厦门市万元GDP能耗为0.66吨标准煤、耗电859.6千瓦时、耗水27吨,接近发达国家水平,这主要与厦门以轻型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有关。
“未来5年,我们的首要目标是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再努力争取降低能耗比。”郑栅洁主任坦言,要达到这个目标可不容易,接下来厦门要上的项目就得更加精挑细选了。
企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也首次列入考核,比“十五”目标提高了近1个百分点。“关键还在于企业的内动力。开始可能有些浪费,但没有研发就没有产出,厦门的跨越式发展要想既快又好必须走加强自主研发这条路。”郑栅洁说。
优化!产业结构布局更完善
核心提示:“十一五”期间,厦门制造业的三大支柱为电子信息制造业、机械制造业、化工制造业。
还将重点对食品、纺织、服装鞋帽、工艺品、印刷和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进行优化改造提升,发展食品加工、印刷包装、纺织服装、鞋革制品和建材等产业集群,提高技术水平和经济规模,做强做精特色品牌。
电子信息制造业将重点发展四大产业集群。机械制造业将重点发展六大产业集群。化工制造业将重点发展三大产业集群。
郑栅洁:经过“十一”期间的艰苦努力,厦门基本上形成了以金龙汽车、厦工机械为主的灌南机械集中区,同安西柯食品集中区,翔安电子电工工业集中区以及海沧南部石化区等几大产业布局片区。
“十一五”规划对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的总体思路就是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要有利于产业集群“扎堆”和产业链的延伸;二是要完善产业配套,帮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在空间布局上又能互不干扰。
不同产业的配套设施要求不同,比如化工企业生产需要原水,排出的又是污水;机械企业运输车需要能承受重载的道路,电子产品这个指标要求就低些。
产业集群布局分门别类后,我们就可以按照企业需求统一供水、供电,提供配套服务,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的效率。
不足:资源瓶颈制约比较明显
郑栅洁还表示,“‘十一五’期间,厦门的土地、淡水、原材料等资源瓶颈制约仍然比较明显;与国内发达地区、先进城市相比,厦门科技创新不足,高端人才缺乏,城市竞争力仍有较大差距;厦门与周边区域一体化程度不高,与中心城市的定位要求不相适应;对台作用还不突出。这些都必须认真加以应对和克服。”
民生篇
翻开“十一五”规划,教育、医疗、环保、交通……一项项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政策、项目跃然纸上。仅今年确定的重点建设项目中,注重建设和谐社会、关系民生的就达35项,占全市重点项目年度总投资的21%。5年后厦门人的幸福生活仿佛已在招手,让我们一起憧憬吧!
“十一五”重大社会事业项目
“十一五”期间计划实施重大社会事业项目39项,投资约110亿元。
教育:华侨大学集美校区首期、理工学院二期、华厦职业学院、高级技工学校新校区、海洋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城市职业学院二期等。
卫生:长庚医院、翔鹭医院、第一医院急诊门诊楼及杏林医学中心、中山医院门诊综合楼,市妇幼保健院扩建、仙岳医院扩建等。
文化:文化艺术中心、海峡交流中心、小白鹭艺术中心、闽南戏曲艺术剧院、有线电视数字平移、海沧文化中心、翔安市民商业广场等。
体育:国际网球中心、工人体育馆、水上运动中心、东坪山体育公园、国家乒乓球南方训练基地、五缘湾体育馆、国际网球中心、翔安体育中心等。
——摘自《纲要》
九成五居民可在家门口看病
老百姓最怕“看病难”、“看病贵”,“十一五”期间,我市将下大力气建设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立覆盖全市城镇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扩大医保覆盖面,解决这一问题。
未来5年,厦门将按照每个街道办事处所辖范围设置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人口约3万——5万人,在难以覆盖的区域设置社区卫生服务站,使95%以上的居民步行10-15分钟可以到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在农村原则上每个行政村重点建设一个村卫生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要达到95%,“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要达到123万人的约束性硬指标。
强化药品市场管理,完善药品招标采购制度;扩大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逐步推进医疗市场开放,吸引社会资金壮大医疗事业等一系列措施。
五年新增90万就业机会
未来五年,,我市将新增近90万个就业机会,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届时,厦门每个区都将有一个综合性的劳动力市场,找工作将更容易。
除了就业机会增多,政府为市民提供的就业服务也将更加丰富、贴心了。例如,对就业转失业人员,政府可以提供免费再就业培训,继续推行“1+1”培训模式的同时开展“订单式”培训,培养社会急需的技能型人才。
农民兄弟们来城里打工的路也更顺畅了,除可获得丰富的信息外,还能参加职业培训。今后全市有条件的街(镇)和企业还将建立调解委员会,一个市、区、镇(街)的多层次、多渠道的劳动争议调解网络让每一件劳动争议都“有个说法”。
25岁以上平均多受1年教育
孩子读书、工作后充电,不仅你关心,政府也很关注。根据规划,厦门将高标准、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改善农村学生、贫困家庭学生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条件,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学前教育,使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0%。
现在企业最愁缺乏拥有一技之长的“高级蓝领”,这个困扰不久也将得到缓解。未来5年,厦门将加快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同时将加快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准入制度。到2010年,将有超过20万的中高级蓝领通过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其中技师4000人,高级工19000人。另外,政府还将建立1-2个技能培训、技能考核、技能竞赛综合性实训基地,使年技能培训能力达5万人以上。
加快高级技工学校、职业技术教育学校、华夏学院和海洋职业技术学院、华天学院、南洋学院等职业院校的迁建、新建步伐,形成具有厦门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使25岁以上人口平均教育年限由2005年的10年提升到11年。
“十一五”重大基础设施项目
“十一五”期间实施重大基础设施项目59项,投资约690亿元。
海港:海沧港区、嵩屿港区、漳州后石、招银港区30个深水泊位,厦门港航道扩建等。
空港:机场扩建三期等。
铁路:福厦铁路(厦门段)、厦深铁路(厦门段)、龙厦铁路(厦门段)、厦门铁路综合交通枢纽等。
道路桥梁:翔安隧道、厦门公铁大桥(公路桥)、厦漳跨海大桥、成功大道、仙岳路、环岛干道、岛外快速路、海湾大道、厦成高速(厦门段)、厦门-安溪高速公路等。
市政环保设施:东部固体废弃物处理中心、城市生活垃圾分拣中心等等。
城区建设:杏林湾、马銮湾、五缘湾综合整治与开发,湖边水库保护性开发,中华片区、百家村片区、厦港片区,黄厝片区,国际旅游客运码头片区等等。
关系长远发展重大项目:第二水源、轨道交通工程、海水综合利用工程等。
——摘自《纲要》
市内半小时周边1小时快速走
5年后,开车从市区到翔安只需15分钟;乘火车从厦门到龙岩只需半小时,到福州只需2.5小时,到深圳只需3小时……
2010年,海湾大道、岛外快速路、翔安隧道、成功大道、厦门公铁大桥等城区间高速路网建设,厦门将构建连接各城市组团的城市半小时交通圈。对外辐射方面,对接国家交通主干网的快速通道建设,与漳州、泉州等周边地区形成一小时交通网。
岛内完善交通主次干网,建设环岛干道,改造仙岳路西段、疏港路等交通繁忙道路和部分干道交叉口,疏解交通压力;提高城市交通管理水平,制定道路管制等需求管理政策,实施智能化交通管理。而全市停车场所的统筹布局和大型停车场所的建设,也将解决你买车的一大“后顾之忧”。
“十一五”重大服务业项目
“十一五”期间实施重大服务业项目38项,投资约230亿元。
物流园区及设施:厦门现代物流园区(包括海沧物流园区)、杏林前场物流园区等等。
批发市场:厦门粮食批发市场、翔安汽车交易市场等等。
营运中心区:五缘湾、观音山两个营运中心区。
商贸设施:大同商贸中心、海沧内湖西岸商业中心、集美北部新城区商业配套设施、杏北新城区商业配套设施、中华街区商业广场、SM商业城二期、五缘湾特色商业街等。
旅游设施:园博园、天竺山森林公园、海峡交流中心、香山国际游艇俱乐部等。
——摘自《纲要》
商场更繁华 小吃更地道
“厦门的大商场逛得不过瘾”,“闽南小吃不够地道”,“老景点都玩腻了”。2010年,厦门人的这些旧“牢骚”可能没处发啦。因为培育城市商业中心和特色商业街,繁荣餐饮业,创建一批名菜、名小吃、名店,以及打造一批新兴景点等方便市民生活购物、休闲、旅游的项目已经写进了“十一五”规划。比如,厦门将专门建设一个闽南古镇旅游特色街,集中所有的地道闽南美食。
给碧水蓝天下硬指标
“主要污染物SO2排放总量控制在5万吨以下,COD控制在6万吨以下。”这是“十一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50项目标中,仅有的4个“约束性”指标之一;再加上“万元GDP能耗”这个“约束性”指标,未来5年,厦门在环保生态方面给自己提出了高要求。
本报记者 赵馨 通讯员 李春妮(来源:厦门晚报) | |
|